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菊
(貴州省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內科,貴州 貴陽 550001)
冠心病介入治療已經成為當前的臨床醫(yī)學中一種血液通道重建的主要治療方法[1]。但是患者往往在治療過程中較為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的心理,對患者的身體康復造成很大的影響[2]。分析我院40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患者,探討心理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的應用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通過選自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40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療后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n=20例)。對照組男16例,女性4例。年齡均為40-75歲,平均年齡為(47.8±7.9)歲,觀察組男15例,女性5例,年齡為42-74歲,平均年齡為(46.9±8.1)歲。所有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癥22例,陳舊性心肌梗死病癥6例,心絞痛病癥7例,心率紊亂3例,心肌病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手術治療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guī)的傷口護理以及心理護理,觀察組患者施以針對性的冠心病介入治療之后行心理護理。給予患者行冠心病介入治療。對照組的患者在手術之后給予患者進行常規(guī)性的護理,對患者進行指導,從而給予患者常規(guī)性的基礎護理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之上需要循序漸進的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其中包括并發(fā)癥狀低血壓情況的護理,對于行冠心病介入治療后的患者經常表現(xiàn)為胸悶氣短心率失常的癥狀,因此應在手術前對患者加強心理護理,通過在患者的恢復過程中,針對護理干預醫(yī)護工作者應當加強與患者和家屬之間的溝通交流,緩解護患之間的緊張關系。在了解交談過程中能夠了解患者的內心狀況,行之有效的予以針對性護理指導。除此之外醫(yī)護工作者還需要對最初入院的患者,使用耐心、熱情的接待態(tài)度,在第一時間將患者對醫(yī)院所形成的恐懼心理加以緩解,讓患者能夠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盡快的適應診療環(huán)境。
再者就是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醫(yī)護工作人員對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心理的一系列變化活動,從而詳細的對患者的生活諸多習慣進行了解,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需要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溝通,在溝通過程中能夠及時了解患者有關問題。密切觀察患者的內心情緒變化,了解患者在治療中的具體情況,耐心解答患者的好組隊哦問題,針對性的對患者講解病情相關的內容,讓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提升患者診療依從性。
以軟件SPSS20.0為統(tǒng)計學基礎軟件,兩個樣本率比較以率(%)表示,用x2檢驗,卡方值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價值。
對照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程度相較對照組患者明顯較低(P<0.05,如表1所示)。
組別 n(例數(shù)) 顯效 有效 無效觀察組 20 16例(80.00%) 3例(15.00%) 1例(5.00%)對照組 20 9例(45.00%) 6例(30.00%) 5例(25.00%)P<0.05<0.05
兩組患者在診療前心理狀態(tài)無明顯差異,診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相較
通過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進行比較,觀察組的患者對于護理滿意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的患者,兩者存在顯著差異(P<0.05,如表3所示)。
隨著近些年來介入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患者行冠心病介入治療具有顯著的治療成效,值得在當前的臨床醫(yī)學中推廣使用。且此種手術治療方法時間較短,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性較小,且患者在手術治療之后有著較快的恢復速率[5]。但是患者往往在治療過程中較為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的心理,對患者的身體康復造成很大的影響。以此本次研究通過對患者行心理護理,具有顯著護理成效[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程度滿意相較[例(%)]
綜上所述,通過對冠心病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基礎之上,施以心理護理能夠獲得顯著的護理成效。顯著提高患者的神經性功能狀態(tài),很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焦慮情緒,并且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