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儲江紅
摘要:作為公文表達的重要組成元素,公文概念的定義必須遵循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邏輯“屬加種差定義法”能夠有效保證公文概念的準確、真實,進而保證公文進行有效判斷、推理和論證。筆者認為有效運用該方法應當遵循下文所述的五個原則,正確限制公文概念定義的內涵和外延。
關鍵詞:公文概念 內涵 外延 屬加種差 原則
人們對事物本質屬性的認識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撇開一類事物的非本質屬性,把握事物的本質屬性,形成關于事物的概念。公文具有作用的策令性、事實與政策相統(tǒng)一的真實性、嚴密的程式性。因此,公文的擬制要求做到主旨明確、觀點鮮明、語言準確、內容簡潔、結構清楚、文字精煉。公文概念是保證公文準確規(guī)范、精簡高效的重要因素,公文概念定義的不規(guī)范不準確將直接影響公文效用的實現。而公文概念要做到用詞準確就必須使用邏輯方法,邏輯的說服力是公文寫作的成敗關鍵,邏輯為公文寫作者確保公文的政策性、嚴肅性、權威性、準確性起到了促進作用。
一、公文概念定義與邏輯學的關聯性
(一)公文概念的特征
1.準確性
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文章和文件都應當具有這樣三種性質: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他批評多數文件有四個缺點:概念定義不清楚、文章的判斷不恰當、使用概念和判斷進行推理的時候又缺乏邏輯性、不講究詞章。概念在表達思想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公文概念的使用必須準確,才能得到正確的判斷,進行有效的推理,得出結論。公文概念的準確必須準確限制定義的內涵和外延,即:找到本質屬性和歸類。具體體現在文件撰寫人員“酌字酌句”上,即對選詞、用詞的推敲、斟酌,其本質在于如何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意圖、觀念等表述清楚明了,實現所闡述語言的意義。
2.簡明性
公文發(fā)展的歷史演變經歷了文學性與邏輯性的此消彼長。區(qū)別于一般文學作品,公文概念的定義在篇幅上一般比較簡短,相較于文學作品的連篇累牘的描寫,手法上比喻、擬人、夸張等各式各樣的修辭手段,公文概念的闡述講求簡短、準確,并且極少使用修飾性詞語及成分,公文概念較多采用清晰、客觀、全面的敘述方式,定義的成分簡單明了,公文概念的簡明性也是現代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一般來說,文以輔政,公文具有較強的政治性、策令性,這也要求公文概念的定義要客觀、簡潔,能夠讓受眾和收文對象快速掌握公文意圖,有效采取行政措施進行貫徹。
3.真實性
公文的概念在真值判斷上為真,這也是公文策令性、權威性的必然要求。首先,公文概念必須來源于實際,不是寫作者主觀臆想的產物,而且是經得住實踐檢驗的、核實證明無誤的,不是為了達到某種寫作目的憑空想象杜撰出來的。其次,公文概念的表述,必須實事求是,保證準確和嚴謹,如:對工作總結一類的文體,成績部分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不能謊報、虛報,問題提出、整改也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不隱瞞、不回避,即便是其中的一個數字,也要仔細去核實,保證真實無誤。再次,公文概念的定義應當抓住事物的本質,概念的闡述應當深刻,不流于現象表面,要看到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的必然性。因此,公文概念的定義必須實事求是,公文概念要做到正確定義,必須依靠嚴密的邏輯,進行定義、判斷和推理。
(二)公文概念定義與邏輯學的關系
邏輯學是研究用于正確推理與不正確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學問,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準確的形成概念,做出判斷、進行推理所依靠的主要工具。公文在說理性敘述中特別是論證性的說服過程中,如:講話稿、報告、請示等文體中,需要大量使用論證。一般來說,公文中常常使用命題這種建筑基塊構造論證,公文概念組成了命題,公文命題又是判斷、論證、推理的基本構成元素。在公文中,公文命題的性質影響著公文結論的性質,一個論證的結論,就是以公文論證中的其他命題為根據所得出的那個命題,因此,公文中概念定義的形式和概念的質事關該論證是否實際產生保真結論,同時,也緊密聯系著公文論證的合理性。
此外,公文概念是否準確、簡明、真實與公文的邏輯聯系緊密。一方面,公文概念準確、簡明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有了簡明、準確的公文概念,公文才可能做出恰當的判斷,才能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從而正確分析和研究問題。另一方面,公文的論證推理依賴正確的邏輯思維,對概念、命題的真實性提出了要求。根據推理的規(guī)則,前提為真,則結論才可能為真。這就要求公文的概念在做出定義時必須為真,進而通過推理論證才有可能得到正確的結論,才有可能說服發(fā)文的對象。反之,如果不注重公文概念與邏輯的關聯性,那么,概念不明確就會導致用詞不當,判斷不對就會導致病句,推理不正確,說服力就不強。由此來看,公文概念的定義也無法脫離邏輯學。
(三)公文概念的定義邏輯學方法——屬加種差定義法
屬加種差定義法在結構上由外延和內涵組成,外延是概念指謂的對象的集合(即其全體成員),如: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外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匯集。內涵是概念所指謂的所有對象的共同屬性集。
公文概念的內涵就是公文概念的核心實質,是對公文描述對象本質屬性的反映,如:涉及到的理論、法條的內涵、行政行為的定性等等。公文概念的外延,也就是公文概念指謂的對象,是對概念歸類、適用對象、發(fā)文范圍的反映。運用屬加種差定義公文概念,即:明確概念的含義和使用范圍。說明概念反映的對象是哪些,有多少,清楚概念所指對象的范圍。
屬加種差定義法直接依賴于被定義詞項的內涵,一般來說,一個概念具有多個屬性元素,一個類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事務的一個集合,各種各樣的子類都是種,被分為子類的類是屬。一個給定的屬的所有元素共享某些屬性,這些共享屬性使它們成為該屬的元素;任何一個種的元素都共享某些更進一步的屬性,而這些屬性將它們與該屬的任何其他種的元素區(qū)分開來,這種用來區(qū)分它們性質的叫種差。
在邏輯學中,一般稱被定義的符號為被定義項,用來說明被定義項的符號或符號串稱為定義項,即被定義項是需要被定義的詞項,定義項是對被定義項的定義。定義項不是被定義項的意義而是與被定義項有相同意義的符號。
通過屬加種差來定義公文概念一般要經過兩步:首先,必須找出概念的屬,即包括被定義概念的那個種的較大的類;接著,必須找出種差,即將被定義概念的那個種的元素與那個屬的其他所有種的元素區(qū)分開來的性質。一般來說,一個詞項的內涵決定其外延,詞項可以具有不同的內涵但外延相同,而具有不同外延的詞項卻不可能有同樣的內涵。
二、公文概念定義的邏輯原則
(一)定義應當揭示種的本質屬性
定義應當標明被定義項的規(guī)約內涵,規(guī)約內涵不必是它所指謂事物的內部特征,他很可能與這些事務的起源有關,或者與它們跟其他事物的關系有關,或者與它們的用法有關。例如:對于新時代的本質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從新時代的歷史脈絡、實踐主題、人民性、民族性、世界性來對它的本質屬性進行了闡述,而沒有單純從新時代指謂的內部事務特征來進行說明。此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新時代”方位的判定,沒有從社會制度(原始時代、奴隸時代、封建時代、資本主義時代、社會主義時代),從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石器時代、農耕時代、工業(yè)時代、信息化時代、全球化時代),從社會運動主題(大革命時代、大建設時代、改革開放時代)等歷史學上時代劃分的角度,而是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角度來判斷。
(二)定義不能循環(huán)
循環(huán)定義,就是用兩個概念相互定義或者使用三個概念循環(huán)定義,即用甲概念與乙概念互相定義或者用甲概念定義乙概念,用乙概念定義丙概念,用丙概念定義甲概念。典型例子如:某劇戰(zhàn)士說“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比绻欢x項本身出現在定義項之中,那么就只有已經理解被定義項的人才能理解定義項的意義。因此,如果定義是循環(huán)的,那么它肯定不能達到其目的,即解釋被定義項的意義。
有時,互相定義的幾個概念之間可能是同義詞。例如:“政工干部結構年輕,政治理論水平普遍不高?,F在基層部分的政工干部一般是部隊指揮學校畢業(yè)的生長類干部……不是指揮學校剛畢業(yè),就是從防火、戰(zhàn)訓崗位轉過來的,政治理論知識缺乏,所以,政治理論水平不高”(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網《關于加強消防部隊基層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類似這樣的表述,使用了“政治理論知識缺乏”來解釋“政治理論水平不高”,但是卻并沒有說明這兩個概念的具體定義,是循環(huán)定義的一個典型。
(三)定義既不能過寬又不能過窄
事實上,如果完全遵守了第一條原則:“定義應當揭示種的本質屬性”,被定義項的本質在定義項中得到了陳述,那么本規(guī)則也就會得到遵守,因為詞項的規(guī)約內涵既不會過寬也不會過窄。
定義過寬是指定義項指謂的事物比被定義項指謂的事物多。例如:“普查內容包括普查對象的基本信息,污染物的種類和來源,污染物產生、排放情況、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排放情況等”。(保山市人民政府網《致保山市污染源普查對象的公開信》),這一段的論述中被定義項“污染源普查內容”使用用定義項“基本信息”顯得定義過寬,“基本信息”涵蓋的內容已經超出“污染源普查內容”的范圍。
定義過窄是指定義項指謂的事物比被定義項指謂的事物少。例如:“四個意識不強……州教育局黨委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上級決策部署方面不到位,專題研究部署、組織推動、具體落實方面執(zhí)行力不強,曾因教育系統(tǒng)項目落地方面推進不力、項目落地難,被省教育廳約談。在控輟保學工作中,存在距國家、省控輟保學標準較大差距的問題,我州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形勢嚴峻”。(怒江州人民政府網《中共怒江州教育局黨組關于巡察整改情況的通報》)這一段的論述中,四個意識本身涵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教育局黨委并不存在政治意識不強的問題,用該段論述來定義“四個意識”不強并不成立。
然而,應當注意,對于社會實踐提出的一些重大的,尚無定性的問題,在公文寫作中要定義既不過寬也不過窄,適當用模糊,省略來處置,如:胡喬木同志在他的《胡喬木文集》第二卷中,在談到“其他許多同志的著作,不能同毛澤東著作相提并論”,對于“其他同志”這一概念,只列舉劉少奇、周恩來同志,這樣的模糊和省略就表現出了既不過寬也不過窄的定義技巧。
(四)定義不能用歧義、晦澀、比喻的語言來表述
公文概念定義使用歧義或晦澀詞項會阻礙定義項履行解釋被定義項的功能。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中美英三國發(fā)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內閣首相使用了歧義詞“默殺疙”給出回應,默殺疙一詞有兩種含義:一是“不加評論、默認”;二是“不予理睬”,由于內閣首相表態(tài)模糊,結果盟軍默認日本政府是“不予理睬”,造成了“災難性歧義差錯”:美國向日本投放了2顆原子彈,40萬日本平民傷亡。公文概念定義還應避免晦澀,晦澀是一種相對的東西,不同的受眾感到晦澀的內容不一樣,這就要求公文概念定義要考慮受眾和收文對象,否則,用對象更加不清楚的東西來解釋不知道的東西,往往對公文概念解釋徒勞無功。另一種晦澀性源于定義的語言中所使用的隱喻。比喻性的語言可以表達對被定義項的一種“情感”,使人愉悅或深刻,卻不能對被定義項給出一個清楚的解釋。例如:在公文概念的定義中常常會使用一些成語和典故,尤其是在講話稿一類的文體中,部署工作任務時,提出要求往往用隱喻來代替工作部署,如:“發(fā)揚長征精神,發(fā)揚紅船精神,攻堅克難,不畏險阻”等論述較長,卻對實際的任務概念(工作意義、要求)論述較少。
(五)定義在可以用肯定定義的地方就不應當用否定定義
定義是要說明一個詞項確實具有什么意義,而不是要說明它沒有什么意義。就絕大多數詞項來說,其不指謂的事物有許許多多,任何否定定義都無法將它們全部覆蓋。如:人的概念不能用“一個無羽毛無尾巴的兩足動物”來定義,這不能覆蓋人的屬性。盡管,有些詞項的本質意義就是否定的,如:“文盲”“孤兒”等,但是一般來說,肯定定義比否定定義更可取。例如:密切關注國家政策,有效推動僵尸企業(yè)市場退出或資產重組,有序清退沒有市場、沒有效益、虧損嚴重的產業(yè)、企業(yè)、產品,激發(fā)和釋放經濟內在動力。(《德宏州人民政府關于穩(wěn)增長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在這一段的表述中,僵尸企業(yè)使用了否定定義,僵尸企業(yè)被定義為三無企業(yè):無市場、無效益、無利潤,然而,這樣定義并不全面,清退“僵尸企業(y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僵尸企業(yè)”的“吸血性”,依靠銀行借貸和政府救濟維系,因此,必須進行清退,由此可見,否定定義無法覆蓋被定義項的本質屬性,應當謹慎使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屬加種差”的邏輯學定義法能夠有效對公文概念做出定義。在使用該方法時,應當準確把握公文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定義應當揭示種的本質屬性,避免陷入循環(huán)定義,盡量使用肯定定義而避免使用否定定義,避免語言歧義、定義晦澀、使用隱喻。通過使用邏輯定義方法,保證公文的判斷、推理、論證的嚴謹性,從而樹立公文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Z].2012-04-16.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2009.
[3]習近平,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等.黨的十九大學習輔導百問[M].學習出版社,2017.
[4](美)歐文·M·柯匹,卡爾·科恩.邏輯學導論(第13版)[M].張建軍,潘天群,頓新國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大學出版社,2014.
[5]張保忠,岳海翔.公文寫作實用手冊[M].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
[6]周思儀.公文寫作常見邏輯問題研究[D].廣東:暨南大學,2015.
[7]葉穎慧.邏輯與當代公文寫作[D].廣東:暨南大學,2012.
[8]于麗萍.公文寫作要正確運用概念[J].寫作,2013,(23):23-25.
[9]曹玉.公文用語規(guī)范性探析[J].云南檔案,2011,(03):59-60.
[10]周繼祥,劉玉蘭.公文寫作中明確概念的常用邏輯方法[J].秘書之友,2004,(03):21-23.
[11]崔裕生.公文語言的模糊概念與模糊語詞[J].寫作,2002,(15):34-36.
(基金項目:公安消防部隊高等??茖W校2017年度校級科研項目“法定類公文文種情景實戰(zhàn)訓練研究”課題編號:2018010。作者簡介:[1]趙偉,學歷云南師范大學本科,公安消防部隊高等??茖W校訓練部教務處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教務管理、消防部隊基層行政管理;[2]第二作者:儲江紅,云南大學財務管理專業(yè)本科,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審計局,職稱:中級會計師,施甸縣審計局計算機審計股負責人,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辦公室業(yè)務,計算機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