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喬藝
又是一年五月天。
離端午節(jié)還有好幾天,人們早已將節(jié)日裝點進了生活:大街上飄溢著粽香,女人們買上幾個,給家里人解解饞;孩子們頸上掛著香包,手上串著五彩繩,在小巷里嬉鬧;老人們采下一把把艾草,插在門頭,香味直沁心田……我走在大街上,卻始終未能找尋到那記憶中的味道。
不知不覺,我的記憶又飄回童年,飄進那段艾葉滿香的日子。
記憶中,端午節(jié)的一天是從沐浴著奶奶家的陽光開始的。陽光輕輕開啟你的眼瞼,原本沉睡的心立刻興奮起來。我匆匆起床,迫不及待地跑到奶奶面前討粽子吃。奶奶包的粽子很簡單,餡料里只有清甜的糯米。粽子提前用涼水冰好,切成片,淋上蜂蜜或玫瑰醬,咬上一口,清香蔓延到整個口腔,一股沉靜悠遠的味道久久盤踞在心頭。那是我吃過的最美味的粽子。
吃過粽子,奶奶找出針線筐,將身子緩緩地挪坐在搖椅上,手中拿起幾根五彩繽紛的絲線,我便搬著小板凳,坐在奶奶旁邊。奶奶手指上下翻飛,像只靈動的花蝴蝶,不一會兒就編出了一條美麗的五彩繩。奶奶將五彩繩系在我手腕上,打了一個好看的扣。她說,這條五彩繩可以給我?guī)硪荒甑暮眠\。奶奶又變魔術(shù)似的變出一個罐子,打開來,一陣撲鼻的香味立刻溢了出來。陳年的梔子花味混合著曬干的艾草的味道,甜中帶苦,正是最好聞的滋味。奶奶拿起一根銀色的繡花針,把藍色的絲線用水潤濕,然后準確無誤地穿進針眼里。隨后,她又拿起兩塊藍綢緞,剪成花朵的樣式,用藍絲線輕輕縫合,只留下一個小口。奶奶將那甜中帶苦的香料填進去,最后封上口。就這樣,一個精巧的香包誕生了。奶奶將香包遞給我,我卻大聲叫嚷:“不要不要,一片藍!”奶奶想了想,笑了,取出雪白的絲線,不一會兒,香包上生出了朵朵梔子花……
歲月如白駒過隙,奶奶的臉上也被時間刻下了斑駁的印記,青絲也被風霜染成白發(fā)。如今,奶奶眼睛已經(jīng)昏花,手腳也不再靈活。我也再也沒有嘗過只有清甜的糯米味的粽子,也不再撒嬌地問奶奶要那甜中帶苦的梔子花香包。
夜半,我時常在夢中回到那熟悉的老院,坐在熟悉的搖椅旁,吃著軟糯的粽子,聞著苦甜的清香。夢醒,不見了那童年的味道,我只能空憶著那段美好的舊時光。
(指導老師:向連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