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 要】 目的:探討延續(xù)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負面情緒和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本研究選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100例終末期腎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進行延續(xù)性護理,兩組患者均干預6個月,在干預前后對患者負面情緒和生存質量進行記錄比較。結果:入院時兩組患者SAS、HAMD及SF-36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經(jīng)護理,兩組患者SAS、HAMD及SF-36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HAMD及SF-36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延續(xù)性護理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可顯著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同時還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 維持性血液透析;延續(xù)護理;SAS;HAMD;SF-36
文章編號:WHR2018061018
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終末期腎臟病患者治療的重要方法,通過透析,延緩病情發(fā)展及對其他器官的損傷;維持性血液透析雖然延長了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生存時間,但由于患者病程較長、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多、正常社會功能受限且治療費用高等因素,患者多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容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且生活質量較差。延續(xù)性護理是一種院內護理向院外護理延伸的護理形式,目前已經(jīng)在多種慢性疾病護理中取得較好效果;本研究將延續(xù)性護理應用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效果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100例終末期腎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透析時間≥6個月,每周透析次數(shù)≥2次,年齡≥18周歲,意識清楚,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內容及目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內科疾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者及不能配合完整研究者。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26~63歲,平均年齡(43.5±6.4)歲;原發(fā)性疾病:糖尿病腎病33例,慢性腎炎59例,高血壓性腎病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治療方案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向患者及家屬發(fā)放《血液透析健康知識宣傳手冊》,觀察患者病情、透析過程中維護透析通路、對患者進行指導和健康教育,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觀察組進行延續(xù)性護理,具體如下。
1.2.1 建立延續(xù)性護理小組 選取本院血液凈化中心資深醫(yī)師2人和5年以上護理經(jīng)歷的專職護士3人組間延續(xù)性護理團隊,要求組員具備必要的親和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2.2 制定護理方案 責任護士對患者基本情況進行登記,并協(xié)助主治醫(yī)師完成對患者病情、生活質量等各方面的評估,制定護理方案,內容包括疾病及維持性血液透析相關知識、常見并發(fā)癥及處理方式、透析通路監(jiān)測、飲食及運動管理等;主要通過網(wǎng)絡信息平臺(短信、QQ、公眾號、微信)及定期集體上課進行。
1.2.3 定期隨訪及家訪 每周由責任護士負責對患者電話隨訪一次,了解患者一周具體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解答;每月進行一次家訪,和患者進行面對面都通并進行指導干預,重點了解患者心理情況,加強醫(yī)-患-家屬間的溝通,并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幫助患者疏導負面情緒。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干預6個月,在干預前后對患者負面情緒和生存質量進行記錄比較。
1.4 評價標準
負面情緒包括焦慮和抑郁兩方面,焦慮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1]進行評價,焦慮程度與SAS得分成正比;抑郁情況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抑郁程度與得分成正比[2];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量表)從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活力、精神健康、總體健康8個維度進行評估[3],綜合得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5 統(tǒng)計學法分析
本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進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負面情緒比較結果
入院時兩組患者SAS及HAMD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經(jīng)護理,兩組患者SAS及HAMD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及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結果
入院時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經(jīng)護理,兩組患者SF-36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F-36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經(jīng)維持性血液透析,5年生存率可達75%以上;雖然生命時間得到延長,但患者生存質量仍不理想[4]。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生存質量受疾病、并發(fā)癥、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是主要原因之一,會通過影響患者神經(jīng)-內分泌、免疫軸功能,影響患者生存質量。
傳統(tǒng)護理模式只針對院內護理,而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多數(shù)時間是在院外,因此,對患者進行院外繼續(xù)護理很有必要。延續(xù)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它將醫(yī)療和護理服務延伸到社區(qū)、家庭,強調在院外對患者進行持續(xù)的隨訪和護理干預了解患者情況。本研究中觀察組通過組建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小組,對患者進行持續(xù)6個月的護理,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習慣,調整心態(tài),積極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延續(xù)性護理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可顯著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同時還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郭念峰.心理咨詢師(3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7.
[2]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21-166.
[3] Ware J E.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J].Medical Care,1992,30(06):473-483.
[4] 張淵,孟祥龍,張亞玲,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及生存率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3,14(10):88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