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瑜
【關(guān)鍵詞】 班主任;學生;威信;信心;愛心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047—01
班級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則是班級的組織者和領(lǐng)導(dǎo)者。一個班級學生思想覺悟的高低、組織能力的好壞、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學生索質(zhì)的高低,多半與班主任的工作態(tài)度、教育的藝術(shù)水平、組織管理能力以及自身修養(yǎng)有關(guān)。班主任怎樣把握工作中的尺度呢? 我根據(jù)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樹立威信與過度威嚴
古人云: “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幾欲服人者,必散備威信?!庇型诺慕處煟瑢W生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勸導(dǎo)。具有很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
記得,剛接一個班的時候,師生之間還不熱悉。當我第一次同他們講話,上課他們的注意力是那么集中,布置的任務(wù)是那么順利地完成。這就說明學生都想進步,都想在老師那里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時班主任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提出適合其特點的要求。對于學校、班級所定的制度要堅決執(zhí)行,常言到“嚴師出高徒”。
二、充滿信心與過高期望
“信心是基于事件前景的分析而確立的一種傾向,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是人們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前提”。蘇霍母林斯基說:“沒有培養(yǎng)不好的兒童,沒有哪個兒童天生不可教,只有不能教的老師,沒有不能教的學生?!睂W生有信心主要表現(xiàn)在要充分信任學生。特別是對后進生,要有信心,更要信任,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他們轉(zhuǎn)變。我所教的班上有一位學生,按一般老師的眼光看,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學困生,我多次找他談話,幫助他客觀地分析自身優(yōu)點和不足,并指明老師對他的成長和進步充滿信心,還把教室里的鑰匙交給他。這以后他便一改往日的做法,上課能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回答問題的質(zhì)量明顯提高,作業(yè)及時上交,每天早來晚走,學習成績提高得很快。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既要對學生充滿信心,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理想目標,又不能對學生有過高期望,要從實際出發(fā),靈活機智地因材施教。惟有如此,我們才能負擔起培養(yǎng)“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社會”人才的重任。
三、悉心教育與過細指導(dǎo)
只要我們愛自己的學生,愛自己的事業(yè),對學生悉心教育,堅持做到工作中以“愛”字當頭,這樣班主任就會耳聰目明,工作中才會有條不素,層層展開,步步落實。
記得我初任班主任時,每天起早貪黑,嚴格盯班,班級工作事無巨細,事必躬親。集會時,親自整列排隊;勞動時,指手畫腳,督戰(zhàn)到底;學校安排的文體競賽活動也都是親自擬計劃,定措施,作部署,惟恐不周。就是這樣,班級也獲得一些獎牌,但這種越俎代庖的行為卻使學生失去了鍛煉才干的機會。一個班級只有一個大腦,一雙手,久而久之,學生遇事無主見、缺少創(chuàng)造性,自我管理能力極差,在老師面前一種表現(xiàn),老師背后一種表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后,本著一個原則:學生能干的事老師絕對不干。把任務(wù)放到班委手中。如班會組織過程中,也是由學生自己擬定主題,組織排練。班級各類事項都有專人負責管理,而班主任只是個引導(dǎo)者。出現(xiàn)問題時班主任要及時解決,對班委會委鼎力相助。久而久之,班級的事務(wù)有人管理。學生們遇事會主動去做。同學們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意識不新增強,同時我也為他們增強了鍛煉才干的機會,培養(yǎng)了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培養(yǎng)愛心與過分關(guān)心
中國有句古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yīng)以心相交,以誠相待。如此,即使愚頑如石也能感化。班主任在工作中若能用心去征服學生的心,用愛去喚醒學生的感知,對學生的成功與失敗皆以誠相待,以父母、朋友、姊妹身份相交,必能拉近師生關(guān)系,增強教育感化的力量,達到‘金石為開的效果。記得我初當班主任時,班上有一個‘讓人愛不起來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行為習慣較差,還有一些不良的習慣。我憑著做教師的責任和良心,常跟他談心,但對方卻聽不進去,并質(zhì)問我,‘你為什么總是跟我過不去? 他的這句話是我幡然醒悟:他對我給他的愛不理解,產(chǎn)生反感。從此我改變了我的教育方法,由一味的批評改為表揚他,當他有細微的進步或微弱的閃光點時,及時表揚,并放大他的優(yōu)點。現(xiàn)在他的各方面發(fā)展都很快,可見,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去面對工作,面對學生,盡管工作尚不夠盡善盡美,但只要盡心盡職,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總之,作為班主任,每天接觸的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個不同的世界,既要用不同的模式,不同套路去實施教育,也要把握好分寸,注意火候?!異圻^則溺縱,嚴過則兇暴,信過則奢求,細過則越俎代庖。只有適當、適中、適時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教育效果才能日臻完善。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