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學成, 權雪玲, 王鳳丹, 李進喜, 王 英
(上海交通大學 先進電子材料與器件校級平臺,上海 200240)
高純黃金具有極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良好的導電性能和導熱性能,容易鍵合、易成膜以及與半導體基底附著性良好等特性,常常被應用在化學、生物、微納器件和集成電路領域當作電極使用[1-4]。沉積金薄膜的方法有很多,由于電子束蒸發(fā)鍍膜產生的氣態(tài)粒子能量只有0.1~0.3 eV[5],可以更好地滿足剝離工藝,所以這種制備金膜技術廣泛應用在半導體芯片、LED行業(yè)、微波半導體以及光波導[6-9]等領域。電子束蒸發(fā)鍍膜技術是通過電子束加熱源材料,使原子或分子從源材料表面逸出,將源材料蒸鍍到電子元器件上,沉積出薄膜。采用這種方法制備薄膜具有薄膜純度高、成膜速率快等優(yōu)點,同時可以大大提高器件的電學性能、可靠性和成品率[9]。然而在實驗或者生產行業(yè)使用的黃金多為粒狀或線狀,生產工藝路線為熔煉-清洗-拉絲-切粒-酸洗-水洗-烘干-封裝[9]等步驟;加上蒸鍍高純金原材料時使用不同材質的坩堝,以及蒸鍍前取料、放料等環(huán)節(jié)和因素,都難以避免高純黃金被其他雜質污染,以至于蒸發(fā)出來的金膜表面有黑色顆粒。這些黑色顆粒如果很多,不但會影響金膜外觀,還會給微納尺寸的器件帶來失效等不利的影響[11-12]。本文分別用鎢坩堝和玻璃碳涂層坩堝蒸鍍100 nm金膜,用EDS分析金膜表面黑色顆粒的主要成分,并對比金膜表面黑色顆粒分布的密度;根據兩種坩堝蒸金膜時的物理學特征不同,探索黑色顆粒產生的機理,解釋碳玻璃涂層坩堝蒸金黑色顆粒較多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工藝條件進行對比試驗,成功減少了金膜表面的黑色顆粒,為教學實驗、真空鍍膜工藝和集成電路生產領域蒸鍍金膜提供幫助。
材料:中諾新材提供的鎢坩堝,Tele mark提供的玻璃碳涂層坩堝,以及中諾新材提供的純度為99.999%的黃金、硅片、鈮酸鋰片。
儀器設備:美國Denton vacuumexplore-14電子束蒸發(fā)鍍膜設備,德國Zeiss Ultra Plus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和牛津儀器電鏡能譜儀(OxfordEDS),Zeiss光學顯微鏡。
分別在容積為15 mL的鎢坩堝和玻璃碳涂層坩堝里加總量約為80 g的黃金顆粒,預熔后冷卻取出,用去離子水濕潤的無塵布將坩堝內金表面的碳粉顆粒輕輕擦拭干凈,再用氮氣槍將黃金表面吹干。采用鎢坩堝蒸鍍金時,為了避免EDS能譜中W元素峰和Si元素峰重合,影響觀察和判斷,基底選用清洗干凈的7.62 cm(3 in)鈮酸鋰片。采用玻璃碳涂層坩堝蒸鍍金時,基底選用清洗干凈的7.62 cm(3 in)硅片。分別用相同速率蒸鍍厚度為100 nm的金膜,具體工藝條件見表1。
表1 不同材質坩堝蒸鍍金
采用德國蔡司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Zeiss Ultra Plus SEM)和牛津儀器電鏡能譜儀(OxfordEDS)對鎢坩堝蒸鍍的樣品1和玻璃碳涂層坩堝蒸鍍的樣品2表面的黑點進行分析。EDS表明,排除鈮酸鋰基底的影響,樣品1黑點主要成分是金和碳。雖然鎢坩堝和金浸潤會產生擴散,但是鎢元素在金膜表面并沒有被發(fā)現,鎢坩堝材質不是產生黑點的原因。樣品2排除硅基底的影響,黑點主要成分也是金和碳。但玻璃碳涂層坩堝和熔融狀態(tài)的金不浸潤,可以忽略坩堝材質的擴散因素。由此可以推斷,采用不同坩堝蒸鍍金膜時產生黑點,是由于金材料本身污染造成的,主要元素是碳,見圖1~4。
圖1 樣品1 SEM照片
圖2 樣品1 EDS能譜
圖3 樣品2 SEM照片
圖4 樣品2 EDS能譜圖
掃描電子顯微鏡放大500倍視場下觀察:樣品1金膜表面黑點有2或3個,樣品2金膜表面黑點有10~13個(見圖5、6)。鎢坩堝蒸發(fā)金產生的黑點的數目明顯少于玻璃碳涂層坩堝。
圖5 樣品1金膜表面
圖6 樣品2金膜表面
在蒸鍍金過程中,金蒸汽源蒸發(fā)出的蒸汽流和基片碰撞,一部分可能被發(fā)散掉;另一部分被基片吸附后沉積在基片表面上。被吸附的金原子在基片表面上發(fā)生表面擴散,沉積原子之間產生二維碰撞,形成團簇。原子簇團同時吸附單原子,放出單原子,這種過程反復進行,當超過某一臨界值時,即可生成穩(wěn)定的核。熔融狀態(tài)下金內含的碳顆粒雜質雖然極少,但尺寸約0.1~1 μm,和原子簇團的尺寸相當,也容易成為吸附金原子的穩(wěn)定核。穩(wěn)定核吸附金原子后繼續(xù)生長,進而和相鄰的穩(wěn)定核相連合并后,逐漸形成連續(xù)的金膜,這些碳顆粒雜質吸附金原子成膜后,反映在金膜表面就是黑色顆粒。
金在熔融狀態(tài)下和鎢坩堝是浸潤的,受金屬液面的表面張力的影響,液面呈現凹陷狀。而玻璃碳坩堝與熔融的金是不浸潤的,由于受金屬液面表面張力的影響,液面呈現凸起狀,見圖7、8。
圖7 鎢坩堝與金浸潤圖8 玻璃碳坩堝與金不浸潤
液體表面張力與坩堝壁之間受力分析公式可以表達為[13]:
γSA-γSL=γLAcosθY
其中:θY為坩堝壁與液體之間的平衡接觸角;γSA、γSL、γLA分別為坩堝壁與氣體、坩堝壁與液體、液體與氣體的表面張力。Fd為表面張力作用在雜質顆粒上的分力,如圖9、10。
圖9 凹液面時雜質顆粒受力圖10 凸液面時雜質顆粒受力
在浸潤狀態(tài):γSA-γSL>0,θY<90°;不浸潤狀態(tài)時:γSA-γSL<0,θY>90°。使用鎢坩堝蒸鍍金時,隨著熔金功率升高,金屬溫度升高,液體表面張力γLA減小[14],碳顆粒隨著表面張力的減小,逐漸向坩堝壁移動,當接觸坩堝壁時,邊緣的毛細現象形成“咖啡環(huán)效應”[15]如圖11所示。
當功率從17%下降到蒸發(fā)需要的功率11%時,碳顆粒大多被吸附在鎢坩堝壁,電子束斑點集中在坩堝中心源上,蒸鍍的金膜黑點比較少。使用碳玻璃涂層坩堝蒸鍍金膜時,γLA是指向液面中心的。電子槍功率升高時,金屬溫度升高,γLA減小,碳顆粒隨著表面張力的減小,逐漸向坩堝壁移動。但玻璃碳涂層與熔融的金不浸潤,不會形成“咖啡環(huán)效應”。當從熔金19%下降到蒸鍍功率17%,液態(tài)金屬溫度也跟著下降,γLA增大,碳顆粒向液面中心移動,靠近電子束斑位置,因此蒸鍍的金膜黑點比較多。
圖11 碳顆粒黏附鎢坩堝壁
(1)將玻璃碳涂層坩堝里的金冷卻取出,用去離子水濕潤的無塵布將金表面的碳粉顆粒輕輕擦拭干凈,再用氮氣槍將黃金表面吹干。采用相同的玻璃碳涂層坩堝,不同的工藝參數,分別蒸鍍厚度為100 nm的金膜樣品3和樣品4,具體工藝條件見表2。
表2 相同材質坩堝蒸鍍金工藝條件
(2)金膜表面黑色顆粒的密度對比。Zeiss光學顯微鏡放大100倍視場下觀察:鍍膜功率19%,蒸鍍速率50 nm/s制備的樣品3,整個視場中黑點數目約6~8個,黑點間距約80~300 μm。鍍膜功率16%,蒸鍍速率15 nm/s制備的樣品4,整個視場中黑點數目約16~20個,黑點間距約50~100 μm,如圖12、13所示。相同碳玻璃涂層坩堝蒸鍍100 nm厚度金膜,鍍膜功率高,速度快地制備的樣品,黑點數目相對較少。這與本文2.2解釋碳玻璃坩堝產生更多黑點的理論非常吻合。
圖12 樣品3黑點圖13 樣品4黑點
在電子束蒸鍍金膜的過程中,鎢坩堝和碳玻璃涂層坩堝的材質都不是產生黑點的原因,由于鎢坩堝和碳玻璃涂層坩堝在蒸鍍金膜的物理學特征不同,鎢坩堝蒸鍍金膜產生的黑點較少。使用玻璃碳涂層坩堝蒸金時,可以根據界面化學和物理化學的相關知識,采取合理的工藝條件可以減少黑點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