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真
糖尿病、牙周病同屬慢性疾病, 二者互為危險因素, 牙周病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產(chǎn)生影響, 糖尿病病程較長,且患者易產(chǎn)生心理應激作用, 影響牙周病的治療。一般對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常規(guī)治療, 能夠起到一定的療效, 但效果不夠顯著, 無法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 且復發(fā)可能性較大[1]。因此, 對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治療應采取綜合治療方法, 結(jié)合藥物、牙周刮治、口腔衛(wèi)生教育、心理應激干預, 標本兼治,在治療牙周病的同時, 良好控制患者血糖。本文主要研究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三級防治與心理應激治療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7~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作為本次課題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1組、對照2組, 每組20例。研究組男12例,女8例;年齡32~67歲, 平均年齡(44.36±7.99)歲;病程0.5~7.6年, 平均病程(3.57±2.20)年。對照1組男10例, 女10例;年齡35~68歲, 平均年齡(45.66±7.98)歲;病程0.4~7.5年,平均病程(4.07±2.38)年。對照2組男11例, 女9例;年齡34~70歲 , 平均年齡(45.73±8.10)歲 ;病程 0.5~7.8年, 平均病程(4.27±2.61)年。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2組采用常規(guī)降糖處理與基礎牙周病治療, 對照1組在此基礎上增加三級防治治療方法, 研究組使用綜合治療方案(在對照組1組基礎上增加心理干預治療)。
1.2.1 三級防治 采用各藥物和牙周手術方法最大限度地治愈牙周組織病損, 防止功能障礙, 以義齒修復失牙, 重建功能, 并通過隨訪、精神療法和口腔健康維護, 維持其療效,預防復發(fā)。同時, 對相關的全身性疾病, 如糖尿病、血液病、營養(yǎng)缺乏癥等提起重視, 密切注意患者病情, 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增強牙周組織抵抗力。
1.2.2 心理干預 通過心理疏導, 使患者接受帶病健康生活的現(xiàn)實,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積極、主動接受糖尿病治療;幫助患者建立健康食譜, 根據(jù)患者病情及時調(diào)整降糖藥物的劑量, 保持血糖比較平穩(wěn), 預防全身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通過健康教育, 幫助患者樹立健康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 規(guī)范患者定期口腔檢查、復診。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三組患者牙周病治療效果與治療后HbA1c、FBG、CI、PI、BI指標。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經(jīng)治療, 患者牙周出血、膿腫情況消失, 牙齒不出現(xiàn)松動, 檢查發(fā)現(xiàn)無牙槽骨吸收;有效:經(jīng)治療, 患者牙周出血、膿腫情況顯著好轉(zhuǎn), 牙齒松動不明顯, 檢查發(fā)現(xiàn)無牙槽骨吸收緩慢;無效:經(jīng)治療, 患者各項牙周病癥狀均無變化甚至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療效對比 研究組、對照1組、對照2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呈現(xiàn)下降趨勢,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1組的70.00%和對照2組的35.00%, 對照1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0.00%高于對照2組的3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三組患者治療后血糖及牙周指標對比 三組患者的HbA1c、FBG、CI、PI、BI水平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各項指標最為理想, 對照組1、對照組2次之。見表2。
表 1 三組患者療效對比[n(%)]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后血糖及牙周指標對比( )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后血糖及牙周指標對比( )
注:與對照2組對比, aP<0.05;與對照1組對比,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HbA1c(%) FBG(mmol/L) CI PI BI研究組 20 7.59±0.20ab 5.46±1.02ab 1.35±0.38ab 1.21±0.28ab 1.78±0.41ab對照 1 組 20 8.02±0.26a 6.68±0.54a 1.59±0.31a 1.47±0.36a 2.06±0.42a對照 2 組 20 8.97±0.74 7.29±0.67 1.76±0.22 1.97±0.55 3.29±0.77
眾多研究表明, 糖尿病與牙周病之間關系密切, 牙周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會對糖尿病產(chǎn)生影響, 糖尿病病情進展也易對牙周炎治療產(chǎn)生嚴重阻礙。相關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3], 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牙周炎的幾率約其他患者的3倍左右, 糖尿病并發(fā)牙周病與患者病程、年齡呈正相關。以往的常規(guī)治療主要采取藥物降糖與牙周基礎治療為主要手段, 對患者治療效果,特別是重度患者而言往往差強人意。本文主要探討綜合治療手段對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治療效果。
綜合治療手段指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 給予患者口腔健康教育, 使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牙周病的病理機制與治療方案, 使患者根據(jù)病情特點, 自覺調(diào)節(jié)生活習慣、治療依從性,增進醫(yī)患關系, 達到更優(yōu)治療效果。再輔以心理干預, 注意患者的心理應激問題, 針對每一例患者不同的病情特點、社會背景、個人性格特征等開展針對性治療, 減輕心理問題對病情恢復的影響, 使患者通過治療達到身心健康的目標[4]。
本文研究結(jié)果表明, 研究組、對照1組、對照2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呈現(xiàn)下降趨勢,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1組的70.00%和對照2組的35.00%, 對照1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0.00%高于對照2組的3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三組患者的 HbA1c、FBG、CI、PI、BI水平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各項指標最為理想, 對照組1、對照組2次之。以上結(jié)果與相關文獻[5]結(jié)果相差不遠。
綜上所述, 綜合治療手段對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