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倩鈺
摘要:隨著社會發(fā)展速度的加快,建筑行業(yè)的技術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相應的在建筑工程中產生的未知質量問題也會增加,因此,建筑行業(yè)若想得以繼續(xù)發(fā)展,讓建筑工程可以滿足人們的高要求就需要在面臨問題時不斷的實踐,繼而制定出最適宜的對策來應對。
關鍵詞: 建筑工程; 混凝土; 施工; 質量控制
一、建筑工程中對混凝土施工進行質量控制的意義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直接決定著建筑物的結構安全、穩(wěn)定性、使用壽命和用戶使用時的生命、財產安全,繼而也就決定著建筑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對建筑工程而言,控制混凝土施工質量: 第一,可以保證混凝土施工前的質量,如此便可避免施工過程中由于混凝土的緣故導致的質量事故; 第二,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質量,不論是在施工前還是施工過程中均能有效的清除質量隱患,以此來保證建筑工程中的最終施工質量可以達到行業(yè)、使用者的要求。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質量控制
(一)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水泥品質直接對砼穩(wěn)定性與砼強度產生重要影響。水泥種類很多,施工前,要根據設計要求、施工現場的情況和施工要求,選擇適宜強度等級和品種的水泥,明確所使用水泥的使用方法和水泥性能。水泥進入施工現場時,要進行入場檢查,主要查看水泥生產許可證、生產廠家品質試驗報告、是否結塊、質量合格證、生產日期,同時工地實驗室要進行現場取樣,復驗水泥產品質量,必要時進行化學分析水泥的相關參數。砂石作為砼的骨料,也是砼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時,必須對骨料的雜質含量、物理力學指標、砂石骨料儲量進行分析,統籌規(guī)劃開采、加工與儲存等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安排。沙石骨料要進行進場抽樣檢驗,砂石要具有良好的級配,還要保持骨料具有一定的含水率;若砂子中淤泥、粘土含量大于3%,碎石、卵石中大于2%,要先對淤泥、粘土進行清理,方可投入使用。在商品砼生產廠和現場,要對需水量比和粉煤灰細度進行檢查,外加劑要經檢驗試驗合格并具有出廠合格證,以保證砼的產品質量。
(二) 采用科學合理的砼配合比
依據砼的耐久性和與強度滿足設計要求且經濟合理的原則,選擇科學合理的砼配合比。在不同的砼配合比下,對砼抗壓強度、耐久性能、拌合物的性能、抗裂性的試驗結果進行比較,從這些不同的配合比中選擇一個最能保證砼性能優(yōu)異的配合比。摻入外加劑后,對砼進行攪拌,在同一批次的砼里以相同頻率進行樣品抽取,在實驗室進行泌水率、坍落度等性能指標的檢驗,不滿足性能標準要求的砼不可進入施工現場。在保證砼具有一定的和易性的前提下,要依據設計要求和施工需要,選擇合理水泥配合比,合理確定水泥、粗骨料、細骨料、外加劑、水與摻和料等比例。對砼進行攪拌前,要對速凝劑、防凍劑、早強劑、減水劑、膨脹劑、防水劑、加氣劑等砼外加劑的生產許可證、生產日期、產品質量證書進行檢查,并檢查凝結時間、減水率與泌水率等性能指標的檢測報告,若外加劑的質量不合格,杜絕投入施工使用。因施工環(huán)境溫度和原材料變化,都會對砼施工質量產生很大影響,所以要注意在施工環(huán)境溫度和砼原材料產生變化時,及時對配合比進行調整。
(三) 砼拌制的質量控制
嚴格按照攪拌程序進行攪拌,首先投入水泥、細骨料、礦物、摻和料和外加劑,在攪拌機內進行充分攪拌,待這些混合料攪拌均勻后,在加入所需要的水量,砂漿充分攪拌后,在加入粗骨料,繼續(xù)攪拌直到攪拌均勻為止,總攪拌時間要小于3分鐘且大于2分鐘,每個階段攪拌時間要大于30秒。對砼進行拌制時,要嚴格根據試驗室簽發(fā)的砼配合比進行稱量配料,嚴禁擅自改變砼配合比。該過程中要對如下項目進行檢查控制:各種原材料計量的準確性、拌合物的均勻性、和拌和時間,要進行經常性的拌合物均勻性的檢查,每班最少進行2次拌和時間的抽查,以保證砼的拌合時間滿足要求,確保砼得到充分拌和。
(四)砼泵送與運輸的質量控制
采用帶有自卸功能的汽車或攪拌運輸車進行砼的運輸;若想把原材料輸送到現場再開展攪拌,還要使用小型機動翻斗車或雙輪手推車等;使用塔式起重機或砼泵進行垂直運輸砼;當地面運輸砼的數量較少時,可采用手推車運輸方法。但砼強度等級大于C30時,從設備中卸出砼到完成其澆筑,這段時間要在1h內;當砼強度等級不大于C30,施工溫度小于25℃時,這段時間要控制在2h內,當施工環(huán)境溫度大于2℃,這段時間要控制在1.5h內。通常在運輸砼前,管理人員要對運輸線路和運輸時間做出規(guī)劃,若運輸距離太長導致運輸時間太長,砼的性能指數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嚴重影響砼的質量,甚至導致運輸到現在的砼,不能卸載的事故。
三、建筑工程中施工過程中砼的質量控制
(一) 砼入模的質量控制
采用分層連續(xù)推進的方法進行砼的澆筑,間隙時間要小于15h。不可許向模板內側面直沖布料,也不可直沖鋼筋骨架,砼下料高度要小于1m。采用兩側腹板同時對稱灌注方式,確保項鏈二層間筑間隔小于初凝時間。澆筑時自由傾落高度要小于2m,當大于2m時,使用漏斗、串筒、滑槽等器具輔助輸送砼,確保砼不產生分層離析質量問題,當設計沒有特殊要求時,砼的入模溫度保持在5℃~30℃。
(二)砼澆筑的質量控制
進行砼澆筑時,因泵送砼的水灰比較大,砼表面經常會產生泌水現象,為保證砼建筑的整體施工質量,一定要對表面泌水進行清除后,才能進行砼澆筑。在砼澆筑前,監(jiān)理人員必須要進行驗倉,獲得準澆筑證書后,才可進行進倉作業(yè)。對砼進行振搗時,要從下層開始,逐步上移,保證分層砼間的振搗質量,使砼具有一定的密實度,在砼振搗過程中,要防止產生漏振、早振、超振、欠振。
(三)砼后澆帶的質量控制
進行砼后澆帶施工時,首先要保證砼后澆帶兩側的施工質量,防止產生泥漿或砼疏松的情況,采用鋼筋支架分隔砼后澆帶的兩側,由設計人員確定斷面結構形式,可設成階梯縫、平直縫、凹或凸形縫,如用戶對地下室有防水的功能要求,那么該處后澆帶不能設成直槎。當兩側砼澆筑完成 2 個月后,進行后澆帶施工,事業(yè)早強或補償收縮砼,同時摻入微膨脹劑,以對砼的收縮性能進行補償,其強度要高于兩側砼強度一個等級。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設置后澆帶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現澆鋼筋砼結構產生溫度裂縫和收縮不均勻裂縫,在板、墻、梁等部位,預留臨時施工縫,暫時把建筑結構分成若干個部分,這些結構產生內部收縮后,在對施工縫進行澆筑,從而把這些部分連成一個整體結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 建筑工程行業(yè)目前的技術水平已經有所提升,但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對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提出了更加規(guī)范的要求, 需要建筑行業(yè)不斷提高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專業(yè)性,全面提高建筑質量,從而滿足人們高水平的居住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榮康.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對策探討[J].山西建筑,2014(19):228-229.
(作者單位:江蘇省節(jié)能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