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勤
摘 要:聽、說、讀、寫是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步驟。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有根據(jù)信息差的策略設計有梯度的語言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熟悉語言、體驗語言進而運用語言,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好基礎,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純語言活動;準交際活動;交際活動;信息差
英語教學是一門語言教學,英語學習是學生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踐運用能力的過程,它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練習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幫助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目標語,使其主動積極地運用語言,才能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視語言知識,而忽視了語言的功能,師生的問答離不開課本,表演也只是背書,練習多為機械的模仿和重復,這種教師教得嚴肅、學生學得被動,課堂缺乏趣味和凝聚力的教學行為,必將導致學生只會讀英語、背英語,而不會講英語、用英語的尷尬局面,這樣的教法必將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減退,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師必須挖掘教材的活動素材,設計和組織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才能提高學生的聽說運用能力。
二、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原則
活動是激發(fā)學生進行語言交流的有效手段,是教學過程的本體。語言的學習需要不斷地刺激、強化,語言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可以通過交流和互動的模式進行。所以,教師要把教材轉化為活生生的語言行為,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中,在活動中參與和完成各種任務。如何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也決定著交際活動教學的成敗。所以,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體現(xiàn)活動目標的針對性、活動之間的層次性、銜接性、邏輯性和完整性,通過活動的反饋評價,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三、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
交際教學活動按照認知規(guī)律需要逐步開展,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按其性質(zhì)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純語言活動、準交際活動和交際活動。三個層次依次遞增,認知水平由低到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小到大,教師的控制由大到小,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漸趨平衡。因此,這三個層次的活動都不可偏廢,不能只停留在語言形式的操練上,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能忽視語言的基礎訓練,去空談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我們要根據(jù)不同課型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
1.純語言活動
為了幫助學生熟悉新教授的語言結構,教師應讓學生操練目標語,在語言操練中掌握其確切意義,使學生在視覺、聽覺、口頭表達上初步形成新的語言習慣。我們要活化教材內(nèi)容,把活動引入課堂,在話題情境中導入目標語,采用句型轉換、看圖說話等形式,操練學生對語言結構的掌握情況。其中,one by one 和one another 是最常用的、操作性強的練習方法,可通過“師生之間示范—學生模仿操練”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用看圖競猜的方式教授過去進行時“What was he/ she doing ”的語言結構,在呈現(xiàn)了目標語之后,教師就可以開展one by one的練習活動,要求學生根據(jù)圖片提示做出快速反應,達到操練模仿的目的。
另外,教師可以采用“師生示范—生生操練—匯報”的步驟進行one another 的練習,老師在給學生做示范后,可以讓全班學生圍繞著所設計的圖畫情境及提示詞進行pair work或group work。最后,選出學生做匯報展示。
One by one和one another練習活動是純語言活動,屬于機械性、控制性而非交際的語言活動, 但這個層次的教學活動是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部分。
2.準交際活動
從純語言活動過渡到準交際的教學活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新知,為進一步的語言學習和運用做好鋪墊。所以,教師要善于把語言的形式和語言的意義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引導學生用剛學到的語言結構仿照表達,看圖說話、情景對話、問題提問和復述課文等都是準交際活動。
(1)看圖說話
語言的學習需要不斷地刺激、強化。借助插圖和指示詞,增加情景刺激,進行生動問答,能夠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教師結合教學內(nèi)容的訓練,可以采用看圖說話的方式,讓學生把自己所見所想以及學到的新知用英語表達出來,在開展口語實踐、學習新知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授一般現(xiàn)在時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幅連環(huán)圖畫,讓學生使用一般現(xiàn)在時描述Jack一天的生活。在描述圖畫的時候,學生能用上圖畫提供的信息和提示詞,這些圖畫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鞏固語言結構的機會,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情景對話
英語是一門交際語言,語言離開了情景,交際就失去了意義。學生的交際能力是在語用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在教材中有很多對話的內(nèi)容,對話的呈現(xiàn)離不開具體的情景,因此,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情景,將語言知識的學習融入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在語境中習得語言。
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2,話題是談論做志愿者和慈善活動,其語言功能是動詞不定式的使用和如何提建議。教學設計如下:①通過圖片引出一些志愿者的工作;②展示學生的一次課外活動,通過對子活動引導他們說出做志愿者的感想和意義。由于有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學生在具體的真實的語境中,能夠有話可說。③讓學生根據(jù)圖表提示詞,選擇其中的一個志愿者工作進行對話活動,談論自己愿意做哪個志愿者工作、自己的愛好和做志愿者的意義和感受。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借助提示詞進行操練,熟練地掌握了目標語,為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做過渡。
(3)問題提問和復述課文
復述課文是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整理閱讀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話有重點地敘述出來。我們可以采用借助關鍵詞提示復述課文、利用圖片復述課文,也可以通過啟發(fā)式問題復述課文。此外,可以使用特殊疑問詞“What,Who,Why,When,Where和 How”,為學生架構有話可說的支架,促使學生開口說英語。
例如,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2 Section A3a是一篇閱讀文章,在學生閱讀課文后,我設計了五個問題:①What is Marios dream job?② What does Mario say about volunteering?③Where does Mary volunteer?④What does Mary do in the reading program? ⑤Why does Mary like reading?為了促使學生主動開口說英語,我把這五個問題留給學生進行問答,接著,列出一些關鍵詞:give up, help others, an animal doctor,get his future job...讓學生復述文章。把課文的目標語和課文內(nèi)容結合起來操練,增加了語言目標語的復現(xiàn)率,令學生能夠快速地熟悉語言形式和結構。這些活動是在老師的控制下借助關鍵提示詞,屬于有意義的準交際活動,為最后的語言輸出搭建了橋梁。
3.交際活動
交際活動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來表達意義。一個學習語言的人不但應該有識別句子是否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的能力,他還必須懂得怎樣恰當?shù)厥褂谜Z言。要使學生達到“運用”這個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運用語言的機會,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用”。
信息差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信息共享體現(xiàn)了人的一種普遍心理需求。運用信息差策略設計的教學活動,才是真正的交際活動,它可以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參與,能夠使新舊知識相互融合,促使學生用所學過的語言知識表達自己的思想。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2是一個以“Volunteering and charity”為題材的單元。在學習了整個單元的內(nèi)容后,我設計了“課堂討論”這個活動,意在加深和鞏固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具體的實施步驟是:
Step one:通過free talk,引出與話題相關的短語、句型。
Step two:通過提問,展示人們所參加的志愿者工作。
T:Which volunteer job would you like to do?S1:I would like ...
T:What do you think of being a volunteer? S1:I think...
T:When and where are you free to do the job?S1:...
學生在對話的活動中,回答了問題,復習了相關話題的一些詞組、句型。
Step three:設計討論問題,劃分小組,布置討論任務。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了以下的討論問題:Why do more and more people try out for volunteers?What makes a difference to them?What can we do for others?教師把學生分成六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在討論后發(fā)言、匯報討論的結果。有個學生在討論中提出:More and more people come to work as volunteers.Because they think being a volunteer can be good to social.When we are doing volunteer jobs, we can have strong feelings of satisfaction...老師聽取了各代表的發(fā)言,并及時給予適當?shù)奶崾尽椭?、評價。
Step four:展開辯論。老師要求學生在收集了做志愿者的做法和計劃后,就“Is it good or bad to help others when they are introuble?Why?” 展開辯論。正反兩方派兩名代表作為主辯,其他同學也可以舉手發(fā)表看法。由于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積累了相關的素材,在辯論時,學生有話可說。最后,讓同學評出最佳辯手和最佳組員發(fā)言人。
Step five:總結點評。教師對課堂討論的過程做總結性點評,并從英語的語音、語調(diào)、口語、常用句式、詞語的用法、演講的邏輯等進行指導。
Step six:寫一寫。老師要求學生以辯論的話題寫一篇作文。
這個有信息差的交際活動,因為來源于生活,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參與欲,學生帶著渴望獲得信息或傳遞信息的心理去運用語言。學生在與老師或同伴交流信息、滿足心理需求的過程中,學習并獲得了語言能力。
純語言活動、準交際活動和交際活動屬于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由純語言活動、準交際活動發(fā)展到自由式的交際教學活動,呈現(xiàn)出一個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遞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分層遞進,符合教育學、心理學原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何廣鏗.英語教學法基礎[M].暨南大學出版社,1997.
[3]王才仁,葉靜坤.活動:轉變教學方法的關鍵[J].中小學外語教學,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