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萍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在全面深化體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第13屆全運會無論是在辦賽理念,還是體制機制上都做出了重大創(chuàng)新。第13屆全運會以“全運惠民,健康中國”為口號[1],“力求在群眾性、普及性上創(chuàng)新,在節(jié)儉辦賽、樸實精彩上創(chuàng)新,力求辦成一屆創(chuàng)新、節(jié)儉、綠色、精彩的體育盛會。”該屆全運會涉及7大改革措施:1)鼓勵省區(qū)市在部分4人以下(含4人)項目上跨單位組隊參賽;2)實施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交流引進少數(shù)民族運動員政策;3)實施軍隊和地方共同培養(yǎng)運動員政策;4)建立游泳項目業(yè)余運動員參加全運會比賽機制;5)增設男子足球城市組比賽;6)增加群眾體育比賽項目;7)線上線下齊動員,廣泛開展“我要上全運”活動。這些改革措施使得第13屆全運會與以往大不一樣,其中,和羽毛球項目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是“允許雙打項目的跨單位配對”和“增加群眾組羽毛球比賽”[2]。羽毛球項目是中國奧運戰(zhàn)略的重點奪金項目[3],全運會是國內比賽中項目最多、水平最高、競爭最激烈、也最能反映我國競技體育實力的綜合賽事[4]。以“新政策”對羽毛球項目發(fā)展的影響和存在問題進行研究,旨在探究我國競技羽毛球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以期為競技羽毛球發(fā)展和競賽政策的制訂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以全運會“新政策”對羽毛球項目競爭格局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以“全運會”“羽毛球”“競爭格局”“全運會政策”等為關鍵詞查閱期刊10余篇,作為本研究的有力參考。
1.2.2 實地考察法全程參與2017年天津全運會羽毛球賽事組織工作,收集與本研究相關的賽事相關數(shù)據(jù)和信息。
表1 訪談專家情況一覽
1.2.3 訪談法就羽毛球訓練和參賽的相關問題與羽毛球運動員、教練員和賽事組織者進行訪談,獲取競技羽毛球參賽和新政策執(zhí)行方面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表1)。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本研究將借助Excel軟件和對資料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近3屆全運會羽毛球項目參賽情況分析作為競技羽毛球人才資源的核心部分,羽毛球運動員的數(shù)量體現(xiàn)了羽毛球競技人才的充裕程度。
表2 近3屆全運會參賽單位及人數(shù)情況
由表2可知,3屆全運會的羽毛球比賽,在參賽總人數(shù)增加100多人的情況下,參加2項單打比賽的人才數(shù)量增幅很小,尤其是女子單打,僅增加了2%,而3個雙打項目的參賽對數(shù)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男子雙打項目和混和雙打項目,分別增加了32%和33%。這與近年來我國羽毛球的雙打水平穩(wěn)步上升,而單打成績趨于下滑的情況基本吻合。
表3 各代表隊近3屆全運會男團成績情況
2.2 近3屆全運會羽毛球項目競爭格局
2.2.1 團體格局全運會是中國國內水平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5]。全運會中的各個參賽單位是我國競技羽毛球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更是中國羽毛球隊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各單位培養(yǎng)競技羽毛球人才的能力和潛力是體現(xiàn)實力的主要表現(xiàn)。
從本屆全運會的團體成績來看,各單位實力出現(xiàn)了一定的變化,出現(xiàn)了競技羽毛球的新格局:男團“第1集團”除了江蘇、福建、廣東傳統(tǒng)強隊以外,新增了北京和浙江,尤其是浙江,隊伍年輕而強勁,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女團實力比較突出的是江蘇、浙江、廣西、湖北和廣東,其中有傳統(tǒng)強隊,也有湖北這樣的進步較大的隊伍,除了臨場水平的發(fā)揮以外,也和日常的人才培養(yǎng)和運動隊伍密切相關。
林丹的加入讓北京如愿以償?shù)孬@得了男子團體的冠軍,這也是北京在羽毛球團體比賽中的首次奪冠。但歡呼之余,北京隊仍須在年輕運動員的培養(yǎng)上下功夫,畢竟林丹、杜鵬宇等已經是老將中的老將,下一個4年誰來領軍,是北京隊需要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與此同時,解放軍男團由于缺少了林丹這樣的領軍人物,成績由上屆的第3名跌出了前8強,下降幅度較大,這體現(xiàn)了競技人才的流動性對運動隊的影響和作用。
上屆的男團冠軍福建依然是奪金熱門之一,既有諶龍、田厚威、洪煒等知名優(yōu)秀運動員,又有何濟霆、黃凱祥等后起之秀,完全具備奪金實力。江蘇男團在本屆全運會羽毛球男團比賽中的運動員的新老交替完達到了90%,除老將徐晨外,全部是未參加上屆全運會的“新兵”,卻基本沒有影響到實力的發(fā)揮,不愧是我國的羽毛球傳統(tǒng)強省。短短幾年時間,陳金,蔡赟剛剛退役,石宇奇、陸光祖、徐一鳴等小將已經在國內外大賽中日趨成熟,可見,運動員梯隊銜接合理、各年齡運動員分布得當。
表4 各代表隊近3屆全運會女團成績情況
江蘇女團一直是我國競技羽毛球運動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強隊。培養(yǎng)出了不少優(yōu)秀的單打選手,王適嫻、何冰嬌、高昉潔等運動員的布局,充分說明梯隊建設合理,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條件。而在女團比賽中,解放軍代表隊因為李雪芮的傷病、年輕隊員還不能擔當重任等問題,從上屆的冠軍位置下降到了第7名,和男團一樣面臨著斷檔的問題。
此外,除了“第一集團”外,還有處于“第二集團”的四川、遼寧、湖南等隊伍,它們有的也曾是爭金奪銀的優(yōu)秀隊伍,經過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的進一步加強,隨時有實力與“第一集團”的隊伍進行抗衡,而“第一集團”的個別隊伍則即將面臨隊伍年齡結構老化,競技實力不進則退的尷尬局面。處在“第三集團”的隊伍主要是一些新建隊,如,天津、河北等,這些隊伍都比較年輕,還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適度的政策幫扶一定會對他們的發(fā)展起到助推作用。
2.2.2 單打格局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羽毛球比賽中,中國羽毛球隊獲得了2金1銅的成績;2017年的蘇迪曼杯賽上,中國隊惜敗韓國,失去了7連冠的機會。全運會前剛結束的世錦賽,我國獲得了女雙和男雙2枚金牌。在歐洲崛起,亞洲爭雄的當今國際羽壇,如果說沒有包攬就不算強隊,不能連冠就是缺乏實力,顯然是有失偏頗的。但里約奧運會后,中國羽毛球隊面臨著主力隊員傷病困擾、中堅力量陸續(xù)退役、年輕隊員尚未成熟等現(xiàn)實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2.2.2.1 男單“雙保險”不再保險,年輕一代尚需磨礪男單曾經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羽毛球比賽中最穩(wěn)的1塊金牌,那時候的李宗偉基本沒有練過兩關的能力,那時候的安賽龍也還在積蓄力量,林丹和諶龍就像“雙保險”一樣,無驚無險地由諶龍摘得了這枚男單金牌。今年4月份的亞錦賽決賽中,諶龍又一次戰(zhàn)勝林丹,大家認為這是中國羽毛球隊在男單項目上成功完成了新老交替,然而,剛剛結束的世錦賽上,安賽龍輕取諶龍后苦戰(zhàn)3局戰(zhàn)勝了林丹這最后一道防線,取得了世錦賽的冠軍。全運會上,林丹依然勢如破竹,第4次將男單冠軍收入囊中,諶龍爆冷,被江蘇小將陸光祖2∶0輕松淘汰,止步8強。如此局面,實在堪憂。
表5 近3屆全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名次匯總
另外,年輕一代的石宇奇技術全面而細膩,但在多次與林丹的對陣中都找不到任何優(yōu)勢,在完成“突尖”之前尚難擔當我國羽毛球男單項目的領軍重任。進入本次全運會前8名,并且世界羽聯(lián)積分排名在前100名的還有田厚威、喬斌、黃宇翔、和趙俊鵬,老隊員略顯后勁不足,新隊員則離一流選手還有差距。
2.2.2.2 女單項目百廢待興,重回巔峰尚需時 2016年里約奧運會結束后,李雪芮由于傷病,無限期離開賽場,王適嫻、王儀涵退役。留下陳雨菲、孫瑜、何冰嬌等小將作為女單項目的頂梁柱。雖然今年李雪芮已經重返賽場,進入了積極恢復期,并在一些低級別賽事中再次問鼎,但是從剛結束的尤伯杯比賽的情況來看,重回世界女單一流水平并不容易。
表6 近3屆全運會羽毛球女子單打名次匯總
近年來,女單項目的國際賽場競爭非常激烈,西班牙的馬琳、臺灣的戴資穎、日本的奧園希望、山口茜、印度的辛度……國際羽壇的女單項目呈現(xiàn)百花齊放,而我國女單目前青黃不接的低迷狀況還需從長計議。
2.2.3 雙打格局與單打項目的低潮期相比,我國競技羽毛球雙打項目穩(wěn)步上升,有實力也有潛力。近年來,我國羽毛球雙打項目無論在參賽對數(shù)還是在國際賽場的成績上都在穩(wěn)步上升,這和觀念的扭轉無不相關,隨著羽毛球運動技戰(zhàn)術的發(fā)展,雙打比賽逐步表現(xiàn)出觀賞性強、大眾參與度高等特點,以前“重單打輕雙打”的現(xiàn)象也不復存在,能夠兼項,取得成績的機會增大也是運動員考慮的問題之一。
表7 近3屆全運會男子雙打名次匯總
表8 近3屆全運會女子雙打前8名匯總
表9 近3屆全運會混雙前8匯總
從近3屆全運會雙打比賽的前8名匯總情況不難看出,與單打項目相比,雙打項目的運動員的普遍運動壽命更長,能夠較長時間地保持競技狀態(tài),另外高水平雙打運動員兼項能夠獲取2個項目名次的概率也相當大,也就是男子雙打運動員通常能夠獲得男雙和混雙2項成績,女子雙打運動員則有機會在女雙和混雙2個項目中取得成績,加之大眾羽毛球運動的普遍展開,大家對雙打項目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另外,男雙和混雙項目的比賽以其速度快、技戰(zhàn)術豐富等特點吸引越來越多的羽毛球愛好者的觀看羽毛球比賽。因此,近年來,隨著李俊慧、劉雨辰、陳清晨、鄭思維、魯愷、黃雅瓊等一批既年輕又有實力在國際賽場上爭金奪銀的雙打選手的培養(yǎng)出來,又有張楠、黃東萍等一些老隊員競技狀態(tài)也還保持的較好,我國羽毛球的雙打項目呈現(xiàn)新老并存、良性發(fā)展的競爭局面。
2.3 政策調整后跨省配對參賽情況本次全運會羽毛球比賽共有10個單位的12對跨單位配對運動員進入了決賽階段。
表10 第13屆全運會雙打項目跨配情況
有表可知,其中11對運動員取得了項雙打比賽的成績,前8名中跨單位配對運動員占45.8%,前3名中跨單位配對選手占66.7%。參加決賽的跨單位配對運動員中取得比賽成績的比例約占92%,可見跨單位配對基本實現(xiàn)了“強強聯(lián)合”功能。
羽毛球是我國常設國家隊的優(yōu)勢項目。羽毛球雙打項目的跨單位配對,一方面有利于國家隊配對的穩(wěn)定和他們在國際賽事上取得更好成績;另一方面,原本只能屬于同一個單位的金牌,可以由2個單位“分享”,奪金分布面得到了擴大。另外,“強強聯(lián)合”后,比賽競爭更加激烈,能夠引起更多的社會關注。
另外,全運會羽毛球比賽中允許雙打項目進行跨單位配對的政策無疑能夠對我國羽毛球雙打項目的發(fā)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年輕隊員在賽場上的心理調節(jié)和同伴間的配合溝通是值得進一步提升的方面。
2.4 政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4.1 兩極化日益嚴重,影響地方隊積極性走訪調研各省市隊伍的教練員和管理人員發(fā)現(xiàn),除了個別受益于此項政策增加奪金機會的單位以外,大部分的單位教練員們對于雙打比賽的跨單位配對這一政策都有著自身的考量。雙打項目“強強聯(lián)合”后,原本競技實力較弱的單位的運動員取得成績,甚至進入決賽階段的機會都減少了,如,天津、安徽等;而傳統(tǒng)強隊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從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奪金實力,如,傳統(tǒng)強隊江蘇在3項雙打比賽中只獲得了女子雙打和混和雙打第3名的成績。而3個雙打項目的跨省配對,加上兼項的作用,也讓個別有國家隊隊員的單位“受益匪淺”,其中,浙江隊無疑是本次全運會羽毛球比賽跨單位配對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擁有在團體比賽中從未失手的女單冠軍陳雨菲,仍在團體比賽未能問鼎的浙江隊,卻在單項比賽中連續(xù)摘得男子雙打、混合雙打2枚金牌和混合雙打的銅牌,靠的都是跨單位配對政策。
2.4.2 給競賽組織和管理帶來了相當?shù)碾y度在羽毛球競賽組織的編排工作中,為了保障比賽公平公正地進行,原則上需要將同單位運動員合理地分布在不同的1/2區(qū)、1/4區(qū)、1/8區(qū),甚至是1/16區(qū),而且要保證各單位技術順序排在第1和第2的2名(對)運動員分布在不同的上下半?yún)^(qū)。雙打比賽允許跨單位配對后,跨單位配對的運動對分屬不同單位,而且都是技術水平排名靠前的種子對,這給同單位運動員的合理分開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給抽簽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
2.4.3 存在不正當競爭的“隱患”雙打比賽允許跨單位配對后,就有可能出現(xiàn)本單位雙打運動員在關鍵場次中遇到本單位跨單位配對運動員,這種情況下,代表團的領導和教練們需要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是:要一塊金牌和半塊銀牌,還是要半塊金牌和一塊銀牌;是遵守體育道德、公平競爭,還是一切讓路、成績?yōu)榇?。這些都只能依靠代表團的領導和教練們的選擇了,這給全運會的公平競爭帶來了考驗。
男團、女團依然是傳統(tǒng)強隊保持著競技優(yōu)勢;我國運動員在單打項目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男單和女單都面臨新老交替、失去優(yōu)勢的局面;雙打項目則呈現(xiàn)新老并存、良性發(fā)展的競爭局面。全運會的跨單位配對政策基本實現(xiàn)了“強強聯(lián)合”功能,對我國羽毛球雙打項目的發(fā)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新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xiàn)兩極化日益嚴重、影響地方隊積極性、競賽組織和管理難度大、存在不正當競爭的“隱患”等問題。建議在允許跨單位配對的基礎上,對跨單位配對的報名門檻做出進一步規(guī)定,限制跨單位配對出現(xiàn)的數(shù)量,使之即能達到國內練兵、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目的,又能給地方隊留出競爭空間,保護地方運動隊培養(yǎng)競技羽毛球人才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