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 董克鋒 姜惠鐵
蚜蟲是藍莓栽培中常見害蟲之一,蚜蟲以成蟲、若蟲群集藍莓花蕾、嫩梢、葉、花、果上刺吸危害;被害部位失綠、變色、皺縮等,若前期防治不徹底,后期成熟果果面殘留蚜蟲蛻皮且果面存有蚜蜜斑點,嚴重影響藍莓的商品價值,造成藍莓商品量的降低。同時蚜蟲在取食過程中,會分泌蜜露,誘發(fā)煤污病的發(fā)生。另外,蚜蟲還是藍莓攜帶病毒的傳播者?,F介紹一種對蚜蟲具有良好防效的新穎藥劑─氟啶蟲胺腈。
1 氟啶蟲胺腈概述
2010年11月2日在英國倫敦召開的世界農藥會議上,陶農科發(fā)布了利用新殺蟲劑氟啶蟲胺腈(Sulfoxaflor)防治吸汁害蟲的研究結果。該藥屬磺酰亞胺殺蟲劑,作用于昆蟲神經系統(tǒng)而發(fā)揮殺蟲功能,具有低毒、高效、殘效期長、殺蟲譜廣和觸殺、內吸性和滲透性等特點,幾乎對所有刺吸式口器害蟲都有效,諸如蚜蟲、盲蝽象、介殼蟲等。能有效防治對煙堿類、菊酯類、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產生抗性的刺吸式口器害蟲。
2 蚜蟲對藍莓的危害癥狀
蚜蟲成蟲、若蟲可群集藍莓花蕾、嫩梢、果實上刺吸危害;受害葉片營養(yǎng)惡化,出現不規(guī)則的卷曲、皺縮,甚至脫落;嫩梢受害后使新梢伸長受阻,嚴重時嫩頂彎曲;幼果受害后,輕則果子成熟后蚜蟲蛻皮殘留果面且果面存有蚜蜜斑點,嚴重影響果實的商品價值;重則造成果實發(fā)育受阻,出現水紅果(圖1)。另外,蚜蟲會傳播病毒病。
3 防治效果及注意事項
(1)與幾種常規(guī)藥劑的藥效比較:70%(質量分數,后同)吡蟲啉5 000倍液噴霧,蚜蟲得到控制,未徹底殺死,但殘余蚜蟲在一周內未擴散;70%吡蚜酮1 800倍噴霧,效果一般,蚜蟲種群有小幅度增加;95%礦物油200倍噴霧,得到控制,但6天后新枝出現蚜蟲;22%氟啶蟲胺腈1 500倍噴霧,蚜蟲徹底死亡,得到有效控制。通過直觀觀察,氟啶蟲胺腈防治蚜蟲效果良好,且未對藍莓產生藥害。
(2)注意事項:蚜蟲往往發(fā)生在藍莓花期,此階段會放蜂授粉,冒然地施藥,勢必會傷害蜜蜂影響授粉,因此授粉期間一般不建議噴藥,若需要在授粉期間噴施,可以事先將蜂箱搬出,藥后5~7天后搬入,另一種辦法是懸掛黃色粘蟲板,控制有翅蚜的擴散,待授粉結束撤蜂后,用氟啶蟲胺腈徹底統(tǒng)防一遍蚜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