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輝
闌尾炎是中青年群體好發(fā)的急腹癥, 臨床診斷通常依據(jù)癥狀、體征與化驗結果相結合的方式, 但該方式準確率低,易出現(xiàn)假陽/陰性, 從而使得手術延遲發(fā)生的闌尾穿孔率升高, 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隨著影像學技術發(fā)展, 超聲檢查在闌尾炎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 但關于不同闌尾炎病理分型的影像學特征方面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就128例初診為闌尾炎的患者行超聲診斷, 并與病理診斷結果進行對照分析, 以期評價超聲診斷在闌尾炎病理診斷中的價值?,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7年8月入院經(jīng)術后病理學診斷確診為闌尾炎的12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51例, 女77例;年齡8~75歲, 平均年齡(40.3±12.7)歲;病程2 d~3年;闌尾炎分型:單純急性7例、慢性急性發(fā)作15例、急性壞疽性21例、單純慢性36例、急性化膿性49例。
1.2 診斷方法 患者術前均行超聲檢查, 患者取仰臥位, 采用超聲掃描儀行常規(guī)后下腹部掃描檢查, 診斷儀參數(shù)設定:高頻探頭設定為 3~9 MHz或 5~12 MHz, 腹部則為 1~5 MHz。檢查過程中重點排查回盲區(qū), 采用高頻探頭對可疑部位進行探查, 若存在腸氣和肥腸性干擾, 為便于觀察, 可適當加壓。選擇2名經(jīng)驗豐富的超聲醫(yī)師共同對患者病變程度進行分析,記錄內容包括闌尾長、寬、管壁厚度、層次, 闌尾區(qū)域膿腫程度及積液范圍, 闌尾周圍淋巴結、結石及管腔擴張發(fā)生情況。
1.3 觀察指標 分析超聲診斷不同病理分型與術后病理符合率, 比較不同闌尾炎病理分型患者超聲診斷特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超聲診斷與病理確診符合率 128例患者中, 超聲診斷與病理診斷結果相符合105例(82.0%), 其中急性壞疽性符合率為95.2%(20/21)、急性化膿性符合率為91.8%(45/49)、單純急性符合率為85.7%(6/7)、慢性急性發(fā)作符合率為80.0%(12/15)、單純慢性符合率為61.1%(22/36)。不同闌尾炎病理分型診斷符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477,P<0.05)。
2.2 不同闌尾炎病理分型患者超聲診斷特征比較 不同病理分型患者術前超聲診斷病灶區(qū)長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837, P>0.05);不同病理分型患者術前超聲診斷病灶寬度及管壁厚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4.851、15.268,P<0.05)。急性壞疽性患者病灶寬度、管壁厚度明顯大于單純急性、單純慢性患者, 急性化膿性患者管壁厚度明顯大于單純急性、單純慢性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不同病理分型患者超聲診斷中表現(xiàn)出管腔擴張、闌尾區(qū)積液、管壁層次模糊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病理分型患者超聲診斷中表現(xiàn)出淋巴結腫大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急性壞疽性與慢性急性發(fā)作、單純慢性, 急性化膿性與單純慢性在超聲表現(xiàn)管腔擴張;急性壞疽性、急性化膿性與單純慢性在超聲表現(xiàn)管壁層次模糊;急性壞疽性與急性化膿性、慢性急性發(fā)作、單純慢性, 急性化膿性與單純慢性在超聲表現(xiàn)闌尾區(qū)積液方面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不同病理分型患者術前超聲診斷病灶長、寬及管壁厚度比較( , mm)
表1 不同病理分型患者術前超聲診斷病灶長、寬及管壁厚度比較( , mm)
注: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病灶寬度、管壁厚度比較, P<0.05;與急性壞疽性比較, aP<0.05;與急性化膿性比較, bP<0.05
病理分型 例數(shù) 病灶長度 病灶寬度 管壁厚度急性壞疽性 20 52.2±16.3 13.8±4.6 4.8±1.4急性化膿性 45 51.4±12.5 11.3±4.2 4.4±1.5單純急性 6 42.4±13.3 7.6±1.5a 3.3±1.0ab慢性急性發(fā)作 12 44.0±8.5 10.2±2.1 3.7±0.9單純慢性 22 45.4±17.0 9.4±4.8a 3.4±0.9ab F 1.837 14.851 15.268 P>0.05 <0.05 <0.05
表2 不同病理分型患者術前超聲表現(xiàn)比較(n)
闌尾管腔受阻或遭細菌感染均會引發(fā)闌尾炎, 典型性臨床癥狀通常為麥氏點壓痛或轉移性右下腹疼痛, 而部分患者臨床癥狀不具有典型性, 因此不易與其他臨床急腹癥區(qū)別。闌尾炎病程具有簡便性, 一般分為單純急性、化膿性、壞疽性、單純慢性及慢性急性發(fā)作期5種分型[2]。不同病理分型治療方式存在差異, 因此前期病理分期診斷對于改變患者預后顯得尤為重要。
影像學檢查是診斷闌尾炎的重要手段, 常用方式為CT及超聲診斷。但前者因費用高, 且具有輻射性, 而使其應用受限制, 后者在某種程度尚可達到與前者相似的診斷效果而獲得廣泛應用[3]。闌尾壁由外到內一次為漿膜、基層、黏膜下及黏膜層, 不同病理分型患者其影像學圖像易存在差異。
正常情況下闌尾與周圍腸管、腸系膜等組織回聲相似,因此超聲診斷無法顯示, 但當闌尾受炎癥損傷時超聲診斷表現(xiàn)為低回聲, 炎癥致使闌尾管壁水腫增厚、或出現(xiàn)穿孔、管腔擴張、積液等病變, 這些均為超聲檢查中發(fā)現(xiàn)病灶提供可能。本研究結果顯示, 超聲診斷總符合率為82.0%, 該結果與以往報道相似[4]。其中急性壞疽性、急性化膿性、單純急性及慢性急性發(fā)作較高, 單純慢性符合率較低。提示, 超聲診斷可作為不同病理分型闌尾炎患者診斷的良好方式。本研究發(fā)現(xiàn), 5種分型患者超聲診斷均由表現(xiàn)有闌尾管腔擴張、管壁層次模糊及闌尾區(qū)積液等, 且急性壞疽性與慢性急性發(fā)作、單純慢性, 急性化膿性與單純慢性在超聲表現(xiàn)管腔擴張;急性壞疽性、急性化膿性與單純慢性在超聲表現(xiàn)管壁層次模糊;急性壞疽性與急性化膿性、慢性急性發(fā)作、單純慢性,急性化膿性與單純慢性在超聲表現(xiàn)闌尾區(qū)積液方面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 不同病理分型患者術前超聲診斷病灶寬度及管壁厚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4.851、15.268, P<0.05)。這些進一步表明, 超聲檢查可通過闌尾寬度、管壁厚度及管腔擴張、管壁層次清晰度及積液情況對不同分型患者進行準確診斷。
綜上所述, 超聲檢查用于不同病理分型闌尾炎診斷具有較高準確性, 尤其是超聲測量病灶寬度、管壁厚度、管壁層次清晰度、管腔擴張及有無積液對于急性壞疽性、化膿性與單純慢性闌尾炎的診斷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