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國
大約1500多年前,《孫子算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這就是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根本不會把雞兔關在同一個籠子里,就算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也不會通過去數頭和腳來計算雞兔的數量,那為什么這樣的一個不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卻能經過1500年的洗禮流傳至今呢,它經久不衰的魅力究竟在哪兒呢?教學“雞兔同籠”問題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么?我通過對“雞兔同籠”的教學,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些膚淺的探究,下面我就來談談所發(fā)現的“雞兔同籠”問題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一、化歸思想的滲透
化歸是指將有待解決的問題,通過轉化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以求得解決。“化繁為簡”就是這一思想方法的運用。
《算經》中“雞兔同籠”問題的數據比較大一些,為了便于小學生進行研究,根據化繁為簡的思想,將原題中的數據修改為較小的數據。如:“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2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以下均以此題為例)這樣在學生掌握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和策略后,再應用于解決《算經》中數據比較大的原題時,更來得簡單容易。
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
“數無形,少直觀,形無數,難入微”。運用數形結合,借助形象的圖形,可以使得某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化,生動化,從而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
三、列表枚舉思想的滲透
用列表枚舉法解決問題,就是把所有的可能的問題答案逐個找出來,再以表格的方式進行整理,利用問題中的已知信息進行驗證,得從而得到正確答案。它是一種非常樸實并且實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例題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雞兔共有8個頭”這一個條件,大膽地猜測“雞、兔各幾只?”并用表格的形式逐一羅列出可能的問題答案,再根據“有腿一共22只”來驗證。
在不斷的猜測、驗證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了“如果總腳數多了,就是兔子的只數猜多了,就要減少兔的只數而增加雞的只數;反之,則應減少雞的只數增加兔的只數?!鄙踔劣袑W生發(fā)現如果“從中間數(即雞兔各4只)開始猜,腳多就多猜雞,腳少就多猜兔?!蹦芨涌旖莸卣业絾栴}的準確答案。這樣的學習過程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同時又滲透了枚舉思想,并不斷地優(yōu)化枚舉策略,進一步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假設思想的滲透
假設思想是將憑借創(chuàng)造性想象,將題中的某個條件假定為與之相近的另一個條件,并從假定條件入手,分析數量關系。假設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合理運用假設法,往往可以使問題化難為易,使解題另辟蹊徑,有利于培養(yǎng)靈活的解題技能。
雞和兔的腳的只數不同是學生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最大的思維障礙,為了消除這一障礙,在例題教學中,假設讓每只雞都長出2只腳來,這樣雞和兔子都有四條腿,這時候假設的情況一共就有8×4=32只腳了,比實際的“22只”多了32-22=10只,所以雞就有10÷2=5只,兔就有8-5=3只。學生對雞再長2只腳的假設非常感興趣,既激發(fā)了探索欲,也使得學生喜歡上這種天馬行空的“假設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古人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抬腳法”,其中也應用了“假設法”。
五、建模思想的滲透
“學生學數學就是經歷數學化過程,就是把數學研究對象的某些特征進行抽象,用數學語言、圖形或模式表達出來,建立數學模型?!苯⒛P褪侵溉藗冊谝詳祵W方式研究具體問題時,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來探究、挖掘具體事物的本質與關系,最終以符號、模型等方式將其中的規(guī)律揭示出來,使復雜的問題本質化、一般化,讓同類問題的解決有了共同的程序與方法。
在例題教學中,假設8只全部都是雞或者全部都是兔,再計算全部是雞或者全部是兔子的腳的總數與實際的“22只”總數之間的差距,最后就可以推算出雞和兔的只數。比如,假設8只全是兔,那么假設的腳的總數有8×4=32只,比實際的“22只”多了32-22=10只,所以雞就有10÷2=5只,兔就有8-5=3只。在解決了“雞兔同籠”問題后,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假設的這一過程,概括提煉解題模型:“雞數=(雞兔總數×4-實際的腳數)÷(4-2)”;同理,用“抬腳法”假設,則可以得出“兔數=(實際的腳數-雞兔總數×2)÷(4-2)”。在抽象出數學模型后,引導學生利用模型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如“龜鶴問題”、“坐船問題”、“答題問題”“捐款問題”等,溝通這些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的聯系,再進一步求解,可以使模型得到的鞏固、擴展,從而促進知識的內化、思想的升華。
以上就是“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法中蘊含的幾種數學思想方法,從上述討論中看出每一種解法中可能蘊含不止一種數學思想。在教學時,既要讓學生掌握解決“雞兔同籠”這一問題的策略,也要滲透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從而提升其思維能力。但切記多種方法不必也不宜一哄而上,應當根據教材、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引導學生充分展示、交流不同的方法,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解答的同時,感悟不同的數學思想。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習的精髓,是將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橋梁,唯獨構建起這個橋梁,才能讓學生在學好數學的同時,又能用好數學,借助數學來服務于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