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于淼
男女之間的思維習慣不同,對于一件事的思考或處理方式也不盡不同;但相同的一點是,大家都希望得到真誠的尊重。
心理專家
資深媒體人
新女性主義作家
中企商道企業(yè)管理研究院院長
“丈夫和我結婚11年了,現在和我行同陌路,雖然在一起生活,可白天各自上班,下班我做飯,他玩手機;飯后我在臥室看情感類電視節(jié)目,他在客廳看電影;晚上睡覺分成兩個房間,有事的時候說幾句話,有分岐的時候一言不和就吵架。我感覺他不愛我了,也不聽我的,他是不是在外面有別的女人了?”思思一臉愁容地來到我的工作室,訴說著她的苦衷。
“什么時候開始這樣的狀態(tài),以前你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我輕聲問。
“大概是結婚后第八年吧,他變得對家里的事不太上心了,我的意見也不聽,還說我的想法有問題,可以結婚前的時候和剛結婚那會兒他不是這個樣子的?!彼妓季o鎖著眉頭對我說,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我們是通過別人介紹認識的,那時候我們兩地分居,主要是靠寫信和打電話溝通,談戀愛的一年里我們見過4次面,感覺特別不容易,他每次在信里和電話里都是甜言蜜語、溫柔浪漫,我感覺這輩子遇到他是上帝給我的最好的禮物,一年后我們把工作調到了同一個城市結婚了。他家在外地,我是本市的,剛結婚時感覺特別幸福,他什么都聽我的,從家里的裝修風格到晚飯吃什么,看電影看什么,錢怎么花,他對我都是言聽計從,我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朋友們都羨慕的不得了。
“唉,我倆的第一次爭吵是結婚后的第三個春節(jié)。以前春節(jié)都是在我父母家過,這次他要回他家,說結婚好幾年了,也沒在家過一次春節(jié),他想帶孩子一起回去。我說要回去你自己回去,我還要陪我父母呢。因為這件事我們大吵了一次,最后他自己回家過的春節(jié),春節(jié)過后我們又合好了。
“這些年我很少做家務,孩子的作業(yè)也都是他負責,每年的情人節(jié)、生日、七夕、結婚紀念日他都給我買花,給我特別的驚喜,可是到了結婚第七年的時候,他居然忘記了我們的結婚紀念日。那天他在單位加班,回來的時候晚上9點多了,我問他,今天是什么日子,他說今天是上級來檢查工作的日子。我說你心里還有沒有我,是不是把我忘了?結婚這么大的日子都不記得。他說工作忙、壓力大,哪有時間天天想這些。我當時火就上來了,問他家重要還是工作重要,我重要還是他們領導重要,他悶頭不說話,一副懶得回答的表情,我越來越生氣,就越吵越兇,直到鄰居來敲門才結束。后來想想感覺自己做得也不對,一件小事變成這么大的矛盾,影響夫妻感情,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因為他以前對我太好了,什么都聽我的,什么都會把我放在前面,明顯感覺我在他心里的分量越來越輕?!?/p>
“你可以試著和他溝通一下,或者問問他心里真實的想法。”我聽完思思的講述,讓她試著溝通一下。
“問了啊,他不說??!”思思無奈地回答。
“家庭成員之間是平等的,溝通的時候要有愉快的氣氛和適當的環(huán)境,兩個人要心平氣和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而不是單方一味地說教或居高臨下地批評。隨著婚齡的增長,彼此越來越熟悉,我們要具備平等意識,正視男女有別,要把對方當成一個有靈魂的人,而不單單是滿足自己期待的應聲蟲。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妥還執(zhí)拗地堅持自己的想法,到最后只會讓對方身心疲憊,懶得應對,漸漸婚姻走向了死胡同,誰也改變不了誰,誰也不愿意讓著對方,一步一步走向愛情的墳墓?!?/p>
“那我應該怎樣改變現在的狀況呢,我們的婚姻還有救嗎?”思思焦急地問。
“生活中除了柴米油鹽,還有風花雪月,制造浪漫不是一個人的事,你也可以自己主動去營造一些氛圍,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拉進兩個人的感情。要知道,婚姻不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征服,而是互相的理解、包容、接納和關愛。就像屋頂,需要墻面的相互依靠,缺了任何一面都會倒掉。所以,你也要試著分擔家務,給他驚喜,學會尊重對方、欣賞對方,讓愛一直延續(xù)下去,這樣才能為婚姻注入新的血液和動力,讓愛情之花長開不敗?!?/p>
“我懂了,把‘家長’的角色換為妻子,改掉所有的任性和自我,讓家庭充滿溫馨和愛,而不是指責和埋怨,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愛人,而不是讓他去猜測,坦誠相待換來的是更多的愛和收獲,打開心門才能去迎接更好的明天和未來。我這樣理解對嗎?”思思微笑著,充滿期待地問道。
看到思思已經找到自己的不足,我真心替她感到高興。最后,我對她說:“試著去寬容他的真實表達吧,哪怕剛開始你難以接受,但漸漸你會發(fā)現,在關系平等后,你和他就會自然地重拾過去的美好關系?!?/p>
編輯寄語:許多婚齡較長的女人會抱怨,結婚越久,男人越不愛說話。是柴米油鹽讓愛情變淡,還是我們套路化的溝通模式稀釋了彼此的情感?當婚姻激情期過后,生活趨于平淡,在交流中,我們就不能還像初婚時一樣,只愿聽歌頌和贊美;如果聽到他有不同的聲音,就開始責罵或哭鬧,這不是御夫術,而是“愚夫術”。限定他在婚姻里的自由言論,只會惡化家庭交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誤會增生,心事沉著,最后緘口不語。因此,我們要懂得尊重對方,接納他的意志,甚至欣賞差異,不要讓占上風的習慣,堵住雙方真誠的溝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