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晰
摘 要:打開塵封的記憶,越過歷史的長廊,去追尋幾百年前的記憶,追溯歷史的本源,領略抗戰(zhàn)時期的長河,感受歲月帶給我們的沖擊。
關鍵詞:歷史 戰(zhàn)俘營 愛國
時間流淌著歲月的痕跡,不變的卻是那永恒的記憶。在學校的統(tǒng)一組織下,我們前往遼源市博物館《共同的抗戰(zhàn)》史料匯展和遼源市戰(zhàn)俘營舊址展覽館,旨在緬懷英雄,亦要在心底種下革命的種子。我們出發(fā),凜冽的寒風呼嘯而過,仿佛吹自蠻荒,凌遲著人們的心。這里記錄著這座小城不堪回首的歷史滄桑,走進展館大門,時光列車仿佛駛回了那個年代,把那段令人發(fā)指的歷史血淋淋地鋪陳在我們面前。[1]
走進展館,我將玩世不恭盡數(shù)收斂,取而代之的是敬意與肅然。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見證著我黨在血雨腥風中的成長歷程:或是尖刀刺進胸膛時的馬革裹尸,或是戰(zhàn)友有難時的不舍不棄,抑或革命勝利時的三軍開顏……“今日長纓在手,'已然'縛住蒼龍”這里我看到了我們先烈犧牲小我、赤膽忠肝的拳拳愛國心。
走進展館,這里雖是“地獄”的再現(xiàn),寒意料峭;但先烈的赤誠令我亢奮激昂,暖意陣陣。作為土生土長的遼源人,這里承載了我對這座城市最深的記憶。聽講解員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軍在太平洋戰(zhàn)場俘虜盟軍戰(zhàn)俘數(shù)十萬人,在其本土以外共設立了104所戰(zhàn)俘營的本所、分所或派遣所,遼源高級戰(zhàn)俘營是其中之一,是二戰(zhàn)期間日軍秘密設立的專門用來關押美、英等國高級將領和高級文職官員的場所,也是日軍104所戰(zhàn)俘營中關押戰(zhàn)俘級別最高的一個,這里關押過最著名的美國陸軍中將、駐菲律賓美軍總司令喬納森·溫萊特和英軍陸軍中將、馬來西亞總指揮官阿瑟·珀西瓦爾,當時被關押在此的戰(zhàn)俘每天只有少量的食物供應,即使是溫萊特這樣的高級將領也不例外,被解救后的溫萊特將軍瘦骨嶙峋,一只耳朵被打傷,進而失聰。除了肉體上的傷害,戰(zhàn)俘們承受的精神上的痛苦更是無法估量;日軍侵略中國的種種罪行,永難抹煞。
一段塵封的歷史,揭開了一段沉痛的記憶。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生命脆弱的不堪一擊,敦促著我們銘記那段歷史,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珍愛這和平的來之不易。
參觀完市博物館《共同的抗戰(zhàn)》展覽和遼源高級戰(zhàn)俘營舊址展覽館,如果不是親眼看到這些珍貴的照片,用心靈去碰觸歷史的痕跡;我無法感知遼源這座現(xiàn)在這么和平安樂的城市,也受過不堪的魔爪,我們的先輩們在這座城市所遭受過非人的屈辱,也深刻的領悟到日本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給世界人民帶來的空前浩劫。八年抗戰(zhàn),中華民族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個大國的尊嚴,更以自己的犧牲奮斗為抗戰(zhàn)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是我們祖輩用生命換來和平,我們父輩用艱苦換來安康,在這場全民族的抗戰(zhàn)熱潮中,無數(shù)仁人志士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獻給了民族救亡事業(yè),百萬將士流血成仁,千萬民眾流血犧牲,更感受到了這些仁人志士萬眾一心、敢于斗爭的拼搏精神,不怕犧牲、舍身救國的奉獻精神,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自強精神。戰(zhàn)爭雖然勝利了,代價卻重大而又慘痛。
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這種頑強的精神永遠不會隕落,崇高、忠誠和無私,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人們決不會忘記,為祖國犧牲的人們,他們的理想,他們的信念,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今天,我們這一代,很幸運的生活在幸福的新中國,不必吞糠咽菜,不必經(jīng)歷炮火硝煙,可是,這和平歲月,我們要牢記幸福來之不易,無論何時,我們都要牢牢記住這段屈辱歷史,時刻提醒自己,身上肩負著祖國的重任。[2]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面對我們家鄉(xiāng)遭受過得痛苦,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牢牢記住烈士們的鮮血染紅了的國旗,不斷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chuàng)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回顧與展望:中國博物館發(fā)展百年[M].紫禁城出版社,中國博物館學會編,2005.
[2]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