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富豪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以前我們往往只重視對學生“寫”能力的培養(yǎng),而常常忽視對學生“說”能力的訓練。當然這種現(xiàn)象和高考指揮棒的導向有關系。歷屆高考,只考書面表達能力,不考口頭表達能力,致使教師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與使命感,使“語”和“文”嚴重脫節(jié),學生說話能力低下。
其實,口頭語言比書面語言,起著更直接、更廣泛的交際作用?,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對人們口頭表達能力,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當前現(xiàn)代科學正向著電腦化、信息化的方面發(fā)展,而信息的輸入、傳遞,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過于有聲語言?,F(xiàn)代通訊、人機對話等方面。要求人們把話說得準確、簡明、達意,那種含糊其詞,佶屈聱牙的口語表達,又如何能適應形勢的發(fā)展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訓練,是必要的。那么,怎樣進行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呢?我認為應注意下列幾點。
一、明確說話訓練的基本要求
根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說話要說普通話,力求發(fā)言準確,吐字清晰,運用恰當?shù)恼Z調,注意句子停頓,控制說話速度,使口頭表達的語調、語脈、語流、語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體。因此說話訓練要求通過以下四關:
(一)語音關。要求學生說普通話,聲音宏亮,口齒清楚,正確地發(fā)音吐字,語氣連貫,表達清楚。
(二)內容關。訓練學生審清話題,明確說話中心,圍繞中心進行說話;善于抓住關鍵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開話題和準確貼切地答話;合乎邏輯地論述問題,發(fā)表見解。
(三)結構關。要求學生“說話”有頭有尾,主旨鮮明,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嚴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這樣,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闡明已見,說服對方。
(四)表情關。要求學生說話時姿態(tài)自然,大方得體,有表情地說話。并處理好語調急緩,節(jié)奏快慢,語氣輕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風趣幽默,這些都要根據說話內容的變化而變化。
二、說話訓練的方法
口頭表達訓練的方法應不拘一格,多種多樣。
(一)朗讀。朗讀可使口語得到嚴格的訓練,是說話訓練的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讀指導課,講授朗讀常識,要求學生讀得響亮、清楚,努力做到準確、流暢、傳情。朗讀內容:包括課文和課外文學作品,主要是散文、詩歌、小說。形式上可采用個別朗讀、集體朗讀、領讀、跟讀、男女對讀、分小組朗讀、接力朗讀、分角色朗讀等等。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潛移默化地把一些優(yōu)美語匯句式,變?yōu)樽约嚎谡Z語庫中的儲備,豐富自己的口語表現(xiàn)力,也可使學生的口齒、聲帶得到鍛煉,從中學到許多說話技巧。
(二)看圖說話。在說話前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并展開想象,完整地表達。材料可選自課內或課外讀物中的插圖,最好選那些場面較大、人物較多、寓意較深的畫面。也可結合課文,讓學生將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中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繪成幾幅圖畫,學生再根據圖畫來復述課文。這樣既訓練了說話能力,又加強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課前三分鐘演講??梢圆欢▽n},不限范圍,采用自由命題的形式,讓學生在課余準備好內容,每堂語文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作三分鐘的演講。材料可選自各種報刊雜志、課外閱讀材料、電視廣播、文學作品,或將一些課文改編成講演稿,或幾個同學聯(lián)合演出根據課文自己改編的小話劇,也可以是耳聞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這樣的演講寓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不但使學生得到鍛煉口才的機會,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能吸取許多課堂上得不到的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一舉多得。
(四)口頭作文。教師可選擇學生特別熟悉、容易思考和組織的題材,讓學生先思考幾分鐘,列出提綱,打好腹稿,然后當眾口頭作文,接著大家評議,互相啟發(fā),取長補短。這是培養(yǎng)學生在公共場所即席說話能力的好辦法,也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五)組織各種比賽。如: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影評、書評、辨論會等。要求學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語音、語調、語氣、語速要有起伏,抑揚頓挫,表情、手勢也要恰當配合,以增強說話感染力。
在進行這些訓練方式的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境,以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
課堂教學中,靈活機動地設置最佳“語境”,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敢于說話,樂于說話的氣氛。教師要始終注意調動和保護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