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平
摘要:聲樂藝術表演作為一門藝術價值較高、審美價值高的藝術學科,主要由聲音技巧與藝術表演兩個要素組成。在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可促進藝術形象的塑造以及感染力的增強。本文將對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的培養(yǎng)對策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聲樂藝術實踐;表演技巧;培養(yǎng)對策
在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作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聲樂表演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在聲樂表演中應確保演奏內容與演奏人員的互動,確保演奏感染力目的的實現(xiàn),為了進一步理解音樂內容表演者應將對音樂內容的理解加入其中,確保具體表演技巧的有效落實,從而達到最佳藝術效果。筆者分別從:聲樂表演技巧主要作用與內容、聲樂藝術實踐中的表演技巧原則、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培養(yǎng)策略,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聲樂表演技巧主要作用與內容
歌唱作為一種最直接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聲樂表演中穿插歌唱賦予了整個表演過程的靈魂與內涵,為確保聲樂表演中表現(xiàn)力及感染力的提升,演唱者應將聲樂表演與形體表演充分融合在一起,從演奏形式與內容方面確保聲樂演奏感染力的提高。
具體在聲樂表演中應確保歌唱與聲樂表演的融合,二者不可分割。歌唱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由感覺神經(jīng)與人的歌唱行為刺激實現(xiàn)精神行為與肌肉行為的有效統(tǒng)一,肌體器官運動變化或各肌體組織間距離運動的變化。經(jīng)相關研究表明,人體視覺系統(tǒng)、聽覺系統(tǒng)與人的肌肉觸感聯(lián)系緊密,通過聽覺刺激可加深人體對表演的印象,并在視覺渠道下實現(xiàn)深化以及提高。
總而言之,加強歌唱與表演間的有效融合可確保藝術創(chuàng)作與聲樂間的融合,從而使觀賞者身心受到刺激從而產(chǎn)生共鳴。據(jù)此為確保聲樂表演效果的實現(xiàn)還需將二者充分結合在一起。
二、聲樂藝術實踐中的表演技巧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表演者在聲樂藝術實踐表演中應遵循真實性原則,所謂真實性原則是指表演者應加強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基于此對表演者自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首先表演者應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與感悟能力。首先應對聲樂作品的詞、曲加以理解,使創(chuàng)作者意圖得以體現(xiàn),并通過表演技巧來對作品進行表達,這便是音樂作品真實性的表現(xiàn)。在音樂作品表達中,表演者應善于應用作品特點,通過眼神、表情、肢體語言來傳達作品情感。
(二)時代性原則
真正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是永恒的,要帶著時代精神的印記,因此在真實性原則基礎上,表演者還應遵循時代性原則,不同時代的音樂風格不同,特點也有所差異,這是由于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對創(chuàng)作者情感造成影響,使作品的歷史性得以呈現(xiàn)。此外在時間的推移下,每個表演者都會以作品本身為基礎對自身情感進行表達,基于這種情況下聲樂作品難免會帶給表演者時代印記。據(jù)此表演者在聲樂表演過程中應以歷史為重要的前提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對作品內涵深入挖掘,并以時代特征方式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確保作品內涵更好地體現(xiàn)。
(三)豐富性原則
眾所周知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但藝術并非是一味照搬現(xiàn)實生活,而是在想象基礎上來對現(xiàn)實生活予以加工、創(chuàng)作和提煉,從而不難看出想象力對于作品藝術性的提升至關重要,據(jù)此表演者在聲樂表演中應秉著豐富性原則,借助想象力推動藝術表演,達到良好的演出效果。
三、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培養(yǎng)策略
(一)感情投入培養(yǎng)
從聲樂本身來看在音樂表演中占據(jù)著重要的部分,同時也是情感傳達的主要方式,為達到更好地表演效果應加大感情的投入,表演者立足于音樂作品本身對其進行二次加工,使其更加完美地呈現(xiàn)到觀賞者眼前。在聲樂藝術表現(xiàn)中情感投入力度與技巧對整個表現(xiàn)效果及質量造成直接影響,情感投入方式的不同對情感是否傳達給觀眾直接決定,據(jù)此加強感情投入培養(yǎng)是一項關鍵的任務,對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的呈現(xiàn)效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
(二)扎實的歌唱技能
除感情投入培養(yǎng)以外,演唱者還應具備扎實的歌唱技能,呼吸、語言、共鳴作為歌唱的基礎,同時也是唱好歌曲的關鍵,換言之演唱者只有打好呼吸基礎方可有效發(fā)聲,使歌曲更加完善地表現(xiàn)出來。就目前來看常見的歌唱方法包括:腹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
以我國聲樂作品為例,這類作品通常具備濃郁的民族特色與地域特點,為了將這類作品更好地表達出來首先學生應對民族聲樂的發(fā)展有所了解,并對各個民族及地域的語言展開學習,如若演唱者在表演維吾爾族歌曲時應對該民族語言以及說話的語氣加以了解,只有這樣才能使聲樂作品的內涵更好地表現(xiàn)出來。
(三)加強對想象力的培訓
在聲樂藝術教學當中想象力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訓是確保聲樂表演藝術效果提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據(jù)此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演唱者在演唱《黃河怨》時,為了達到預期的演唱效果,演唱者首先應對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加以了解,該曲是在我國受日本人大肆侵略的時期,婦女被玷污,百姓遭慘死,在這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歌曲蘊含著婦女的無助與怨恨,基于此方可將這首歌曲的情感表達出來,使觀賞者產(chǎn)生共鳴。由此可見一個聲樂表演者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表演技巧,同時還需具有心理學、文學、美學、歷史素養(yǎng),在厚重的歷史知識上方可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釋放,確保聲樂表演的有效實施。
(四)積極拓展聲樂實踐
在聲樂學習中除理論知識外,還應開展聲樂實踐活動,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來提高演唱者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如若缺乏理論知識的支撐便無法實現(xiàn)良好的表演效果。通過聲樂實踐可將聲樂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其中通過訓練使情感表達與演唱技巧間的關系更加緊密,確保二者的有效融合。此外在歌曲練習中不應局限于一種題材或是自己熟悉的內容,否則難以提高其歌唱水平。
結束語
上述筆者對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分析,為提高演唱效果,還應采取有效的培養(yǎng)手段,通過實施感情投入培養(yǎng)、進行扎實的歌唱技能培訓、加強對想象力的培訓、積極拓展聲樂實踐等手段來實踐,確保聲樂表演活動的有序進行,將作品情感更好地表達出來,聲樂教師要做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的準備,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對聲樂課堂教學新方法不斷探索、實踐,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可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杭天惠.聲樂藝術教學中表演技巧的培養(yǎng)分析[J].普洱學院學報,2018,34(04):103-104
[2]張智群.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的培養(yǎng)分析[J].戲劇之家,2017(22):77
[3]汪敏慧.淺談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的培養(yǎng)[J].大眾文藝,201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