唐 迪,常 庚,董 翔,張炳蔚
(1. 解放軍大連療養(yǎng)院付家莊醫(yī)院 全軍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康復中心,遼寧 大連 116013;2.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遼寧 大連 116011)
肌萎縮側(cè)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組累及上、下運動神經(jīng)元的進行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肌肉無力和萎縮、延髓麻痹及錐體束征[1]。該病多中年起病,病程2~6年,多死于呼吸肌麻痹[1]。臨床及基礎(chǔ)實驗證實,氧化應激是肌萎縮側(cè)索硬化重要的發(fā)病機制[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是重要的抗氧化蛋白,在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血清中明顯降低[3]。本研究收集肌萎縮側(cè)索硬化6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肌萎縮側(cè)索硬化患者血清SOD和GSH-Px水平與年齡、性別、病情輕重、病變部位、病程之間的關(guān)系。
選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治療的肌萎縮側(cè)索硬化患者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齡36~71歲,平均(46.1±7.4)歲,就診時病程6個月~5年,平均19個月。均符合世界神經(jīng)病學聯(lián)盟Escorial修訂版診斷標準[4],并排除以下情況:頸椎病、脊髓壓迫癥、脊髓空洞癥、多灶性運動神經(jīng)病、進行性脊肌萎縮癥、運動軸索性周圍神經(jīng)病、副瘤性肌萎縮側(cè)索硬化、平山病、脊髓灰質(zhì)炎后遺癥等。
根據(jù)患者年齡分為老年組(≥60 歲,18例)和中青年組(36~59歲,44例)。按病程分為病程較短組(<1.5 年,34例)和較長組(≥1.5 年,28例)。按起病部位分為上肢起病組(33例),下肢起病組(18例),球部起病組(11例)。采用ALS功能等級評分(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 ALS-FRS)評定病情嚴重程度[5]。按病情輕重分為輕中度病情組(43例)和重度病情組(19例)。
血清SOD和GSH-Px水平的檢測: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4 mL,分離血清置-80 ℃冰箱保存, 待同一時間檢測。操作步驟按說明書,測定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公司,SOD水平測定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GSH-Px水平測定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
比較各組間血清SOD和GSH-Px水平的差異。
不同性別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不同性別組間血清SOD、GSH-Px水平比較
Tab 1 Comparison of serum SOD and GSH-Px level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 groups
組別n SOD (U/mL)GSH-Px (nmol/L)男性組 39 35.41±5.62 17.42±3.17女性組 23 37.51±6.14 16.99±2.54t 1.246 1.651P>0.05 >0.05
不同年齡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不同年齡組間血清SOD、GSH-Px水平比較
Tab 2 Comparison of serum SOD and GSH-Px levels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組別n SOD (U/mL) GSH-Px (nmol/L)中青年組 44 35.49±4.36 17.48±1.79老年組 18 37.89±7.51 16.71±1.46 t 1.303 1.624 P>0.05 >0.05
病程較長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低于病程較短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不同病程組間血清SOD、GSH-Px水平比較
Tab 3 Comparison of serum SOD and GSH-Px levels between different course groups
組別n SOD (U/mL) GSH-Px (nmol/L)病程較短組 34 39.05±7.24 19.63±3.15病程較長組 28 32.71±4.53 14.35±2.94t 2.413 2.157P <0.05 <0.05
三組之間在血清SOD、GSH-Px水平上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4。
表4不同發(fā)病部位組間血清SOD、GSH-Px水平比較
Tab 4 Comparison of serum SOD and GSH-Px levels among different locations
組別 n SOD (U/mL) GSH-Px (nmol/L)上肢起病組 33 36.29±3.15 17.18±3.25下肢起病組 18 35.69±4.08 17.65±2.17球部起病組 11 36.72±4.71 16.82±3.54t 0.847 1.051P >0.05 >0.05
重度病情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低于輕中度病情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不同病情組間血清SOD、GSH-Px水平比較
Tab 5 Comparison of serum SOD and GSH-Px levels between different disease groups
組別nSOD (U/mL)GSH-Px (nmol/L)重度病情組4340.23±6.52 18.83±2.14輕中度病情組1934.41±5.3113.71±3.25 t2.3912.453 P<0.05<0.05
氧化應激是肌萎縮側(cè)索硬化重要的發(fā)病機制之一[6-7]。由于機體內(nèi)抗氧化能力下降,不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導致自由基水平急劇升高, 從而引發(fā)一定程度的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誘導運動神經(jīng)細胞變性壞死[6]。臨床和基礎(chǔ)實驗證實,患者和轉(zhuǎn)基因小鼠的脊髓運動神經(jīng)細胞中存在過量的氧化損失標記,抗氧化物的含量也明顯降低。SOD是一種金屬蛋白酶,是體內(nèi)最重要的過氧化物分解酶,它能將氧自由基歧化為H2O2,H2O2進一步在過氧化氫酶(CAT)的催化下被清除[8]。研究表明,不僅體內(nèi)SOD 的含量降低會影響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而且SOD 的突變也是肌萎縮側(cè)索硬化發(fā)病的重要機制[9]。GSH-Px具有清除體內(nèi)氧自由基的作用,可促使體內(nèi)脂質(zhì)過氧化物的分解,也是反映機體抗氧化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10-11]。
我們前期研究顯示:肌萎縮側(cè)索硬化患者的血清SOD和GSH-Px的水平明顯低于健康人, 表明體內(nèi)氧化系統(tǒng)被激活, 抗氧化系統(tǒng)受抑制, 氧自由基大量生成而不能有效清除,提示氧化應激是導致肌萎縮側(cè)索硬化的重要發(fā)病機制[1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血清SOD、GSH-Px水平在不同性別,年齡和發(fā)病部位間沒有明顯差別;病情較長組和重度病情組的血清SOD、GSH-Px水平較病情較短組和中輕度病情組有所下降。SOD、GSH-Px水平是評價機體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標,SOD、GSH-Px水平下降代表機體抗氧化功能下降,不能有效清除自由基等過氧化物,細胞保護和抗氧化損失機制不足[8]。隨著病程延長和病情的進展,SOD、GSH-Px水平不斷下降,最終導致運動神經(jīng)細胞的變性壞死。患者血清的SOD、GSH-Px水平越低,運動神經(jīng)細胞抵御氧化損傷的能力越差,病情越嚴重。病情長,機體內(nèi)抗氧化酶消耗大,血清的SOD、GSH-Px水平低下。這種規(guī)律性變化,可作為估計病情、判斷療效的動態(tài)指標之一應用于臨床。
綜上所述,氧化應激是肌萎縮側(cè)索硬化重要的發(fā)病機制,在臨床上,SOD和GSH-Px的檢測可作為肌萎縮側(cè)索硬化患者評價療效、估計病情及判斷預后的動態(tài)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