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沁月,呼永河 ,鄭德志,肖雯婧,侯 君
血痛定巴布貼是成都軍區(qū)總醫(yī)院和解放軍452醫(yī)院院內(nèi)制劑,臨床應用至今已有十幾年,主要用于基層部隊外訓常見軟組織損傷的治療。其由中藥三七、獨一味、祖師麻組成,療效確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1]。但血痛定巴布貼的生物利用率低,使用、攜帶不便。本課題組前期研究表明,血痛定巴布貼抗炎作用明顯,鎮(zhèn)痛作用較弱[2]。因此,為改善巴布貼劑型缺陷,本研究前期采用了高分子生物材料聚己內(nèi)酯-聚乙二醇-聚己內(nèi)酯共聚物(PCEC)制備出同時傳輸疏水性(獨一味、祖師麻)和親水性藥物(三七)的高效透皮緩釋納米粒,可促進血痛定有效成分的吸收,并制成具有較好止血作用的中藥外用噴霧劑[3]。為了解納米載體的血痛定噴霧劑是否具有快速、高效的消腫與鎮(zhèn)痛作用,本實驗進行了動物實驗研究。
1.1 試劑與儀器
1.1.1 試劑 血痛定噴霧劑凍干粉末(批號:20160701)及φ6 mm打孔器由本實驗室制備;云南白藥粉購于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扶他林乳膠劑購于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硫化鈉、冰醋酸、二甲苯(分析純)購置于西南國藥公司。
1.1.2 儀器 恒溫水浴熱板(55℃,河北冀星實驗儀器有限公司),小鼠尾光熱痛反應儀(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扭力天平(上海實驗試劑有限公司)。
1.2 實驗動物 健康ICR小白鼠,SPF級實驗動物,體重19~22 g,雄性,購于四川大學實驗動物中心(許可證號:川實動管字第71號)。飼養(yǎng)條件:溫度 20~22℃,相對濕度 60%~70%,光照 12 h/12 h,明暗交替,自動定時過濾通風換氣,換氣頻度10~15次/h。
1.3 溶液配制 精密稱定凍干血痛定噴霧劑粉末0.5 g,定容至 100 ml,配制成 5 mg/ml的儲備液,臨用前稀釋。
精密稱取云南白藥粉0.3 g,定容至100 ml,配制成3 mg/ml陽性對照藥物溶液。
1.4 動物分組 將小鼠隨機分為空白組(賦形劑PCEC 3 mg/ml)、陽性對照組(云南白藥 3 mg/ml或扶他林8 g/kg)、血痛定噴霧劑高、中、低濃度組(5、3、1 mg/ml),分別用于消腫及鎮(zhèn)痛實驗,每個實驗每組動物8只。
1.5 實驗方法
1.5.1 消腫實驗 各組小鼠給藥前,采用硫化鈉滑石粉對背部脫毛,脫毛面積為2 cm×2 cm;涂敷藥物前,以溫水洗凈去毛區(qū)皮膚。各組按照成人體表面積法換算成小鼠給藥量為0.01 ml/g,血痛定噴霧劑高、中、低濃度組含藥量分別為 1.25、0.75、0.25 mg,陽性對照組(云南白藥)含藥量為0.75 mg。早上9:00涂敷1次,下午15:00涂敷1次,連續(xù)給藥3 d。末次給藥后1 h,各組小鼠均于右耳正反兩面均勻涂抹二甲苯0.05 ml。1 h后用直徑6 mm打孔器在左右耳相對稱部位打孔,取耳片,用扭力天平稱重,計算雙側(cè)耳片重量之差。腫脹度=右耳質(zhì)量-左耳質(zhì)量。
1.5.2 鎮(zhèn)痛實驗
1.5.2.1 熱板法 剔除痛閾反應潛伏期<10 s和>30 s的小鼠。給藥方案同“1.5.1”項,連續(xù)給藥3 d。各組小鼠于分別于末次給藥后0.5和1 h,置于55℃熱板上,觀察小鼠的痛覺反應。以小鼠出現(xiàn)舔后足為判斷指標,記錄小鼠置于熱板上至其出現(xiàn)舔足的時間。
1.5.2.2 甩尾法 選擇反應潛伏期4~6 h的小鼠。給藥方案同“1.5.1”項,各組小鼠分別于末次給藥后0.5和1 h,置小鼠尾于光熱痛反應測試儀上,觀察記錄小鼠出現(xiàn)甩尾的時間。
1.5.2.3 扭體法 空白組和血痛定各組每次給藥劑量同前,陽性對照組(扶他林)按照體表面積法換算成小鼠給藥量8 g/kg,0.2 g/只。各組小鼠腹部去毛,暴露2 cm×2 cm的皮膚為給藥區(qū),各組分別于早上9:00和下午15:00各涂藥1次。于末次給藥后0.5 h,腹腔注射1%冰醋酸0.2 ml,觀察記錄 15 s內(nèi),小鼠出現(xiàn)扭體反應的次數(shù)。
1.6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消腫作用 血痛定噴霧劑的消腫作用呈劑量依賴性,且高劑量組的消腫作用與陽性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 0.05,表 1)。
表1 小鼠耳殼二甲苯炎癥消腫實驗(n=8)
2.2 鎮(zhèn)痛作用
2.2.1 熱板法 血痛定各濃度組及陽性對照組的痛覺反應潛伏期均延長,其中給藥后1 h的作用明顯長于給藥后0.5 h,并呈劑量依賴性,而血痛定高濃度組的痛覺反應潛伏期長于陽性對照組(P<0.05,表 2)。
表2 熱板法各組痛覺反應潛伏期比較(n=8)
2.2.2 甩尾法 血痛定各濃度組及陽性對照組的痛覺反應潛伏期均延長,給藥后1 h鎮(zhèn)痛作用長于0.5 h,并呈劑量依賴性(P< 0.05,表 3)。
表3 甩尾法各組痛覺反應潛伏期比較(n=8)
2.2.3 扭體法 血痛定各濃度組及陽性對照組的扭體痛次數(shù)均減少,血痛定噴霧劑的作用呈劑量依賴性(P<0.05,表4),其中高濃度組的抑制率與陽性對照組相當。
表4 扭體法各組扭體反應次數(shù)比較(n=8)
部隊日常訓練或執(zhí)行任務過程中,戰(zhàn)士容易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出血、皮膚擦傷和肌肉、韌帶挫傷或撕裂傷、關節(jié)和腰部損傷、過勞性損傷等。在后送至醫(yī)院進行專科治療前,主要進行各種外傷藥膏的貼敷治療,以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但目前部隊配發(fā)的外傷藥膏要么粘附性差,容易脫落;要么粘附性過強,在用后揭撕時引起皮膚過敏或刺激、拔掉汗毛、甚至造成局部皮膚撕裂導致極度疼痛等。本研究在原組方不變的情況下,運用高分子納米材料,制備了新型的血痛定噴霧劑,其有效成分為PCEC[3],增加了中藥的生物利用度,較巴布貼劑型而言,提高了中藥組分的鎮(zhèn)痛作用,且方便攜帶,適用于皮膚、關節(jié)肢體表面等部位給藥,同時兼具止血鎮(zhèn)痛作用,適合惡劣野戰(zhàn)條件下官兵自救。
耳殼二甲苯炎癥腫脹實驗結(jié)果表明,血痛定噴霧劑具有明確的消腫作用,其中高劑量的效果最顯著,與陽性對照藥物云南白藥相當,顯示其較好的消腫作用。小鼠熱板法、甩尾法實驗結(jié)果表明,血痛定噴霧劑對熱刺激所致疼痛感具有明確的抑制作用,尤其以高劑量的抑制作用最強,甚至超過了云南白藥的作用。小鼠扭體法實驗結(jié)果表明,血痛定噴霧劑能減輕醋酸對試驗小鼠內(nèi)臟所致的疼痛,顯示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也是以高劑量的鎮(zhèn)痛作用最強,與陽性對照藥物扶他林的作用相當。
綜上所述,血痛定噴霧劑具有強效的消腫及鎮(zhèn)痛作用,具有使用便捷的特點,可作為治療軍隊訓練傷的常用藥和特需藥,亦是臨床所急需的中藥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