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王穎
摘 要:大家知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 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從內心出發(fā),不走彎路而達到積累知識的最高境界。好習慣就像是我們在沙漠中遇到的一片綠洲,能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培養(yǎng) 習慣 提高 質量
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過反復的訓練,而自然形成的一種近似于意識的心理活動過程。良好的學習習慣指那些規(guī)范的、合理的、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習慣。它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基礎和根本保證。根據(jù)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本人認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隨時積累的習慣,認真糾錯的習慣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一、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語文教學乃至其他任何一門學科教學必不可少的。它是學生質疑問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的好與壞有時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進程。怎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預習中來,也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一個學生,如果他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提出問題,知識的獲取沒有產(chǎn)生過疑問,那么可以肯定地說他對知識的獲取是膚淺的、表面的。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體味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對學習才會產(chǎn)生興趣,才會不斷地產(chǎn)生疑問,又不斷地解決疑難,最終獲得知識,發(fā)展思維。在預習過程中怎樣使學生圍繞所學內容提出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需要有一個訓練過程,根據(jù)經(jīng)驗本人認為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在預習時先解決預習提示里的問題,在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可以放寬要求,讓學生根據(jù)搜集的資料和對課文的理解自己解決,能解決到什么程度就解決到什么程度??梢员A粢庖娫谡n上和同學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提高認識,判定自己理解的對錯,直至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滿意為止。(2)在預習時可以抓課題提問。這一要求無意中縮小了學生提問的范圍,比如指導學生抓重點詞進行提問,如《珍貴的教科書》的“珍貴”一詞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換成別的詞?為什么是“珍貴”的?如”《壯麗的青春》先理解什么是“青春”?“壯麗”是什么意思?怎樣的青春才可以稱得上是壯麗的?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認識到,“問”從“題”開始,從文入手,逐步達到“會問,“善文”,從而形成獨立的質疑問難的好習慣。(3)在預習時,還可以抓課題中的標點符號提問。如“好急了”和“糟透了”課題為什么加引號?“好極了”和“糟透了”是針對什么而言的?“好極了”是誰說的話?“糟透了”是誰說的話,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樣質疑,即能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寫作特點,緊扣課文重點,直擊文章中心。經(jīng)過訓練,無形中可以調動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同時又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經(jīng)過長期訓練和引導,學生漫無邊際的提問現(xiàn)象就會隨之減少。學生預習起來,就會輕車熟路,課堂教學也會輕松自如起來。
二、認真糾錯的好習慣
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都有出錯的時候,就看你怎樣正視自己的錯誤。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認真糾錯的好習慣,在教學中顯得很重要。學生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信息反饋形式。完成作業(yè)對學生來說有著很深的意義:它能提高和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水平和鞏固程度。它能促使所獲得的知識通過形成技能而轉化為能力,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認識到知識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意義。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錯誤,而糾錯對于知識的鞏固和準確掌握知識點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在強調學生必須獨立獨立完成作業(yè)的同時,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認真糾錯的好習慣。根據(jù)經(jīng)驗,對于優(yōu)等生出現(xiàn)的錯誤,可以不用對錯去判定,直接用筆在錯題處作記號,要求改正后再填補批語、等次,可以當全“優(yōu)”處理,這樣讓學生從形式上和心理上同時感悟到“錯了沒關系,改正了還是最好的”。針對學習中上或較差的學生出現(xiàn)了錯誤,在批改時先批改做對的地方,給予肯定后,打上檔次,然后要求改正,改正后在原先的檔次上提高四個檔次,必要的情況下也可當全“優(yōu)”處理。讓學生感悟到:其實自己也不錯,少出錯誤會更好。經(jīng)過長期訓練,學生認真糾錯的習慣就會逐步形成,并在糾錯中不斷進步。從而體味獲取知識的樂趣。
三、隨時積累的好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突出強調了隨時積累的重要性。教師不再只是把知識準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時代要求教師也要時尚,甚至超前。怎樣培養(yǎng)學生隨時積累的好習慣呢?本人認為重點從培養(yǎng)興趣著手。如果學生對積累知識產(chǎn)生了興趣,那么積累知識就變?yōu)閵蕵坊蛘邥r尚了。當前學生手頭各種資料-,一張貼畫,人頭像、水晶膠……等五花八門。作業(yè)本更不用說新潮、花俏了。具備了這些基本條件,教師要求學生按自己的喜好設計自己的積累本,越新奇、越有創(chuàng)造性越好。在交流時,不光看外表,也要比較內容,看內容不光看記得多與少,好與壞,也要看設計。比來必去興趣自然而生,積累順理成章,真所謂“積累無處不在”,古人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這樣對語文教學,學生寫作和應用好處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