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慰,張 瓊,蘇 軾,趙 培
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第二代高溫超導材料YBa2Cu3O7-δ(YBCO)自1987年發(fā)現(xiàn)以來[1-3],在世界范圍內(nèi)便受到了廣泛關(guān)注。YBCO材料具備臨界電流密度(critical cur?rent density,JC)高、臨界溫度(Current temperature,TC=93 K)高和交流損耗低等優(yōu)異特性,且相比于第一代釔系高溫超導材料(Bi-Sr-Ca-Cu-O,TC=110 K),YBCO的制備使用哈氏金屬基帶取代銀包套,成本更低,同時在高磁場環(huán)境中YBCO仍具有很好的載流性能[4-5],因此受到世界各國重視并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究。目前YBCO高溫超導材料主要應用于強電、微波、紅外、弱磁場探測和開關(guān)元件等領(lǐng)域[6-8]。
現(xiàn)國內(nèi)外制備YBCO超導薄膜的方法主要有脈沖激光沉積法(plused laser deposition,PLD)[9]、蒸發(fā)法(evaporation)[10]、磁控濺射法(magnetron sputtering)[11]、三氟 乙 酸 鹽-金 屬有 機 物 沉 積 法(TFA-MOD)[12]、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法(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等[13-16]。相比于其他的制備方法,MOCVD法因具有薄膜覆蓋均勻、可控性高、適合大面積制膜且設(shè)備相對簡單和沉積速率較高等特性在工業(yè)領(lǐng)域應用較廣。同時,在MOCVD方法的基礎(chǔ)上,利用激光、等離子體和磁場等輔助技術(shù),可有效提升薄膜沉積速率及薄膜質(zhì)量。在這些輔助技術(shù)中,激光化學氣相沉積法(laser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CVD)是利用光能使氣體分解并促進表面反應的一種成膜方式[17-22],激光輔助的作用主要分為兩方面:熱效應和光效應。熱效應是利用激光照射到生長層為薄膜生長提供了熱量,從而大幅降低薄膜沉積所需溫度,同時激光照射在生長面上形成穿透層,為薄膜的生長面提供均勻的熱場,有效避免了厚度效應,制備的薄膜取向好,缺陷少。光效應是利用激光的激化作用,使反應氣體分子直接吸收光子轉(zhuǎn)化為振動能量從而被激發(fā),降低了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大幅提高了薄膜沉積速率。LCVD法的優(yōu)勢在于低溫、低損傷、膜厚精確可控以及選擇生長等方面,目前在國外微電子工業(yè)應用十分廣泛。
實驗采用LCVD法在(100)取向單晶Al2O3襯底(尺寸為10 mm×5 mm×0.5 mm)上制備YBCO薄膜,通過改變實驗中3種前驅(qū)體Y(DPM)3、Ba(DPM)2、Cu(DPM)2的蒸發(fā)溫度,使前驅(qū)體的氣化速率變化,從而改變反應中n(Cu)∶n(Ba)∶n(Y)的比值,制備出一系列YBCO薄膜樣品。通過研究所制備的YBCO薄膜樣品中存在的物相種類和顯微結(jié)構(gòu),從而得出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對YBCO薄膜成分的影響規(guī)律。
采用固態(tài)的金屬有機化合物Y(DPM)3、Ba(DPM)2/Ba(TMOD)2、Cu(DPM)2(DPM:二叔戊酰甲烷;TMOD:2,2,6,6-四甲基-3,5-辛二酮)作為前驅(qū)體,其中 Ba的前驅(qū)體是 Ba(DPM)2與Ba(TMOD)2摩爾比為 4∶1 的混合物,目的是在溫度高于其共晶點時抑制Ba(DPM)2的分解并使其以穩(wěn)定速率氣化[23]。
實驗使用的激光化學氣相沉積設(shè)備如圖1所示。3種固態(tài)前驅(qū)體分別放置于加熱原料罐中,原料罐加熱的溫度即為前驅(qū)體的蒸發(fā)溫度。3種前驅(qū)體受熱揮發(fā),均使用Ar氣作為載流氣,并與反應劑O2氣分別引入到反應腔體中。實驗中使用的激光為輸出功率(PL)為130 W的Nd:YAG激光(波長1 064 nm),激光束穿過石英窗口以30°的角度照射到整個襯底表面。襯底通過加熱臺加熱,將溫度保持為1 123 K,并利用襯底背部的熱電偶實時測量薄膜沉積溫度(Tdep)。O2和Ar的氣體流速分別控制在 0.75 Pa·m3·s-1和 0.13 Pa·m3·s-1,并且 3 種前驅(qū)體的輸送管道需在輸送過程中保持473 K,從而防止前驅(qū)體氣體凝結(jié)。腔體的壓強保持在1 kPa,沉積時間持續(xù)20 s。沉積完成后,在純O2的氣氛下(100 kPa),將沉積態(tài)YBCO薄膜進行熱處理:依次在573 K、673 K、773 K溫度下各加熱144 ks,從而使YBCO由四方晶系結(jié)構(gòu)變?yōu)榫邆涑瑢щ娦缘恼骄到Y(jié)構(gòu)[24]。
圖1 激光化學氣相沉積設(shè)備示意圖Fig.1 Diagram of laser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device
通過改變前驅(qū)體 Y(DPM)3、Ba(DPM)2、Cu(DPM)2的蒸發(fā)溫度,在不同條件下制備一系列的YBCO薄膜樣品,并依次編號。在制備完成后,用X射線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儀(Rigaku?RAD-2C)對薄膜樣品進行物相分析,采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xiàn)SEM)和背散射電子顯微鏡(back scattering electron microscope,BSEM)觀察薄膜微觀結(jié)構(gòu)。
圖2(a)為 TY=473 K、TBa=583 K、TCu=453 K下制備的薄膜樣品 1#的 XRD 圖。2θ在 10°~80°范圍內(nèi),所出現(xiàn)的衍射峰的分析結(jié)果為:2θ在14.8°、32.5°、36°、62°時出現(xiàn)了4個較強的衍射峰,這 4個峰 依 次對應為 CuYO2的(003)、(012)、(104)、(116)晶面的衍射峰(對應的標準PDF卡片為39-0244);2θ在 30.5°、37.3°、43.0°位置出現(xiàn)的較弱的衍射峰依次為Cu2O的(110)、(111)、(200)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PDF卡片為34-1354);2θ在39°、53.2°、58.2°、65.8°位置的衍射峰為 CuO 的(200)、(020)、(202)、(022)晶面衍射峰(標準 PDF卡片為 48-1548);2θ在 44°、58.2°位置的衍射峰為Cu4O3的(220)、(224)晶面衍射峰(標準 PDF卡片為 49-1830);2θ在 68.3°、77.4°、77.8°位置的衍射峰為 YBa2Cu3Ox的(206)、(109)、(130)晶面衍射峰(標準PDF卡片為43-0545)。由圖2(a)可知,該薄膜中主要有CuYO2相,Cu2O相含量相對較少,可能存在CuO、Cu4O3、YBa2Cu3Ox相,沒有YBCO相存在,即在該條件下沒有制備出YBCO薄膜。
圖 2(b,c)分別為樣品 1#的 FSEM 圖和 BSEM圖,在FSEM圖2(b)中觀察到:薄膜表面粗糙,薄膜為 5 μm~10 μm直徑大小的 CuYO2細顆粒不規(guī)則排列組成的顆粒面,顆粒面中存在部分孔隙。通過 BSEM圖2(c)觀察到這些孔隙是2 μm~5 μm直徑大小的Cu2O顆粒,分布在CuYO2顆粒間,含量相對較少??赡艽嬖诘腃uO、Cu4O3、YBa2Cu3Ox相在FSEM和BSEM圖2(b,c)中沒有觀察到,分析原因是因為薄膜中這些化合物含量極少。
圖2 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TY=473 K、TBa=583 K、TCu=453 K制備的薄膜樣品1#:(a)XRD圖,(b)FSEM圖,(c)BSEM圖Fig.2 (a)XRD pattern,(b)FSEM and(c)BSEM images of 1#film prepared at precursors evaporation temperatures of TY=473 K,TBa=583 K and TCu=453 K
圖3(a)為 TY=473 K、TBa=613 K、TCu=463 K時制備的薄膜樣品2#的XRD物相分析圖樣。2θ在5°~75°范圍內(nèi),所出現(xiàn)的衍射峰的分析結(jié)果為:2θ在 15.5°、23°、38.4°、46.5°、47.4°、54.9°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 YBCO 的(002)、(003)、(005)、(006)、(201)、(007)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PDF卡片為 48-0220);2θ在 29.6°、34.2°、49°、58.1°、60.9°和71.6°位置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Y2O3的(111)、(200)、(220)、(311)、(222)、(400)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 PDF卡片為 43-0661);2θ在20.5°、29.1°、36°、36.5°、39.2°、40.6°位置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 CuBaO2的(330)、(600)、(721)、(642)、(800)、(820)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PDF卡片為39-0244);2θ在33°位置出現(xiàn)的衍射峰為 CuO 的(110)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PDF卡片為48-1548)。由圖3(a)可知,該薄膜中存在YBCO、CuBaO2、Y2O3、CuO四種物相。從衍射峰的強弱程度分析知:CuBaO2、Y2O3的衍射峰較強,而 c-軸取向的 YBCO的衍射峰相對較弱,因此薄膜中主要含有CuBaO2和Y2O3相,c-軸取向的YBCO薄膜雖然制備得到,但YBCO相含量相對較少。
圖3 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TY=473 K、TBa=613 K、TCu=463 K制備的薄膜樣品2#:(a)XRD圖,(b)FSEM圖,(c)BSEM圖Fig.3 (a)XRD pattern,(b)FSEM and(c)BSEM images of 2#film prepared at precursor evaporation temperatures of TY=473 K,TBa=613 K and TCu=463 K
圖 3(b,c)分別為樣品 2#的 FSEM 圖和 BSEM圖,在圖3(b,c)中可以觀察到:YBCO薄膜表面整體較粗糙,分布著大量的矩形顆粒與直角型顆粒凸起。矩形顆粒尺寸為10 μm~50 μm,為Y2O3相;直角型顆粒尺寸為 20 μm~40 μm,為 CuO 相。在YBCO薄膜表面上還分布著一部分不規(guī)則的顆粒,該顆粒是粒徑為 20 μm~40 μm 的 CuBaO2相。薄膜上分布的這些顆粒數(shù)量較多,幾乎分布于薄膜的整個表面。
圖4(a)為 TY=453 K、TBa=603 K、TCu=453 K時制備的薄膜樣品 3#的 XRD圖,在 2θ=5°~75°范圍內(nèi),所出現(xiàn)的衍射峰的分析結(jié)果為:2θ在7.8°、15.5°、23°、32.5°、33°、38.5°、40.3°、46°、47°、54.3°、58.3°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YBCO的(001)、(002)、(003)、(013)、(110)、(014)、(113)、(020)、(200)、(122)、(213)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PDF卡片為 48-0220);2θ在27.5°、29.1°、31°、34°、36.5°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CuBaO2的(440)、(600)、(620)、(444)、(721)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 PDF 卡片為 38-1402);2θ在 2.5°、35.5°、38.7°、53.5°、58.3°、68.1°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CuO 的(110)、(002)、(111)、(020)、(202)、(220)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PDF卡片為48-1548)。由圖4(a)可知,該薄膜中存在YBCO、CuBaO2、CuO三種物相存在。其中c-軸取向的YBCO衍射峰較強,說明樣品薄膜中主要成分為YBCO相。
圖 4(b,c)分別為樣品 3#的 FSEM 圖和 BSEM圖,在圖4(b)中,可以觀察到Y(jié)BCO薄膜表面呈平整致密形貌,沒有明顯的缺陷存在。在YBCO薄膜表面觀察到有CuBaO2相組成的粗糙且不規(guī)則顆粒面分布在YBCO薄膜上。通過圖4(c)可以看出在YBCO薄膜表面還分布少量10 μm~15 μm直徑大小的直角型細顆粒,該顆粒為CuO相。
圖5(a)為 TY=453 K、TBa=613 K、TCu=443 K時制備的薄膜樣品4#的XRD圖。2θ在5°~5°范圍內(nèi),所出現(xiàn)的衍射峰的分析結(jié)果為:2θ在15.5°、23°、32.5°、33.5°、38°、39.7°、46°、47°、58.3°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 YBCO 的(002)、(003)、(013)、(110)、(014)、(113)、(020)、(200)、(213)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 PDF卡片為 48-0220);2θ在20.5°、24.8°、27.5°、28.3°、29.1°、36°、37.4°、40.6°、41.6°、58.4°、65°位 置上出現(xiàn)的 衍 射峰依次 為CuBaO2的(330)、(510)、(440)、(530)、(600)、(721)、(730)、(820)、(660)、(11,3,2)、(12,3,3)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PDF卡片為38-1402);2θ在 29.6°、31.2°、43.4°、48.5°、53.8°、61.5°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BaY2O4的(320)、(121)、(401)、(260)、(441)、(600)、(640)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 PDF卡片為 27-0044)。由圖5(a)可知,該薄膜中有 YBCO、CuBaO2、BaY2O4三種物相,由衍射峰的強弱程度分析知,薄膜主要由CuBaO2、BaY2O4相組成,c-軸取向的YBCO相含量較少。
圖4 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TY=453 K、TBa=603 K、TCu=453 K制備的薄膜樣品3#:(a)XRD圖,(b)FSEM圖,(c)BSEM圖Fig.4 (a)XRD pattern,(b)FSEM and(c)BSEM images of 3#film prepared at precursors evaporation temperatures of TY=453 K,TBa=603 K and TCu=453 K。
圖5 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TY=453 K、TBa=613 K、TCu=443 K制備的薄膜樣品4#:(a)XRD圖,(b)FSEM圖,(c)BSEM圖Fig.5 (a)XRD pattern,(b)FSEM and(c)BSEM images of 4#film prepared at precursors evaporation temperatures of TY=453 K,TBa=613 K and TCu=443 K
圖 5(b,c)分別為樣品 4#的 FSEM 圖和 BSEM圖,可以觀察到Y(jié)BCO薄膜表面粗糙,有大量顆粒狀凸起,且存在較多裂紋及孔隙。在YBCO薄膜表面上有5 μm~10 μm直徑大小的BaY2O4細顆粒和2 μm~3 μm 直徑大小的 CuBaO2細顆粒不均勻分布。其中BaY2O4細顆粒呈不規(guī)則形狀凸起,數(shù)量較多;CuBaO2細顆粒較BaY2O4細顆粒略小,呈粒狀,數(shù)量較少。
圖6(a)為TY=453 K、TBa=603 K、TCu=483 K時制備的薄膜樣品 5#的 XRD 圖。2θ在 6°~76°范圍內(nèi),所出現(xiàn)的衍射峰的分析結(jié)果為:2θ在20.5°、28.5°、29.1°、30°、30.5°、34°、34.5°、35.3°、36°、38.5°、39.2°、40°、41.8°、42.5°、43.5°、46.2°、48.7°、52.9°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Ba2Cu3O5+x的(102)、(302)、(330)、(411)、(331)、(402)、(412)、(332)、(431)、(521)、(440)、(432)、(600)、(610)、(423)、(541)、(542)、(504)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 PDF 卡片為 40-0312);2θ在 2 9°、31.7°、40°、43.8°、46.5°、54.2°、64.5°位置的衍射峰依次為Ba2Cu3O5.9的(202)、(004)、(204)、(021)、(205)、(206)、(008)晶面衍射峰(對應的標準PDF卡片晶面為 46-0269);由圖 6(a)可知,該薄膜中存 在Ba2Cu3O5+x、Ba2Cu3O5.9兩 種 物 相 ,沒 有 制 備 出YBCO薄膜。
圖6 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TY=453 K、TBa=603 K、TCu=483 K制備的薄膜樣品5#:(a)XRD圖,(b)FSEM圖,(c)BSEM圖Fig.6 (a)XRD pattern,(b)FSEM,(c)BSEM images of 5#film prepared at precursors evaporation temperatures of TY=453 K,TBa=603 K and TCu=483 K
圖 6(b,c)分別為樣品 5#的 FSEM 圖和 BSEM圖,可以觀察到薄膜表面較粗糙,并存在大量孔隙。薄膜由Ba2Cu3O5.9與Ba2Cu3O5+x兩種物相組成,沒有YBCO相存在。
前驅(qū)體不同加熱溫度條件制備的薄膜樣品如表1所示,將樣品進行對比分析:
1)將樣品2#與樣品1#比對,主要的溫度條件變化為樣品2#的Ba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升高30 K。樣品1#中為CuYO2和 Cu2O相,無YBCO相存在,當Ba前驅(qū)體溫度由樣品1#中583 K升至樣品2#中613 K,樣品 2#中出現(xiàn) YBCO,CuBaO2、Y2O3、CuO 四種物相。分析原因為:樣品1#中Ba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過低導致薄膜沉積時n(Cu)∶n(Ba)∶n(Y)中Ba比例過低,無法形成YBCO薄膜。
表1 前驅(qū)體不同蒸發(fā)溫度條件制備的樣品薄膜成分Tab.1 Film components prepared at different precursor evaporation temperatures K
2)將樣品2#與樣品3#比對,主要的溫度條件變化為樣品2#的Y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升高20 K。樣品2#中出現(xiàn)Y2O3相,且薄膜中YBCO相含量較少。分析原因為:當Y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過高時,薄膜沉積時n(Cu)∶n(Ba)∶n(Y)中Y比例升高,導致樣品薄膜2#的質(zhì)量較差。
3)將樣品 4#與樣品 3#比對,樣品 3#和 4#中均存在 YBCO、CuBaO2,樣品 4#中出現(xiàn) BaY2O4相。分析原因為:相較于樣品3#,樣品4#的Ba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升高10 K,而Cu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降低10 K,導致薄膜沉積時n(Ba)∶n(Cu)比例升高,Ba與Y和O元素結(jié)合生成BaY2O4相。
4)將樣品5#與樣品3#比對,主要的溫度條件變化為樣品5#的Cu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升高30 K,樣品5#中觀察到只存在Ba2Cu3Ox化合物。分析原因為:當Cu的前驅(qū)體的加熱溫度過高時,樣品5#沉積時Y/Ba/Cu中Cu的比例升高,Ba、Cu和O元素結(jié)合生成Ba2Cu3Ox化合物,故所沉積的薄膜樣品5#中沒有YBCO相生成。
結(jié)合上述分析結(jié)果和對應FSEM圖和BSEM圖,制備的YBCO薄膜樣品3#生長情況較好,薄膜成分較單一,該樣品的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條件為:TY=453 K、TBa=603 K、TCu=453 K。
圖7(a)為TY=453 K、TBa=613 K、TCu=468 K時制備的YBCO薄膜樣品6#的XRD圖。2θ在5°~75°范圍內(nèi),所出現(xiàn)的衍射峰的分析結(jié)果為:2θ在7.5°、15°、22.5°、38°、39.7°、46°、54.3°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 YBCO 的(001)、(002)、(003)、(014)、(113)、(020)、(122)晶面衍射峰(標準PDF卡片為48-0220);2θ在 28°~40°范圍內(nèi),出現(xiàn)了幾個較弱的衍射峰:2θ在 28.4°、29.2°、30.1°、36.1°、37.1°處依次為 Ba2Cu3O5+x的(302)、(330)、(411)、(431)、(520)晶面衍射峰(標準PDF卡片為40-0312);2θ在 29.3°、30.1°處為 CuBaO2的(600)、(611)晶面衍射峰(標準 PDF卡片為 40-0312);2θ在 32.5°、35.4°、48.7°處依次為 CuO 的 (110)、(002)、(2,0,-2)晶 面 衍 射 峰(標 準 PDF卡 片 為48-1548)。由圖 7(a)可知,該薄膜中有 YBCO、Ba2Cu3Ox、CuBaO2、CuO四種化合物,YBCO相含量較高,薄膜成分較好。
圖7 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TY=453 K、TBa=613 K、TCu=468 K制備的薄膜樣品6#:(a)XRD圖,(b,c,d,e,f)FSEM圖Fig.7 (a)XRD pattern,(b,c,d,e,f)FSEM images of 6#film prepared at precursors evaporation temperatures of TY=453 K,TBa=613 K and TCu=468 K
圖 7(b,c,d,e,f)為 6#樣品的 FSEM 圖。由圖7(b)可以觀察到:該YBCO薄膜樣品中存在YBCO、CuBaO2、Ba2Cu3Ox物相。圖 7(c)和圖 7(e)中均為CuBaO2相,但微觀形態(tài)有所差別,是因為圖7(e)中 CuBaO2相中 n(Cu)∶n(Ba)<1∶1,Ba的含量過多。圖7(f)為YBCO薄膜的電鏡圖像,薄膜整體呈平整致密形貌,幾乎沒有缺陷和孔隙存在。圖7(d)為Ba2Cu3Ox化合物,該區(qū)域中只含有少量的Y元素,n(Cu)∶n(Ba)在1.5~4范圍內(nèi)。由薄膜的成分組成可知,該樣品薄膜“貧”Y,同時與樣品3#的溫度條件對比可知,該樣品Ba和Cu的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均上升10 K,導致n(Cu)∶n(Ba)∶n(Y)中Y的比例降低。因此可適量提高Y前驅(qū)體的加熱溫度,進一步提升薄膜質(zhì)量。
圖 8(a)為 TY=463 K、TBa=613 K、TCu=478 K時制備的薄膜樣品 7#的 XRD圖,2θ在 5°~75°范圍內(nèi),將出現(xiàn)的峰與可能出現(xiàn)的物相的標準PDF卡片比對,得出以下結(jié)果:2θ在 7.5°、15°、22.5°、38°、39.7°、46°、54.3°位 置 上出現(xiàn)的衍 射峰依次為YBCO 的(001)、(002)、(003)、(014)、(113)、(020)、(122)晶 面衍射峰(標準 PDF卡 片 為48-0220);2θ在 20.5°、29.1°、33.7°、39.8°、48.7°、57.5°、60.4°、62°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 Y2O3的(211)、(222)、(400)、(332)、(440)、(622)、(414)、(543)晶 面 衍 射峰(標準 PDF卡片為43-0661);2θ在 28.4°、29.1°、30.1°、31.1°、32.3°、33.8°、36.1°、53.7°、54.3°、62°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 次 為 BaCuO2的(530)、(600)、(611)、(620)、(622)、(444)、(721)、(961)晶面衍射峰(標準 PDF卡片為 38-1402);2θ在 28.4°、31.1°、35.4°、36.1°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 Cu4O3的(112)、(103)、(211)、(004)晶 面 衍射峰(標準 PDF卡 片 為49-1830)。2θ在 32.5°、35.4°、38.7°、48.7°、72.4°位置上出現(xiàn)的衍射峰依次為CuO的(110)、(002)、(111)、(2,0,-2)、(311)晶面衍射峰(標準 PDF 卡片為 48-1548)。由圖 8(a)得出:該薄膜成分由YBCO、Y2O3、BaCuO2、Cu4O3、CuO五種物相組成。
圖8 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TY=463 K、TBa=613 K、TCu=478 K制備的薄膜樣品7#:(a)XRD圖,(b,d,f,h,j)FSEM and(c,e,j,i,k)BSEM圖像Fig.8 (a)XRD pattern and(b,d,f,h,j)FSEM and(c,e,j,i,k)BSEM images of 7#film prepared at precursors evaporation temperatures of TY=463 K,TBa=613 K and TCu=478 K
圖8(b,c)為YBCO樣品7#的FSEM圖和BSEM圖,可以得出:該YBCO薄膜樣品中出現(xiàn)了BaCuO2、CuO、Y2O3、Cu4O3雜相,分別對應圖8(d,e)、圖 8(f,g),圖 8(h,j)和圖 8(j,k),Y、Ba、Cu 元素均與O結(jié)合生成對應的氧化物,說明該樣品成分組成不是受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的影響,分析原因是由于載流氣的流速過快導致前驅(qū)體來不及充分擴散,在薄膜上的各個區(qū)域前驅(qū)體的成分比例不同,不同區(qū)域的富余元素與O元素結(jié)合,從而出現(xiàn)了薄膜成分分布不均的情況。
通過上述的實驗及分析,在前驅(qū)體不同蒸發(fā)溫度條件下制備的YBCO薄膜成分中出現(xiàn)的化合物 分 別 有 CuYO2、Cu2O、Y2O3、CuO、CuBaO2、BaY2O4、Ba2Cu3Ox,影響因素為不同溫度條件對應的3種前驅(qū)體的受熱氣化速率差異,影響薄膜沉積中n(Cu)∶n(Ba)∶n(Y)的比值,從而生成了不同化合物。在激光功率為130 W,沉積溫度1 123 K,腔體壓強1 kPa,前驅(qū)體蒸發(fā)溫度分別為:TY=453 K、TBa=603 K、TCu=453 K的條件下制得的c-軸取向YBCO薄膜純度較高,薄膜生長情況較好,缺陷較少。
同時,載流氣的速率也是影響YBCO薄膜成分的另一個因素。載流氣的速率會影響到前驅(qū)液的擴散程度,即使制備薄膜的溫度條件符合合適的范圍條件,在載流氣速率未達到合適范圍的情況下,前驅(qū)體在腔體內(nèi)不能充分擴散,襯底上沉積薄膜時各區(qū)域成分不平均,也會導致制備的薄膜純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