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朝勇
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已有十幾個年頭,積累了一些關于如何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的經驗?,F(xiàn)擇其重點做一小結,和廣大教育同仁交流。
一、指導學生熟悉課文,理清課文的結構、敘述順序等
針對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課文,一般都比較直觀形象,結構比較單一,條理也較清晰。教師在指導學生背誦之前,幫助學生熟悉這些內容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有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之分。不懂課文的結構、層次,沒有一定的條理,背誦課文時腦中模糊一片,千絲萬縷,靠的就是機械識記,是死記硬背,這樣背誦起來不僅感覺吃力,而且就算當時背下了,也容易忘卻。而在指導了學生熟悉了課文,明白了意義之后再背,效果就好得多。此時,學生頭腦清醒了,條理清楚了,背誦起來便得心應手,水到渠成。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這篇課文,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總述:“我的故鄉(xiāng)在江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钡诙匀欢谓榻B楊梅樹,為介紹楊梅果做準備。第三自然段順勢來了個過渡段,從楊梅樹自然地過渡到楊梅果,也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謹。第四、五、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分別介紹了楊梅果的形、色、味。縱觀全文,第一、三自然段簡潔明了,極易背誦。第二和第四、五、六兩大部分分別介紹楊梅的樹和果實,兩部分并列在全文中,是背誦的重點及難點,兒果實這部分則是重中之重。筆者在指導此文的背誦時,整篇文章的結構分析透徹,使學生思路明晰。實踐證明,學生的背誦效果很好。
總之,在指導背誦之前先指導熟悉課文,是不可缺少的,是整個背誦環(huán)節(jié)的起始環(huán)節(jié)。
二、教給學生一些背誦方法
背誦課文,方法很重要。筆者在指導學生背誦的教學實踐中,在原有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總結出一些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1.大膽嘗試法
翻開書讀十遍,不如合起書來嘗試背一遍。部分學生在背誦課文時,對自己沒有信心,只顧著捧起書本朗讀,不敢嘗試一背,不僅費時,而且效果不佳。只有大膽嘗試,才能在嘗試中總結經驗教訓,找出不足,下一次背誦時才會加以注意和改進。萬一嘗試背誦失敗,再打開書看看也不遲。在嘗試中,可以充分調動腦細胞的活動積極性,使效果事半功倍。所以不要怕失敗,多失敗幾次,文章也就背得差不多了。這種大膽嘗試法曾經在筆者的讀書時代就加以應用,不僅效果好,而且是背誦速度加快。筆者認為,值得交給學生。
2.“隔三差五”背誦法
何為“隔三差五”呢?舉例子來說。今天早晨要背課文《火燒云》,早自習學生就開始進行(當然,在此之前,教師已經指導學生對《火燒云》的結構作了詳細的分析),先把課文朗讀熟練之后,就可以用大膽嘗試法進行背誦了。等到中自習時(或放學、上學的路上)再把文章在心里嘗試背一背,背不好時翻書再看,如此反復1-2遍即可。傍晚放學回家,再嘗試背誦1-2遍;晚上臨睡時,睡在床上背一次,然后閉眼睡覺;一覺醒來,若頭腦清醒,仍可再背一次;第二天醒來,再背一遍。經過如此“折騰”,保證第二天到校,即使一遍不背,也照樣在老師或小組長檢查之時,能笑臉面對,順利過關。當然,有個前提是你每次試背時都能較完整地背下來,最后幾遍已經很熟練。這種方法不但效果好,而且課文背下之后不易遺忘,持久性較好。因其需不定時背誦,且時間次數(shù)較多,故美其名曰“隔三差五”法。此背誦法已得到筆者所帶班級學生們的一致認可,都說效果很好。
3.集體背、分角色背、“開火車”輪流背等多種形式
在學生基本上能背誦課文之后,在課堂上,教師指導運用集體背,男女生分角色逐段或逐句背,小組同學“開火車”“接力”背等多種形式進行背誦,能起到良好的鞏固作用,一些背誦不熟練的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也會背得熟練起來。分角色逐句背效果更好,此法可讓參與的學生思維敏捷,注意力集中,但適宜一些長句子較多的課文,如《海底世界》《李時珍》《燕子》等。
三、給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輔助背誦
去年筆者在指導學生背誦葉圣陶先生的美文《荷花》時,就曾采用此法。因為當時已至立夏。偏巧,學校附近農戶家的池塘里的荷花正在盛開,一片片荷葉碧綠肥厚,美不勝收,清風習習,清香繚繞,令人心曠神怡。此情此景,使筆者忽生感悟,何不放同學們回歸大自然,來欣賞欣賞這片荷塘美色。于是,在《荷花》學習完的第二天清晨,我便帶領同學們來到荷塘邊,要求他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對照課文,背誦課文。同學們興奮極了!呼吸著清晨新鮮的空氣,伴隨著眼前美麗的荷塘,同學們陶醉了!背誦的效果非常好。
當然,并不是所有課文都能創(chuàng)設情境,要視情形而定;另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指導好,明確任務。否則,學生只顧著欣賞美景,而忘了背課文,那就完不成任務,得不償失了。
四、“背”而時習之
嚴格來說,這一環(huán)節(jié)已不是什么方法之談。但是,這也是背誦之中不能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背過的東西,不可能永遠不會忘記。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及時復習,才能使學過的,背過的東西歷久彌新!
筆者以上所述幾點,在教學實踐之中,經過檢驗,切實可行,且效果均不錯。廣大同仁不妨一試,讓學生背誦時有方法可依,不致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