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姐好!我是一名初中的學生,感覺越長大,煩惱越多。最近很多煩惱都紛至沓來,自己一個人憋在心里實在是不好受,只好找洋姐你傾訴,希望洋姐能開導開導我。
事情是這樣的——
前幾天,閑暇時間登了下Q,然后看見Y同學發(fā)來一條消息。平時我們并不怎么聯(lián)系,在現(xiàn)實中也很少打招呼。Y同學詢問我,暑假的“三下鄉(xiāng)”活動開展得怎么樣,學到了什么。因為他并沒有來參加,所以我很耐心地解釋給他:“我們學了很多東西,有精神方面的,如團隊精神;有學習方面的,我們學了日語、韓語、物理……”
后來,他突然問我有沒有借到下個學期的書,我回復“借到了”,然后他就說:“借給我,謝謝。”想到我自己也有需要,況且這書也不是我的,于是就委婉地拒絕他:“可是,我也需要用,你去找別人借吧?”但他仍然不死心:“我不知道找誰借,他們也不一定借給我啊,不然我還用找你借嗎?”我提出建議:“或者,你可以去書店借啊?!痹偃缓螅坪醪荒蜔┝?,氣憤地說:“你說用用用,其實根本就不用,教材都改了,你還用什么!”我禮貌性地解釋:“我知道你需要學習,但我也同樣需要,你能再想想辦法嗎?”最后他回復:“不愿借就算了,說得好像我求你似的,謝謝,收回?!比缓?,他的頭像就變?yōu)榛疑恕?/p>
和他聊完之后,我內(nèi)心很不是滋味,忍不住吐槽:唉,老大,你能講理不,我?guī)湍闶侨饲?,不幫你是本分,我欠你什么了,干嗎要受你的氣?你自己不善交際,人緣不好,至于把氣撒在我身上嗎?教材改是改了,但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啊。我不用,我借來干嗎,難道你需要學習,我就不需要學習嗎……(在此省略無數(shù)條吐槽)
對于這樣的人,我也是無語了,平時又不與人多交往,只在需要時才想起別人,請問這樣真的好嗎?
最后,祝洋姐工作順利。
洋姐說:當別人向我們提出請求的時候,需要我們做的如果不是舉手之勞,我們內(nèi)心里的第一個反應都是拒絕,因為如若我們提供幫忙,必定會給自己招致本不存在的麻煩或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比如借錢不還),而這些本來是不應該由我們來承擔的。所以對我們而言,最理智的做法就是拒絕。然而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你會發(fā)現(xiàn)不管請你提供幫助的這個人平日里與你關系如何,只要這個忙是你有能力幫但卻沒幫的,你就會在心里覺得十分不自在。道理你都懂,“幫是人情,不幫是本分”,可就是過不去心里這道坎。如果沒有這份拒絕他人后的過意不去,對方幾句無關痛癢的抱怨,也不至于激起你這么強烈的情緒反應,你與他并不熟悉,他是多么不講道理的人與你有什么關系呢——你對他諸多的吐槽里暗藏的是對自己沒借給他書的解釋,反映的卻是你不借書給他的不安。
青春期的許多煩惱都與這個年齡段有關,大多數(shù)一模一樣的事情換到童年時或者成年后就不是問題,但是你這件事不一樣,它與年齡無關,洋姐也經(jīng)常面臨類似的心理窘境。洋姐家里有一些書,每當有親戚朋友到訪的時候,就不免有人要提出借兩本回去看。內(nèi)心里,我是不愿意借出的,因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有去無還,但一個簡單的“不”字說出口卻如此艱難。這是一種很多人都有的人際焦慮和恐懼,我們害怕自己不滿足對方的要求,對方就會不喜歡我們,不再理我們了,就像小的時候,爸爸媽媽跟我們說“你要怎樣怎樣,否則我就不喜歡你了,不要你了”一樣讓我們恐懼。
不同的是,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除了服從便無能為力的小孩,對方也不是可以控制我們喜怒哀樂的父母。更重要的是,我們現(xiàn)在有能力看清如果對方僅僅是因為我們對他說了一次“不”就斷絕了和我們的關系,客觀上也是幫助我們清理了朋友圈不是?自然,道理不難理解,只是要運用得得心應手還需要一次次地練習,希望你下次拒絕別人的時候,內(nèi)心里會有更少的糾結。只是,你想要沒有糾結,洋姐可以用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那是不可能的。
洋姐說:每個人在面對重大事件時的反應模式不同,即使你周圍的每個人在高三時都是精神緊張、壓力巨大的,也不代表你也是這樣的,你可能閑庭信步就比許多焦慮不安的同學考得還好。我高三的時候就不緊張,不緊張到什么程度呢,連班主任都開始緊張我了,作為一個旁觀者,他說我狀態(tài)不好,還找了家長。但是用幾分心思在學習上難道不是當事人最清楚么?別人再有發(fā)言權也只能是霧里看花。其實,隨著高考的臨近,我不僅越來越?jīng)]有壓力,而且開始變得興奮,表面上看起來我對每次成績都無所謂,實際上特別愿意做卷子、參加摸底考試,然后看看自己的排名情況;之后再做卷子、參加考試,看看排名有沒有進步……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對過程的享受吧。
誠然,莘莘學子都渴望金榜題名,但金榜題名只是對結果的美好訴求,它時常伴隨著可怕的潛臺詞——你想要好的結果,就要忍受難熬的過程。而由于我享受高三,所以不僅沒有被金榜題名這個結果束縛手腳,反而使高三成為了我學生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一年,我是真的學到了好多好多知識和解題方法,盡管進步的過程是緩慢的。
洋姐不是說,你沒有壓力就一定與我當時一樣,只是想告訴你,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十分肯定你到底有沒有專心,到底有沒有學到東西。高三沒有一個固定的該有的狀態(tài),人和人是不同的,所以我們的高考狀態(tài)也必定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