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萍 陳怡 余先泊
又到了果實飄香時節(jié),看著綠油油的桃樹上一粒粒紅彤彤的桃果掛滿枝頭、香氣滿園,著實令人陶醉,這是最近《果農之友》編輯部一行四人在江蘇、安徽黃河故道果樹產區(qū)調研果業(yè)發(fā)展情況看到的場景。下面就是此次調研的側記。
1 挖掘傳統 創(chuàng)新管理
在黃河故道地區(qū),有一個著名的安徽省碭山果園場,至今已有63年的歷史。全場總面積2 016公頃,果樹面積1 100公頃,其中2010年進行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建設,追溯產品為碭山酥梨,追溯面積667公頃,追溯產量為1.2萬噸。主栽碭山酥梨、圓黃梨、運達梨、黃冠梨,以及黃桃、油桃、葡萄、杏等樹種的優(yōu)良品種,擁有設施大棚1 500畝,建設千噸以上氣調保鮮貯藏庫4座,是全國四大連片果園之一。錢超副場長介紹說,現有職工近2 000人,其中科技人員118人,高中級技術職稱人員40人。下轄4個果樹分場和果業(yè)公司等五大生產經營單位,及科研所等服務單位。該場現年產水果3 000多萬千克,年產值6 000多萬元。多年來,果園場一直致力于綠色食品生產和無公害食品生產,發(fā)展設施農業(yè),是加工桃和大棚水果的生產基地,也是碭山酥梨重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出口酥梨,主要出口到歐盟、中東、港、澳地區(qū)及東南亞各國,內銷遍及全國各大中城市。以特產碭山酥梨為主的各種優(yōu)質水果生產,果品深加工,黃河故道資源的綜合開發(fā),環(huán)保生態(tài)的綠色環(huán)境是果園場經濟發(fā)展的獨特優(yōu)勢。生產技術部主任陳加紅、副主任宋清常年奮斗在果業(yè)生產第一線,具有豐富的生產經驗,經常為《果農之友》投稿,幾位老師還現場為我們填寫了果業(yè)調查問卷。
2 桃花源夢 期待實現
桃時代文化主題公園位于安徽省蕭縣,緊臨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地理位置優(yōu)越。劉光戰(zhàn)總經理介紹說,這個公園占地面積300畝,預計投入2 000萬元打造成一個集觀光、娛樂、采摘、餐飲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公園里設有許多景點:聚寶盆、桃心形的人工湖、道路兩邊種植有觀賞桃樹、湖邊有休息娛樂專區(qū)、各種品種的桃采摘園等等。走到公園深處,終于見到整齊的桃園了,樹上的油桃已經成熟,純天然生長,不施農藥化肥,個頭不算大,摘一個咬一口,脆甜脆甜的,比市場上銷售的桃子要美味很多!再往里面走,還有成片的蟠桃園和水蜜桃園,均已進入結果初期。雖然幾個小桃園已初具規(guī)模,桃心形人工湖已挖好,可是整體來說距離夢想的公園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公園的藍圖裝在劉總的腦中,我們仿佛在聽他訴說夢想,一個桃花源夢!可誰又能輕視他的夢想呢?依稀記得多年前,一個青蔥少年站在《果農之友》編輯部,信誓旦旦的說:“我要做中國最大的個人苗圃場!”十幾年過去了,劉套鎮(zhèn)創(chuàng)新型農業(yè)現代化先行區(qū)以桃豐水果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為依托,當地的主導產業(yè)為桃苗培育,目前已流轉9個自然村土地2 800畝,擁有桃自主育種室,大棚桃速效桃園和機械化桃園1 500畝,桃苗基地1 300畝。劉光戰(zhàn)總經理為該鎮(zhèn)的經濟增長、農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貢獻。劉總說自己“以桃為業(yè)、以桃為樂,為桃子而瘋狂!”他真的很瘋狂!若不瘋狂哪來今天的“光戰(zhàn)桃業(yè)”?若不瘋狂怎會投巨資建設“桃時代文化樂園”?期待不久的將來,他能圓夢“桃花源”!
4 科學經營 創(chuàng)建品牌
在江蘇省豐縣臨風果蔬專業(yè)合作社,我們見到了田凡理事長,田凡理事長曾是2011年的“全國創(chuàng)業(yè)致富帶頭人”,而行業(yè)內的人都稱他為田老師,因為他一直是中學語文老師,教學務果兩不誤。田老師這個“老師”這真不是蓋的,說起話來條理清晰、詼諧生動,他總結如何發(fā)展果業(yè)生產時說,要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特的理念,大膽嘗試桃樹的創(chuàng)新栽培管理技術。著重“三化管理”:數字化、機械化、品牌化。數字化:把桃園管理的各項指標數字化,比如豐產期的桃樹,修剪時根據不同的品種留枝條,一棵占地1.5平方米的主干形桃樹,例如黃金蜜1號一般留20~25個條,可以結20~25個果,一畝地大約可以賣3萬元。機械化:機械化是現代果園管理的必由之路。如打農藥用小藥泵一天可以打100畝,大藥泵一天可以打150~200畝,花前一遍花后一遍,這兩遍一畝田只打120斤藥水,第三遍上升到150斤,完全樹長起來180斤藥水;如果用人工用噴箱打的話,需用550~600斤藥水。用機器打節(jié)約的不是藥水那是錢啊。由此可見,機械噴藥節(jié)約了大量的人力和經濟成本。品牌化:合作社創(chuàng)建“臨風”品牌,以超高品質打造自己的市場。人民生活水平越高,對品質要求也越高,品質不好就沒有市場?,F在水果收購商都拿著糖度計到地頭現場測量。如2017年的大紅桃,剛開始1塊錢,后來8毛、6毛,最后1毛錢1斤都沒人要,大家形容桃子為“一口扔”“蘿卜桃”,咬一口就扔掉,就是因為糖度指標達不到。
5 優(yōu)質生產 適應需求
圍繞桃樹產業(yè),做好特色經濟文章。走進江蘇豐縣劉王樓理想果蔬種植家庭農場,只見郁郁蔥蔥的桃園,連片鋪開,猶如一張巨大的綠色地毯。該場引進、繁育、推廣早、中、晚熟油桃、水蜜桃、鮮食黃肉、蟠桃等系列名特優(yōu)品種,改進栽培方式,創(chuàng)新推廣“主干形桃樹栽培技術”,帶動了周邊地區(qū)桃樹生產實現了品種化、規(guī)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經營。該場有設施栽培園200余畝,精品示范園400畝,苗圃地300畝。我們來到該場時,正值黃桃上市的時候,工人們正在忙于分級包裝,裝好的黃桃擺放得整整齊齊,正待發(fā)往南方市場。孫理想總經理向我們介紹,近兩年苗木行情不太樂觀,而黃桃生產效益不錯,只要是好品種,再加上品質好,就能賣得出去。市場需求的是過得硬的品種和品質。他說,當地黃桃收購價12~14元/千克,每畝可獲得經濟收益2萬元。因此,黃桃生產確保了當地果農穩(wěn)定地增加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