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一、課上精講教材,分層教學
1.武德教育
七至九年級武術教學內容基本分為三部分:基本功、實用拳法基本打法和攻防破解、套路基本技法。學生通過三個部分能夠基本了解武術的三大體系。首先,武術重視武德教育和武德修養(yǎng),武德中講“未曾習武先習禮,未曾習禮先習德”在教學中,我用武術禮儀貫穿始終,通過傳授武術技藝、師生共同提高武德修養(yǎng)和創(chuàng)造好的武德環(huán)境等方法來貫徹每一節(jié)課。
2.課的準備部分
以打法和套路相結合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理解攻防技擊含義,這樣的教學不僅能發(fā)揮武術的健身防身功效,又能起到表演展示功能。課堂中的準備部分形式多樣,有自編的搏擊操,自編操中將武術搏擊中的基本拳法:直、擺、勾拳;基本步法:滑步、跳換步;腿法中的正蹬腿、側踹腿等進行融會貫通。使學生能夠快速融入到武術的搏擊狀態(tài)中。
還有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創(chuàng)編武術健身操的《英雄少年》《功夫青春》其武術操的內容融合了武術套路中的基本技法,有基本的手、眼、身、法、步;形、神、氣、力、攻。簡單易學,并配有動感強烈的音樂口令的節(jié)奏。使學生能夠充分的體現出習武者該有的精神面貌。
另外還有武術的基本功的練習,正踢腿、側踢腿、彈腿、蹬腿、弓步推掌、馬步沖拳、撲步穿掌等等,學好武術的基礎是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底,基本功是我每節(jié)課都離不開的最基本的內容。
3.基本部分的教材內容
基本部分的教學主要有教材中套路的學習(健身長拳、健身南拳、健身短棍等)和實用拳法基本打法和攻防破解(攻防技擊、散打搏擊、及擒拿格斗摔法等)進行綜合性的學與練。,有規(guī)定套路,有綜合格斗,一節(jié)課的最后再有養(yǎng)生功法的調節(jié),武術的三個部分是相通的又是不同的,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三大塊足以展現給學生。這樣不僅完善了武術的教學內容,更能讓學生達到“需要”學習武術。而不是單純的“喜歡”學習武術。
4.基本部分的素質練習
素質練習部分形式也是多樣的,需要習武者有一定的耐力、力量素質為基礎,靈敏協調的身體應變能力為保障,所以單一的體能素質練習效果不佳,素質練習方法多變,繩梯練習對協調靈敏這一方面有一定的功效。另外,我個人認為還要保證學生核心力量的加強。核心力量、協調靈敏性都有了保證,練習起武術來也就不難了。
5.結束部分的放松環(huán)節(jié)
放松部分充分利用武術中養(yǎng)生功法: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以及傳統太極功法,動靜結合、練養(yǎng)相兼,結合音樂循序漸進。逐步的達到調養(yǎng)身心的作用。武術中的養(yǎng)生功法是武術與中醫(yī)的結合,簡單易學且節(jié)奏慢,通過動作與呼吸節(jié)奏的調節(jié),達到內功與外功相結合的效果,有利于氣血運行,所以最后的放松用武術的養(yǎng)生功不僅達到了調養(yǎng)身心的效果,更是將武術中的三大類結合起來進行了教學。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武術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二、課下充實訓練內容因材施教,提高武術技能
我校于2016年,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武術社團,每周四、周五的課后一小時時間進行訓練。但任何體育項目都需要通過持之以恒的磨練,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一周兩次的訓練時間是不夠的,所以,我還會帶著學生抽時間、擠時間的練習,不放過任何可利用的課余時間。通過社團練習,我發(fā)現教師的激情與帶動能力,是完全能夠感染到學生習術的熱情的。
由于學生的身體條件不同,在保證集體訓練項目的同時,依個人身體條件分開教學,力量型的練習刀、棍;協調型的練習槍、劍等。除此之外,每名學生還要學習散打搏擊技法,這樣因材施教,讓學生都有所長。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武術社團的學生也參加了一些賽事,及展示活動并獲得到了較理想的成績。初三的學習是緊張而忙碌的,社團中初三的老隊員,在緊張忙碌的學習中也不會丟掉武術訓練,下課也會迅速歸隊參與訓練,并成為我的教學小助手,積極主動的輔導新隊員。通過社團訓練,使初三學生的體能和基本身體素質都得到了保障,讓初三的老隊員可以一種積極而又輕松的心態(tài)面對體育中考,對中考成績的提高也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在學期末的學校各項社團展示活動評比中,武術社團的評分名列前茅,學生在展示時,臺下的掌聲、歡呼聲不斷。
三、課外培養(yǎng)民族情操,磨煉意志品質
鼓勵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參加課外的武術實習培訓基地的報班訓練,由專業(yè)的教練員執(zhí)教,參加更加系統化的訓練模式,更加有助于促進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實現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
近年來,我國學生體質急劇下降,并且一些青少年的氣質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男孩缺乏男子漢氣概,女孩柔弱轎氣,青少年的追星也變了口味,從八零后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功夫巨星,變成了當下極具代表性的韓風范的小鮮肉。培養(yǎng)何種氣質的青少年是我們國家所需要的,是民族應該傳承的。換來說,什么樣的運動項目是青少年成長中所需要的?我認為武術運動絕對不會培養(yǎng)出來性格懦弱、膽小、性格偏激的孩子。武術的搏擊實戰(zhàn)課可以充分的驗證這一點,武術中講“場上是敵人,場下是朋友”學生通過格斗對抗以武會友,切磋技藝。通過武術搏擊實戰(zhàn)不僅僅是達到防身健體的目的,還能夠磨練學生的意志力、培養(yǎng)其拼搏進取的精神,更能夠促進學生的性格的養(yǎng)成,朝著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方向發(fā)展。有這樣的運動項目相伴,我想在其他方面學生也會受益的。
綜上所述,武術在校園的普及推廣,不僅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校園的武術文化氛圍,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一項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感悟其運動的益處,形成系統、規(guī)模式的教學層次,加強武術傳統文化的宣傳,通過學校武術教師及課外武術培訓基地教練員的共同努力,改變學生對武術單一的認識,將原汁原味的武術課程帶給學生,運用課上、課下、課外多方面的感染學生的民族情懷,從而推動武術運動在校園的普及,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