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法三,莫小榮
(衢州市植物保護(hù)檢疫站,浙江 衢州 324000)
柑橘紅蠟蚧(CeroplastesrubensMaskell)又稱臍狀紅蠟蚧、胭脂蟲、紅虱子,俗稱蠟子,隸屬于半翅目蚧總科蚧科蠟蚧屬,是衢州市柑橘生產(chǎn)上重要害蟲之一,其寄主范圍較廣泛,在衢州市除為害柑橘外,還可為害枇杷、芒果、荔枝、龍眼、石榴、櫻桃、柿、無花果、梨、茶等60多種果木。該蟲以雌成蟲和若蟲固著在枝條或者葉片上吸食汁液,其排泄的蜜露常導(dǎo)致煤污病的發(fā)生,干擾光合作用進(jìn)行,嚴(yán)重影響果實(shí)質(zhì)量的同時,還造成樹勢衰弱[1]。在我國,紅蠟蚧1年發(fā)生1代,以受精雌成蟲附著在嫩梢、葉柄及葉片上越冬[2],雌蟲顯著多于雄蟲。越冬雌成蟲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產(chǎn)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產(chǎn)孵末期,孵產(chǎn)于母體下,初卵幼蚧先在母體腹下作暫短停留,隨后離開母體爬至當(dāng)年生的春梢枝條上,尋找適合的環(huán)境定居吸食,在爬行時還可被風(fēng)力、雀鳥、昆蟲等傳至遠(yuǎn)方,若尋找6 h以上未定居者則易衰竭死亡,尤其在雌成蟲后開始分泌蠟質(zhì)物,以后隨若蟲體的增長,分泌物逐漸加厚,直至成蟲老熟時止,蟲體分泌的“蜜露”常誘發(fā)煤煙病。雌成蟲產(chǎn)卵期,卵孵始發(fā)期的早遲與氣溫密切相關(guān),氣溫升高,可能使紅蠟蚧發(fā)生有提早的趨勢[3]。
隨著氣候及田間管理的變化,特別是由于毒性高和殘留大的原因,防治柑橘紅蠟蚧的有效藥劑殺撲磷、氧化樂果在柑橘上被禁用,而螺蟲乙酯單用防治紅蠟蚧效果不盡人意,為解決生產(chǎn)實(shí)際問題,筆者開展了螺蟲乙酯等藥劑及混配防治柑橘紅蠟蚧藥效試驗(yàn),旨在通過藥劑試驗(yàn)篩選出高效安全的防治藥劑。
試驗(yàn)田選擇在浙江省柯城區(qū)白云街道花崗村,為緩坡地。土壤類型為砂壤土,質(zhì)地為黃泥土,pH值6.6,有機(jī)質(zhì)含量33 g·kg-1,栽培管理中上水平。
供試作物是衢州柑橘露天主栽品種椪柑,667 m2種植密度50~55株,定植11年。供試藥劑為0.5%依維菌素乳油(江蘇龍燈化學(xué)有限公司),20%螺蟲乙酯·吡丙醚懸浮劑(江蘇龍燈化學(xué)有限公司),20%啶蟲脒可溶性粉劑(江蘇龍燈化學(xué)有限公司),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江蘇龍燈化學(xué)有限公司),40%毒死蜱·呋蟲胺油分散制劑 (江蘇龍燈化學(xué)有限公司),22.4%螺蟲乙酯懸浮劑(拜耳作物科學(xué)公司),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美國陶氏益農(nóng)公司)。防治對象為柑橘紅蠟蚧,使用藥械機(jī)具為紅土地電動背負(fù)-16 L。
藥劑處理共設(shè)置10個處理。清水空白對照、22.4%螺蟲乙酯3 000倍+22%氟啶蟲胺腈5 000倍、22.4%螺蟲乙酯3 000倍+0.5%依維菌素2 000倍、22.4%螺蟲乙酯2 000倍+0.5%依維菌素1 500倍、20%螺蟲乙酯·吡丙醚1 000倍、1.8%阿維菌素2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25%噻嗪酮1 000倍+0.5%依維菌素1 500倍、25%噻嗪酮1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40%毒死蜱·呋蟲胺2 000倍、22%氟啶蟲胺腈4 000倍。每處理小區(qū)1株樹,重復(fù)3次,隨機(jī)區(qū)組排列。柑橘紅蠟蚧孵化盛期對水噴霧,于6月4日施藥,共施藥1次,施藥時正值夏季紅蠟蚧卵孵高峰期,作物處于椪柑幼果期。667 m2藥液用量 200 L,2.5 L·株-1,每處理重復(fù)3次,配制藥液7.5 L。
2017年6月4日施藥當(dāng)天天氣陰轉(zhuǎn)多云,平均氣溫22.3 ℃,最高氣溫25 ℃,最低氣溫20 ℃,濕度71%~100%,雨量為0,風(fēng)向風(fēng)速西南1~4級,日照數(shù)3.5 h。
夏季紅蠟蚧若蟲。每處理調(diào)查1株,在植株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定點(diǎn)標(biāo)記10枝蟲口高的典型枝條,調(diào)查枝條上的活若蚧數(shù)。分別于6月4日調(diào)查基數(shù),藥后30 d(7月4日)、藥后47 d(7月21日)各調(diào)查1次,共3次,計(jì)算防治效果。
采用SPSS 14.0軟件Duncan’s multiple rangetest方法進(jìn)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螺蟲乙酯等藥劑混配防治柑橘紅蠟蚧田間藥效結(jié)果具體見表1。
表1 螺蟲乙酯等藥劑混配處理防治柑橘紅蠟蚧的田間藥效
注:同列無相同大小寫字母分別表示不同處理防效間0.01和0.05水平差異顯著。
由表1可知,藥后30 d,藥劑處理防治效果以1.8%阿維菌素2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和25%噻嗪酮1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效果最理想,分別為96.7%、96.6%;其次是22.4%螺蟲乙酯2 000倍+0.5%依維菌素1 500倍和25%噻嗪酮1 000倍+0.5%依維菌素1 500倍,防效分別也達(dá)90.6%、90.2%;22.4%螺蟲乙酯3 000倍+22%氟啶蟲胺腈5 000倍也有較好防治效果,為85.7%;而22%氟啶蟲胺腈4 000倍和20%螺蟲乙酯·吡丙醚1 000倍及22.4%螺蟲乙酯3 000倍+0.5%依維菌素2 000倍效果一般,分別為69.0%、69.8%、61.4%;40%毒死蜱·呋蟲胺2 000倍防效較差,只有35.8%。處理1.8%阿維菌素2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和25%噻嗪酮1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與其他處理間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和極顯著性差異。
藥后47 d,藥劑處理防治效果以1.8%阿維菌素2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和25%噻嗪酮1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效果最理想,分別為96.4%、96.1%;其次是22.4%螺蟲乙酯2 000倍+0.5%依維菌素1 500倍和25%噻嗪酮1 000倍+0.5%依維菌素1 500倍,防效分別也達(dá)91.0%、90.7%;22.4%螺蟲乙酯3 000倍+22%氟啶蟲胺腈5 000倍也有較好防治效果,為85.7%;而22%氟啶蟲胺腈4 000倍和20%螺蟲乙酯·吡丙醚1 000倍及22.4%螺蟲乙酯3 000倍+0.5%依維菌素2 000倍效果一般,分別為70.8%、68.7%、60.7%;40%毒死蜱·呋蟲胺2 000倍防效較差只有34.1%。處理1.8%阿維菌素2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和25%噻嗪酮1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與其他處理間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和極顯著性差異。
噴藥后觀察,試驗(yàn)各處理對柑橘枝、葉、果均無藥害,柑橘生長正常。
試驗(yàn)結(jié)果表明,9個處理中,絕對優(yōu)勝的配方是1.8%阿維菌素2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和25%噻嗪酮1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其次是22.4%螺蟲乙酯2 000倍+0.5%依維菌素1 500倍和25%噻嗪酮1 000倍+0.5%依維菌素1 500倍(90.70%)也達(dá)優(yōu)秀。螺蟲乙酯4個配方中,22.4%螺蟲乙酯3 000倍+22%氟啶蟲胺腈5 000倍有良好防效,但沒有優(yōu)勢。隨著高效農(nóng)藥殺撲磷、氧化樂果因高毒在柑橘上禁用后,衢州市防治柑橘紅蠟蚧可優(yōu)先選用1.8%阿維菌素2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或25%噻嗪酮1 000倍+20%啶蟲脒2 000倍,其次是選用22.4%螺蟲乙酯2 000倍+0.5%依維菌素15 00倍或25%噻嗪酮1 000倍+0.5%依維菌素1 500倍,在紅蠟蚧若蟲卵孵高峰期均勻噴霧,能有效控制紅蠟蚧的為害,無藥害發(fā)生對柑橘生產(chǎn)安全,同時注意交替使用上述藥劑避免害蟲產(chǎn)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