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摘 要】為了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育部推出新一輪課堂改革方案,在我國的部分省份,原課程體系中小學自然,初中理、化、生、自然地理改為“科學”??茖W課與原來的分散學科相比,更加注重學生的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科學是一門極為重要的課程,關系著一個國家科學的未來,發(fā)達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重視科學課程,英國更是將科學課列為三大核心課程之一,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等數(shù)十個國家強化了這門課的主干地位。
【關鍵詞】科學課堂;研究
1導言
本文將從影響科學課堂有效性的因素出發(fā),從提升科學教師素質、加大政策的扶持、合理編排課程、改革課程評價制度等方面逐一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提高科學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2 當前科學課堂低效的原因
2.1 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不足
目前的科學老師,大都是由原來的物理、化學、生物老師來擔任教。教授此課對于原來一直進行分科教學的每一位老師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由于我們的教師都是分科教學體制下培養(yǎng)出來的,每位教師都有先天性的專業(yè)知識或專業(yè)技能上的不足,尤其是要讓學文出身的教師面對物理、化學、生物這些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時,想讓他們在短期內掌握其實驗技能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部分教師在科學課上就出現(xiàn)了除原來所教專業(yè)以外,其他專業(yè)只能照本宣科,甚至讓學生自己看書的情況。演示實驗不能規(guī)范地操作,探究實驗不知如何設計和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等情況,不僅沒有體現(xiàn)出開設科學課整體性、綜合性的初衷,反而因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缺陷導致了教學質量的嚴重下降。
2.2 相關政策力度不夠
轟轟烈烈的新一輪改革開始,但相關部門僅僅是開開會、發(fā)發(fā)文件,真正有利于科學課程改革的相應政策還沒有出臺。如科學課教師工作量的問題,因為由原來的帶單一學科,到同時帶四個學科,除了要重新彌補專業(yè)知識的不足,還要查找有關的資料、準備幾乎全新的教學實驗,以及設計大量的探究活動,這一切對每個老師來說幾乎都是全新的。長期以來,特別是在小學,科學課常常被作為一門副課來對待。一節(jié)科學課僅僅相當于0.8節(jié)主課。然而,上一節(jié)科學課備課時間往往是其它課的3-4倍,導致科學老師的付出和所得嚴重失衡,打擊了科學老師的積極性。
2.3 資金投入不足
上科學課是要花錢的??茖W教育小學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郝京華說:“實施基礎教育階段免費義務教育之后,嚴禁學校向家長收費。為了確保主課,科學課的實驗經費常常沒著落?!雹劭茖W課主要是要進行試驗探究,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從而獲得科學結論,實驗必須要有經費,資金不足,實驗設備得不到滿足,嚴重制約著科學課的正常教學。很多教師開展科技活動靠自己籌資或者學校給的一些非常有限的補貼,許多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無力購買實驗器材,教師進修要自己承擔費用,加之缺乏相應的獎勵政策,很多科學教師是靠一種奉獻精神來工作的。
2.4 課程內容不合理
第一,由于初中科學大都比較簡單,與高中課程設置的銜接不夠,導致學生到高中學習困難。一些教育專家認為,開設科學課的初衷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推行素質教育,大方向是對的。然而,這一改革未能與高中教學、高考對接,顯得有些“冒進”。第二,現(xiàn)行科學課程內容很多是原物理、化學、生物知識的拼湊,內容沒有有機的整合。
3 提升科學課堂有效性的措施
3.1 提高科學教師素質,轉變傳統(tǒng)觀念
由注重老師“教”轉向注重學生“學”。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教師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雖然提出已經很久了,但是在科學教學中很難實現(xiàn),教學過程中往往是以教定學,時間一長,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新課標倡導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強調學法與教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最佳結合,它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實際它要求教師以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情境和方法,從而保證教法與學法改革的同步進行。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講授一個新的知識點時,通過豐富的情景實例,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討論、提出猜想、實驗探究、歸納分析得出結論,從而體現(xiàn)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培養(yǎng)。
3.2 改進教學策略
3.2.1 課前的充分準備
課前準備充分與否,會直接導致課堂效率和教學的成功與否。如果教師對科學教材理解不透徹,忽視了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忽視了材料在建構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將最終導致課堂教學低效的現(xiàn)象。要提前備教材、備學生和備材料。
3.2.2 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指導與調控。
有效的活動編排。在探究活動的安排上,不要追求貪多求全,讓科學探究活動講究形式上的完善,而要追求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科學思維的價值。一節(jié)科學課是不是需要這么多的活動?我們是不是可以選擇一個最有價值的活動深入地把它做好、做足呢?因此,一堂只有40分鐘的時間,我們面對眾多的目標,就要懂得選擇和放棄,活動貴在精而不在多,要深入挖掘“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內涵。
3.2.3 課后拓展活動的指導與反饋
科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科學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設運用科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我們在教學中,總習慣把拓展當作標簽,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說上一句"這個問題我們課外繼續(xù)研究"。但是,我們有多少學生有濃郁的興趣,有這樣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外進行研究?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研究在課外沒有教師指導下,學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教師要么不布置課外探究活動,如果安排了,就應將拓展探究活動落到實處,應加強指導與督促,要有適當?shù)姆答仭0盐覀兊目茖W探究活動真正引向生活,走向社會,以加深對新知的理解、鞏固和應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3.1 提升科學課的地位
科學課之所以被定為副科,因為語數(shù)外是將來高考的重頭戲。在“一考定終身”的現(xiàn)實中,當然是考什么重視什么。教育和教學一切圍繞著應試的指揮棒轉,排斥其它諸如科學、歷史、體育、美術、音樂等非中高考科目,就成了必然選擇。學校能有多少心思顧及科學教育事關孩子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事關國家在國際競爭中的成敗得失?倘若“一考定終身”的現(xiàn)實得不到根本改變,要讓科學受到重視,恐怕很難。
3.3.2 加大對科學課程的投入
興建新的實驗室,因為科學是幾門課程的綜合,單單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是無法滿足科學實驗需要的,而我們現(xiàn)在的學校實驗室,基本都是分開的,要么是物理實驗室,要么就是化學、生物實驗室等,然而科學是一個大綜合,單獨一個學科的實驗室是滿足不了需要的,因此我們興建科學實驗室顯得十分重要。
4 合理編排課程內容
加強科學課程與高中理科課程的銜接,僅以化學內容為例,與原大綱比較,新課標初中化學部分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這需要教師在初、高中教學中進行適當增減。初中教材中出現(xiàn)但要求較低或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沒有出現(xiàn)但屬高考要考的內容,初中教學應讓學生掌握。
5 結束語
所以師生應該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最優(yōu)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整合、協(xié)調、進步與發(fā)展,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從而培養(yǎng)出有較強的求知欲、探究精神、較高科學素養(yǎng)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龐春悅. 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安全意識培養(yǎng)探究[J].現(xiàn)代交際,2016,(15):150-151
[2]徐紅,陳丁堂. 科學課程教師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孝感學院學報,2006,(9):116-118
[3]張良明. 提高科學課堂有效性的探究[J] .新課程研究,2007,(12):146-147
(作者單位:大悟縣禮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