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行者
北領(lǐng)地位于澳大利亞大陸的中北部,是澳大利亞原住民聚居的地區(qū),首府為達爾文。北領(lǐng)地有一座名字十分動聽的小鎮(zhèn)——愛麗絲泉,到北領(lǐng)地紅土中心地區(qū)(The Red Centre)探險的游客常常會將它作為目的地之一。
佛羅倫薩瀑布,樹影斑駁、潭水清澈、景色怡人
北領(lǐng)地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原始——不論是艾爾斯巖、帝王谷還是卡塔丘塔,都保持著完好的原生態(tài)景觀,展現(xiàn)出優(yōu)美而自然的風(fēng)貌,幾乎看不到人為因素對環(huán)境的破壞。
北領(lǐng)地又稱紅土地,熱情的紅色是這里的主色調(diào)。北領(lǐng)地不僅有紅色的巨型巖石——艾爾斯巖,還有紅色的土地、紅色的辛普森沙漠。這里空氣清新,天空的景致多變而美麗,不論是絢爛的朝霞和晚霞,還是澄澈的星空,都極富藝術(shù)沖擊力。對于攝影愛好者來說,北領(lǐng)地可謂不可多得的攝影勝地。
想要領(lǐng)略北領(lǐng)地的自然之美,這些地方不容錯過——艾爾斯巖、帝王谷和卡塔丘塔是北領(lǐng)地的精髓,最能展現(xiàn)紅土地與眾不同的美景;卡卡杜國家公園,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國家公園,這里有著名的諾爾朗吉巖、茂密的雨林和有著千年歷史的壁畫,同時也是觀鳥勝地;辛普森沙漠國家公園,一望無際的紅色沙漠讓人過目難忘;利奇菲爾德國家公園,在這里可以觀賞佛羅倫薩瀑布等自然景觀。
帝王谷的卡米切爾峭壁
在落日余暉的映照下,帝王谷的巖壁猶如一面碩大的紅色幕墻,這就是帝王谷的卡米切爾峭壁,是觀賞日落的最佳地點,也是帝王谷的“名片”之一,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滄海桑田,天地巨變,無法想象曾經(jīng)的海洋竟然變成了氣勢恢宏的懸崖峭壁,我想這就是它為何被叫作帝王谷的原因吧!
徒步穿越帝王谷是觀賞這里荒野景色的最好方式。夜晚露宿于帝王谷之中,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這里雖然條件非常艱苦——除了點燃一小堆篝火之外沒有任何人造設(shè)施可以使用,但是將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的感覺是非常奇妙的,也許這會是你一生中難得的和大自然如此親近的時刻。帝王谷美麗夢幻的星空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這里空氣的透明度很高,而且沒有城市燈光的干擾,一顆顆或大或小的星星清晰可見,閃爍動人。漫天繁星抖落在你面前,震撼心靈的美景讓人舍不得眨眼。
帝王谷也稱國王谷,位于瓦塔卡國家公園內(nèi),是澳大利亞最壯觀的峽谷。帝王谷是一個深達270米的巨大峽谷,是北領(lǐng)地重要的自然保護區(qū)。在帝王谷以及瓦塔卡國家公園內(nèi)的其他峽谷和巖洞中,生長著茂密的棕櫚、蕨類植物和蘇鐵類植物林。峽谷和巖洞有效地保護著這些植物免受周圍沙漠的侵蝕,成為600多種植物和眾多動物的天然庇護所。
艾爾斯巖,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巖石,是紅土中心地區(qū)廣為人知的景觀。因為構(gòu)成艾爾斯巖的礫石含鐵量很高,所以在長期的自然氧化過程中,巖體變?yōu)楠毦咛厣募t色。這塊紅色巨巖高300余米,長3000余米,周長約9000米,徒步繞行一圈需要花費4個多小時。兀立于茫?;囊爸系陌瑺査箮r,氣勢雄峻,在一天當(dāng)中的不同時刻,陽光下的艾爾斯巖還會不停地變換色彩,散發(fā)出迷人的光輝。艾爾斯巖還有個有趣的別稱——“地球的肚臍”,是不是很形象呢?
在當(dāng)?shù)卦∶癜⒛瞎湃说恼Z言中,艾爾斯巖還有一個名字——烏魯魯,是“聚會、集會”的意思。這塊神圣的巨石是他們世世代代守護的精神家園,是他們心目中的“世界的中心”,更是其民族文化的象征。艾爾斯巖的巖體上有許多洞穴,里面留存有原住民創(chuàng)作的古老繪畫和巖雕,描繪了族人的生活場景
以及流傳于族人之間的傳奇故事和神話傳說。
阿南古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族群之一,在他們的文化中,凡是攀爬過艾爾斯巖并帶走這里石子的人,回家后就會受到“神靈的詛咒”,將有倒霉的事情發(fā)生。于是,每年都有游客將偷偷帶走的石子寄回到這里,并稱之為“道歉的石頭”。
如今,澳大利亞政府為了尊重原住民的文化并保護這個神奇的景觀,已經(jīng)立法規(guī)定禁止游客攀爬艾爾斯巖或帶走這里的石子。欣賞艾爾斯巖的最好方法是徒步,根據(jù)自己的體力,可以選擇馬拉步道(Mala Walk)等不同的路線進行游覽。
1985年,艾爾斯巖的所有權(quán)正式歸當(dāng)?shù)卦∶袼?,原住民將該巖石和其所處的國家公園租借給政府,租期為99年,游客可進入?yún)⒂^。
艾爾斯巖,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巖石
如果你的運氣足夠好,還能在艾爾斯巖附近遇到一種看起來像“迷你小恐龍”的動物——澳洲魔蜥。澳洲魔蜥是個偽裝高手,如果不睜大眼睛仔細觀察,你會以為那不過是荒原里常見的枯樹枝。而且,它們還會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的不同而改變皮膚的顏色,防止自己被天敵發(fā)現(xiàn)。澳洲魔蜥體形小巧,身體和成人的手掌差不多長。它們渾身長滿堅硬的刺,因此也被稱為澳洲棘蜥。澳洲魔蜥是對人類無害的小動物,以螞蟻為食,為了飽餐一頓,它們可以在蟻穴前耐心等待好幾個小時。澳洲魔蜥一次可以吃掉上千只螞蟻,真是一個“大胃王”!雖然長滿硬刺的澳洲魔蜥看起來似乎不是很友善的樣子,但其實它們的性情比較溫順,通常不害怕游人也不會主動攻擊游人。不過,如果你有幸見到這些小家伙,可不要因為好奇而去捕捉它們哦!
紅色的巖石在陽光的照耀下展現(xiàn)出迷人的色彩
卡塔丘塔也被稱為奧加石陣
在艾爾斯巖西面32公里處,有一處由紅色巨巖組成的巖石群——卡塔丘塔??ㄋ鹚脖环Q為奧加石陣,科學(xué)家推測其歷史已超過5億年??ㄋ鹚谠∶竦恼Z言中是“許多頭”的意思,和艾爾斯巖一樣,它在原住民的文化中具有重要意義,是一片圣地。
卡塔丘塔最有名的步道為風(fēng)之谷步道,全長約7000米,通常需要4個小時才能走完。風(fēng)之谷峽谷呈“U”字形,兩邊陡峭的石壁直插天空,置身其中可以清楚地聽到風(fēng)吹過的聲音,我想這就是“風(fēng)之谷”名稱的由來吧!抬頭仰望宏偉而寬闊的巖壁,也許最好的廣角鏡頭都難以拍下這讓人驚嘆的景色。紅色的巖石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鮮紅,與紅土地形成了猶如霞光掩映一般的景致,凸顯了卡塔丘塔的古老和壯麗。
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chǎn),不愧為澳大利亞最具特色的地區(qū)之一。
雖然遠離都市的北領(lǐng)地生活條件較為艱苦,但是這片紅土地仍然是許多旅行愛好者心中的勝地。因為紅土地不僅擁有絢爛多變的色彩,而且還保有著難得的自然質(zhì)樸和純潔無瑕的迷人氣質(zhì)。
小提示
澳大利亞有專門的《環(huán)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法》,任何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都會被當(dāng)場處罰。來到北領(lǐng)地游覽,一定要尊重原住民的風(fēng)俗習(xí)慣,愛護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