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平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的差別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出藝術真實是自為的真實,生活真實是自在的真實。同時生活真實又是藝術真實的基礎,藝術真實不能離開生活真實,但是藝術真實又不等同于生活真實。
關鍵詞:生活真實;藝術真實;自在;自為
藝術表現的是現實的生活,很多的藝術類型都是要盡量的表現真實,讓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真實感,但是藝術畢竟是人為創(chuàng)造的一個虛幻的世界,雖然在欣賞的時候它總能給人以“真實”的感受,特別是某些現實主義的藝術作品,讓人覺得似乎這樣的事情、這樣的人物就發(fā)生在自己的周圍。達芬奇曾經有過一個著名的論說:藝術要像鏡子一樣的反映自然。在他看來藝術就是要盡量真實的反應生活真實,要創(chuàng)造出一個“第二自然”。隨著歷史的進步和科學的發(fā)展,藝術逐漸的多元化,出現了很多新的藝術類型和藝術風格,出現了各種風格的抽象主義藝術,藝術表現真實的理論也一度的受到挑戰(zhàn)。
一、真實是生活和藝術共同具有的特征
真實一詞指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的存在,是一個物理的概念。現實的生活和現實的事物是自在的存在于我們的身邊,人們自然的接受它的存在狀態(tài)。人類用眼、耳、口、鼻、舌來認識身邊的這個世界,體會不同的顏色、聲音、味道。自然的真實狀態(tài)是先于人類而存在的,當人類產生的時候自然的世界已經有了自己的形態(tài)。生活的真實感是切實的存在于我們的周圍,這種真實會影響到人們的真實的生活,人們對于生活的真實具有的是切身的體驗,人不能完全的隨著自己的意志而任意的改變它。藝術是表現真實的,蘇格拉底說:“我們應該把真實看得高于一切?!避嚑柲嵫┓蛩够f:“再現生活是藝術一般性格的特點,是它的本質?!彼囆g的表現對象也是真實的,更重要的是藝術能給人以真實的感受,當然這樣的真實不會切身的影響到人們的真實的生活,但是在藝術的欣賞過程中同樣會讓人們體會到真實的感覺。人們會和藝術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為了主人公的命運而牽腸掛肚?!都t樓夢》是古典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其中也有作者曹雪芹自己生活的影子,清朝陳其元在《庸閑齋筆記》中記載有這樣的則故事:“有某賈人女,明艷工詩,以嗜《紅樓夢》,致成療疾(肺?。?。當綿啜(病危將絕)時,父母以是書始禍,投之火,女在床,乃大哭曰:‘奈何燒煞我寶玉!遂死?!睆纳畹恼鎸嵎矫鎭碚f這個商人之女的生活和林黛玉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但是由于作品的細膩描述使得這個女孩認為那就是自己,和黛玉同悲同喜,雖然這種欣賞藝術的態(tài)度并不讓人贊同,魯迅就曾經批評過這樣的做法,他說: “中國人看小說,不能用鑒賞的態(tài)度去欣賞它,卻自己鉆進書去,硬去冒充一個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紅樓夢》,便以寶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據了賈政管束寶玉的身份,滿懷的利害打算,別的什么也看不見了?!北в羞@樣的態(tài)度去欣賞藝術作品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畢竟說明藝術的確是可以給人以真實的感受,甚至于這種真實比現實的生活真實還要強烈,這也正是藝術之所以是藝術的原因所在?,F實主義的藝術作品也正是因為它強烈的真實感使他們更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在和平時代,人們的生活都是平緩的進行著,一生之中并不會經歷多少波瀾壯闊的大事件,也不會人人都有機會去參與某件影響一國的大事件,但是藝術作品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將這樣的事件、情節(jié)、場景真實的、凝練的表現出來,讓人們身臨其金,如同真實的經歷一般,藝術作品因此而獲得了生命。
二、生活真實的自在與藝術真實的自為
生活真實的存在是客觀的,是現實的、切實的存在的,不會隨著人們的主觀而任意的改變。歷史的發(fā)展和科學的進步都是要遵循一定的客觀的規(guī)律,人們要認識這個客觀的真實的世界也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原始人從用只會簡單的使用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到能夠創(chuàng)造出自然界沒有的事物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的,但是在藝術的世界中,就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來創(chuàng)造。所以生活真實的特點表現為一種自在的狀態(tài)。
藝術是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的一個虛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藝術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藝術形象。所有藝術都來源于生活,不是藝術家頭腦中固有的,主觀臆斷的。藝術之所以能夠給人以真實的感覺也是和由于它所表現的對象是現實的生活當中存在的,人們經歷過或者是耳聞目睹過類似的事物,具有相似的情感經驗等等,這樣才會在欣賞藝術的時候產生“共鳴”而體會到真實的感覺。藝術的真實是一種“虛幻”的真實,這樣的真實不會影響到人們切實的生活,這樣的特點在影視戲曲藝術當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戲曲是高度程式化的一種藝術,很多的經典劇目都是根據一些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在傳承的過程中逐漸的加以完善。人們很明顯的就可以辨認出它和現實生活的不同,但是在欣賞的過程中還是會產生真實的感受。會為了劇中人物的命運擔心,感同身受。我國的水墨畫也是一種具有抽象意義的藝術,鄭板橋曾經有過一段很經典的論述:“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舒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愫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睆摹把壑兄瘛钡健靶刂兄瘛痹俚健笆种兄瘛保陂g經過了藝術家自己的加工和技術的水平等等因素的加入,此時的竹和本來的現實生活中的竹子已經有很大的差別了。在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藝術家本人的因素是至關重要的,正是由于藝術家的主導作用使得藝術表現出它的真實性是自為的。藝術作品所表現的真實有不同的形式,有的是真實事件的寫照如大衛(wèi)的巨幅油畫《拿破侖加冕式》,真實的再現了拿破侖在自己加冕之后為王后約瑟芬戴上王冠的場景,在畫面中出現的人物有大主教、貴族、侍女等不同的人物,每個人都刻畫的精細入微,這樣的真實是如同達芬奇說的那樣,“像鏡子一樣真實的表現”;除了這樣的表現形式,還有另外一種,表現的是真實的情緒感受,如愛德華·蒙克的作品《吶喊》,這幅作品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主題,采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在該幅畫作上,沒有任何具體物象暗示出引發(fā)這一尖叫的恐怖。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從人們身邊走過,將要轉向那伸向遠處的欄桿。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似已被他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這一形象被高度地夸張了,那變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畫式的。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系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
三、生活真實是藝術真實的基礎
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藝術的素材和表現對象都是現實生活提供的。古今中西的藝術家們在這一點上是達成共識的,藝術真實是離不開生活真實的。達芬奇認為:藝術要像鏡子樣的反應自然。柏拉圖認為藝術是影子的影子,由于柏拉圖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理式”,也就是說原本就存在一個“理式”,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按照這個理式創(chuàng)造的,是“理式”的影子,而藝術則是影子的影子,因為它表現的是自然的真實。在我國的繪畫理論中,最早的成型的理論著作是謝赫的《古畫品錄》,其中就提出了“應物象形”的要求了,認為繪畫要能夠真實的表現對象,之前出現了很多關于藝術的傳說,例如說顧愷之畫龍而不點睛,點睛之后龍就騰飛而去,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說明當時的繪畫藝術是追求一種活靈活現的真實感的。宗炳一生“眷戀廬衡,契闊荊巫,不知老之將至”,他提出“以形寫形,以貌色貌”的現實主義繪畫原則。在之后的藝術理論中也多出現了藝術要真實的表現生活這樣的論述,唐代的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論,石濤大師的“搜盡奇峰打草稿”。這些理論都包含了藝術要表現真實,要師法自然,不能主觀臆造。但是藝術的真實畢竟不同于生活真實,藝術真實是在生活基礎之上的藝術創(chuàng)造,加入了藝術家本人的想法和思考?!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寓于?!?,藝術之所以能夠為人們所喜愛,能夠不斷的傳承下來,其魅力所在也就是由于它的情感性,能夠表達人們的喜怒哀樂。白石老人說: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貴在似與不似之間。欣賞白石老人的作品便能夠體會到老人的睿智之言,他畫的蝦比起生活中真實存在的蝦要有生命多了?!巴鈳熢旎边€要“中得心源”才能創(chuàng)造出正真有生命得藝術作品,二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既不能完全不考慮真實性而弄出很多令人不解的“藝術作品”,也不能夠照搬照抄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把握好“似”與“不似”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藝術作品。
綜上所述,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是不同的,但是藝術的真實離不開生活的真實作基礎,一個完全不能體會生活真實,沒有生活經驗的人,是無法真正的欣賞藝術的,藝術真實是生活真實的提煉和精華,藝術在被欣賞的過程中給人們帶來真實的情感體驗。但是又要把握好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之間的關系,布洛認為“無論是在藝術欣賞領域還是在藝術生產中,最受歡迎的境界乃是把距離盡量的縮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辈荒苋缤俏毁Z人之女一樣,混淆和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的距離,把藝術真實誤認為生活真實而達到不能自拔的地步,這也不是藝術欣賞的最該境界。
參考文獻:
[1]《魯迅全集 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魯迅.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年版
[2]《鄭板橋集》 鄭板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藝術辯證法——中國藝術智慧形式》.姜耕玉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中國畫論輯要》 周積寅 編著 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
[5]《西方畫論輯要》張弘昕.楊身源 編著 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年版
[6]《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