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平
【摘 要】目的:就慢性胃炎患者按照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具體效果進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以對比治療的模式展開,所選病例共計為100例,均為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所接診病例,任取組中50例,以常規(guī)西醫(yī)進行治療,即對照組。余下則需要輔助以中醫(yī)治療,即觀察組。對比治療效果。結果:結合統計可知,在整體治療有效率、腹脹改善用時方面,觀察組均存在有明顯優(yōu)勢,P<0.05。結論:對于慢性胃炎患者按照中西醫(yī)結合的方式展開治療,有助于促使該部分患者得到有效恢復。
【關鍵詞】慢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在臨床常見慢性內科疾病中,慢性胃炎一直存在有極高的發(fā)生率。該癥在病發(fā)早期一般不會促使患者存在有較為明顯癥狀,很難盡早得到確診,而在病癥長時間的影響下,將促使患者出現疼痛、脹氣等癥狀,將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1]。按照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方式對該部分患者進行治療已經逐步在臨床得到推行。本次研究就主要對該治療方案的具體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對比治療的模式展開,所選病例共計為100例,均為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所接診病例,任取組中50例,以常規(guī)西醫(yī)進行治療,即對照組。余下則需要輔助以中醫(yī)治療,即觀察組。分析可知,對照組涉及男26例,女24例,年齡在34—76歲間,中間值為(51.23±1.08)。而觀察組則由男25例,女25例組成,年齡在32—77歲間,中間值為(52.22±1.77)。對比可知兩組無較大差異P>0.05。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以常規(guī)方式展開治療,借助甲硝唑、四環(huán)素對患者體內幽門桿菌進行清除。同時,借助奧美拉唑、雷尼替丁對患者胃酸分泌情況進行改善。同時需要借助鋁碳酸鎂對患者胃黏膜進行保護。而觀察組在本次研究中則需要在對照組的層面上以中醫(yī)治療。 根據中醫(yī)辨證分為: ①脾胃虛弱證,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合黃芪建中湯加減 ,黨參10g、 茯苓 15 g、白術15 g、陳皮10 g、廣木香1 0 g、砂仁6g、黃芪 10 g、桂枝10g、白芍1 0 g、生姜 5g、甘草 3 g;②脾胃濕熱證,方用三仁湯合連樸飲加減,黃連1 0 g、黃芩1 0 g、 白蔻仁1 0g、蒲公英15 g、 生薏苡仁15g、法半夏15 g、茯苓10 g、厚樸10 g、甘草3g; ③肝胃不和證,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5g、白芍 1 0g、枳殼10 g、川芎10g、香附 10g、陳皮1 0 g、佛手1 0 g、蘇梗10 g、延胡索1 5 g、甘草3 g;④脾虛氣滯證,方用四君子湯合 四逆散加減,柴胡15g、白芍1 0g、枳殼1 0 g、黨參 10 g、白術10 g、茯苓 10g、 蒲黃10 g、五靈脂 1 0g、九香蟲10 g、丹參15 g、甘草 3g。取常規(guī)飲用水將藥材浸泡約30分鐘后開始熬制。
1.3 觀察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若患者在用藥后各方面臨床癥狀均得到顯著改善,且結合胃鏡檢查可知,患者胃部炎性反應消失,即顯效。若患者在用藥后,各方面癥狀得到有效改善,且胃鏡檢查發(fā)現,胃部炎性反應面積縮小,即有效,若患者在治療后,各方面癥狀未改善,且存在有更加嚴重的情況,即無效。此外,需對患者腹脹改善用時進行統計[2]。
1.4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與兩組患者有關各方面數據都借助SPSS19.0進行分析,以百分數對計數數據表示,以卡方測定,而計量數據則以均值±標準差表示,t測定,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合統計可知,觀察組腹脹改善用時為(3.15±0.57)h,對照組為(5.74±1.54)h,對比可知觀察組存在有顯著優(yōu)勢,P=0.003,t=8.082。且在整體治療有效率方面,觀察組同樣存在有顯著優(yōu)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下表1。
3 討論
現代醫(yī)學 認為,慢性 胃炎 的發(fā)病主要 與幽 門螺桿菌 (Hp)感染有關 , 以及各種物理 、 化學等有害因素長期反復刺 激。傳統的西醫(yī)治療采用抑殺 Hp、抑制胃酸分泌等方法,并不能完全解除癥狀,且長期服用西藥會產生耐藥和毒副作用。慢性胃炎在中醫(yī)理論中屬于“胃脘痛”、 “痞滿”等范疇,病在脾胃,涉及肝膽。臨床分為脾胃虛弱、脾胃濕熱、 肝胃不和、 脾虛氣滯等證,發(fā)病多因脾胃虛弱,運化不及;飲食不節(jié),脾胃運化失司,濕熱內蘊;肝失 疏泄 ,橫逆犯胃等引起飲食及情志因素對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重要影響。胃居中焦,與脾相表里,主腐熟水谷,以通降為順;脾主運化水谷精微,其氣以升為??;肝 主疏泄, 脾胃升降功能 的正常發(fā)揮有賴于肝氣的條達[3-4]。本研究應用香砂六君 子湯合黃芪建 中湯加減方治療脾 胃虛弱,溫中健脾 ,益氣和胃; 用三仁湯合連樸飲加減治療脾胃濕熱證;用柴胡疏肝湯肝散加減治療肝胃不和證,疏肝理氣,和胃解郁;用四君子湯合四逆散加減治療脾虛氣滯證,健脾理氣,活血化瘀。
本研究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癥狀改善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P<0.05); 。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 胃炎療效確切,癥狀改善更快,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
參考文獻:
[1]劉曉如,肖愛美,戴乾漢,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7,32(16):2398-2399.
[2]趙海燕.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預期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6,29(5):263-264.
[3]劉雪婷,張亞茹.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肝胃郁熱型慢性胃炎的臨床觀察及護理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9):181-181.
[4]錢浩良,蔡紹君,陸曉慶.慢性胃炎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臨床療效評價[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3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