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
(襄陽市中心醫(yī)院萬山分院 內科,湖北 襄陽441022)
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失代償期常見的致命并發(fā)癥[1],83.9%為細菌感染,且極易引發(fā)全身感染和多臟器功能衰竭(MODS)。研究顯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死亡率高達70%[2],因此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十分重要。腹水常規(guī)和細菌培養(yǎng)是SBP的診斷標準[3],但往往存在滯后性,PCT是早期診斷細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標, PCT對SBP診斷價值的相關研究已有報道[4]。本研究對7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進行血漿PCT和腹水PCT檢測,探討PCT診斷早期肝硬化合并SBP的價值。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符合第10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方案的診斷標準[5];年齡<75歲;未經抗感染治療;臨床及實驗室檢查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其他部位感染;結核性腹膜炎;腹部外傷及腹部手術術后患者; 肝癌等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
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間我院消化科收治的7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依據(jù)2010 年歐洲肝臟研究學會肝硬化腹水指南[6]中SBP的診斷標準,將患者分為SBP組和非SBP組。其中SBP組26例,包括男16例,女10例,年齡42-68歲,平均(56.8±5.6)歲,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12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其它5例;肝功能分級B級5例,C級21例。非SBP組45例,包括男32例,女13例,年齡40-70歲,平均(54.2±6.9)歲,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22例,酒精性肝硬化16例,其它7例;肝功能分級B級10例,C級35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抽取患者禁食8 h以上靜脈血3 ml,抗凝處理后靜置30 min,離心機 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清,-20℃冷凍保存于超低溫冰箱待檢。腹水采集患者取側臥位,于臍與腋中線連線交界處常規(guī)消毒,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B超引導下進行穿刺,超聲顯示抵達穿刺部位,或針尖有落空感時抽取10 ml腹水送檢,穿刺部位按壓數(shù)分鐘后無菌敷料覆蓋膠布固定。
PCT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腹水培養(yǎng)采用梅里埃培養(yǎng)儀及配套培養(yǎng)瓶,血液WBC、腹水WBC、PMN細胞計數(shù)采用XT4000i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日本Sysmex)及其配套試劑。
1.3統(tǒng)計學分析
2.1兩組腹水PCT、WBC、PMN和血漿PCT、WBC的差異
SBP組患者腹水PCT、WBC、 PMN和血漿PCT、WBC指標均顯著高于非SBP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血漿PCT、腹水PCT與SBP的相關性分析
Spearman分析顯示血漿PCT、腹水PCT均與腹水WBC、PMN計數(shù)存在高度正相關,見表2。
2.3血漿PCT和腹水PCT診斷肝硬化患者SBP的效能分析
以腹水細菌培養(yǎng)鑒定結果為準,ROC分析血漿PCT和腹水PCT診斷SBP的線下面積分別為0.892(95%CI:0.780-0.957)、0.869(95%CI:0.811-0.973),血漿PCT診斷SBP的效能優(yōu)于腹水PCT。血漿PCT最佳診斷界值為0.42 ng/ml,腹水最佳診斷界值為0.74 ng/ml,在此界值下血漿PCT、腹水PCT診斷SBP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9.2%、85.2%;71.0%、86.3%,見表3。
表1 肝硬化患者SBP與未發(fā)生SBP患者血漿、腹水PCT及其它指標的差異
表2 相關性分析(r值)
注:a為P<0.05
表3 血漿PCT、腹水PCT診斷SBP的效能
肝硬化腹水是肝病晚期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也是肝病晚期的重要標志。SBP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較為常見。查閱資料,SBP的診斷主要依靠腹水培養(yǎng)出細菌,或腹水白細胞>0.5×109/L[6],抑或PMN≥250個/μL[3]。通常肝硬化腹水患者免疫系統(tǒng)功能低下,對炎性刺激反應遲鈍,粒細胞計數(shù)在SBP早期上升并不十分明顯,體溫多處于正常狀態(tài),因此SBP早期臨床癥狀隱匿。腹水細菌培養(yǎng)時間較長,且早期培養(yǎng)結果陽性率較低,當培養(yǎng)結果陽性時患者多處于嚴重感染階段,因此不適應于早期SBP診斷。PMN指標受肝功能、免疫力、腹水稀釋、抗感染治療等多種因素干擾對SBP早期診斷靈敏度較低。所以對于腹水細菌培養(yǎng)陰性、WBC<0.5×109/L、PMN<250個/μL,癥狀不典型的SBP患者診斷十分困難,是臨床亟待解決的難題,早期、快速的診斷指標對SBP的治療和預后有重要臨床意義。
PCT是細菌感染的敏感指標,是炎性反應時釋放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可溶性蛋白。人體正常代謝情況下,由甲狀腺C細胞分泌,濃度極低(<0.05 ng/mL),在炎性反應2-4 h內可出現(xiàn)表達上調,6-8 h濃度急速升高,12-24 h到達平臺期,維持至感染第2-3 d降至正常范圍[7]。PCT急診臨床應用的專家共識[8]中指出,PCT診斷感染的界值隨著感染部位的不同有明顯的差異性,PCT診斷呼吸道感染的界值為0.25 ng/mL及以上,診斷膿毒癥的界值為0.5 ng/mL以上,2 ng/mL以上則提示嚴重膿毒癥或感染性休克,本研究結果血漿PCT和腹水PCT診斷SBP的最佳界值為0.42 ng/ml、0.74 ng/ml 。Cekin[9]研究指出PCT與肝硬化合并SBP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是診斷SBP的有效敏感指標。PCT不僅用于診斷細菌感染,同時可作為指導臨床抗感染治療的指標[10]。
本研究SBP組患者血漿PCT、腹水PCT濃度均顯著高于非SBP患者,證實PCT在SBP患者具有較高的與非SBP患者鑒別的價值,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漿PCT和腹水PCT均與腹水WBC、PMN存在高度的相關性,且血漿PCT和腹水PCT高度相關,說明PCT與肝硬化合并SBP的發(fā)生有著的密切的關系。同時本研究SBP組患者血漿PCT濃度明顯高于腹水PCT濃度,說明血漿PCT對SBP的敏感性更高,對炎性反應更加靈敏,ROC分析結果也顯示血漿PCT診斷SBP的效能優(yōu)于腹水PCT,通過ROC分析結果計算血漿PCT和腹水PCT診斷SBP的最佳界值分別為0.42 ng/ml、0.74 ng/ml,可以看出血漿PCT對診斷SBP更為敏感。原因可能為腹水稀釋,腹水PCT濃度下降所致,其次腹水中的成分較為復雜,對檢測結果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謝飛[5]等研究顯示血清PCT、腹水PCT對SBP的診斷靈敏度分別為89.3%和71.4%,黨燕[11]等研究同樣顯示血漿PCT在診斷肝硬化合并SBP時效能優(yōu)于腹水PCT。
綜上所述,血漿PCT和腹水PCT是肝硬化合并SBP早期診斷的敏感指標,對SBP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結合其他實驗室指標和臨床癥狀可提高對SBP的診斷正確性,減少漏診和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