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開蓉
中圖分類號:D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2-0203-01
根據《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基教一[2016]8號文件精神,本設計將紅色文化與其周邊其他相關文化元素融會貫通、巧妙利用各種資源和環(huán)境,帶領兒童全面參與到參觀、體驗、野營、游戲、個人匯報、討論和總結等活動中,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從小培養(yǎng)學生文明旅游意識,養(yǎng)成文明旅游行為習慣”的目標。
研學行的核心和依靠是“行”,紅色文化研學行,重在“返璞歸真”,重拾那些行動、重建那種感悟才能重構那份感情。這是本策劃的命脈所在。
出發(fā)前前置課程《我要做個小紅軍》,引導孩子們了解整個研學行過程,作好準備。背誦毛澤東詩詞《長征》等歌頌長征的詩篇。
1.第一天主體課程《不做石家軍第二》
(1)在前往安順場途中,引導員統(tǒng)一向學生介紹在安順場要解決的問題:
安順場記錄了哪兩個歷史事件?
太平軍和紅軍,分別在此發(fā)生了什么?
為什么他們遭遇了不同的命運?
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2)帶領學員參觀翼王亭和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向英雄敬獻花圈,表達對英雄的敬仰、感激之情,表示將用自己的行動,建設好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告慰先烈在天之靈。
(3)將學員拉到得妥鎮(zhèn),向磨西鎮(zhèn)徒步進發(fā),徒步兩個半小時,大約行進十公里(從得妥到磨西10.8公里),最后到達磨西鎮(zhèn)。途中引導員向學員講解一切看到的事物,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依據隨時看到的民居、生產、生活方式等,由引導員擇有典型特征的事物,講解當?shù)仫L土人情、民族、民俗、宗教、禁忌、特產、山川(地質、地貌、河流、山脈、氣候)、動物、植物、主要生產方式、主要生活方式、經濟、建筑、典故、精彩地方話等,贊嘆大自然的雄偉和美麗,贊嘆不同從文風俗的獨特魅力,贊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苦卓絕。其間分組背誦毛澤東詩詞《長征》。
(4)留下思考題:
怎樣才能不做石家軍第二?
當?shù)氐娘L土人情與我們熟悉的有什么不同?
為什么會有這些特色?
是什么力量造就了這些獨特的人文和自然風景?
人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應該注意什么?
(5)引導員帶領學員參觀磨西鎮(zhèn),參觀中要始終把握:感受民族文化,享受不同文化的精彩和內涵,把八十年前的破敗茅草屋和現(xiàn)在的繁華、富饒、美麗相比較,感受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偉大成果,感恩先輩的艱辛付出。
晚上的磨西是個美麗、神秘、有情調的地方,非常值得夜游或組織團隊搞些夜間活動,引導員應當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團體活動,建議使用流水學習法,通過喚醒熱情、培養(yǎng)專注力、直接體驗、分享感悟四個步驟,完成如《動物肢體扮演》、《動物線索游戲》等與動物密切相關的游戲,把當?shù)赜械膭游锘蛑参镔Y源,做成游戲內容;也可根據學員情況,開發(fā)軍事主題游戲、對抗性質游戲、韜略游戲等游戲過后,要立即用適當?shù)姆绞?,促進學員立即分享對此活動的體驗。
(6)隨后安排整體露營,引導員帶領“站崗”的同學輪換負責通霄值守。
露營是當年紅軍長征中為了避免騷擾群眾,主要使用的宿營方式,這也是紅軍所“播種”的革命精神,是長征獲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元素,它激發(fā)了群眾對紅軍的信任和支持。所以,整個研學行過程中,引導員和學員都整體露營,促進孩子們找到“真紅軍”的感覺,得到更深刻的體驗,對紅軍長征有更深切的理解,增進這些孩子對軍隊、對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認同、接受和愛。
2.第二天主體課程《徒步磨西古鎮(zhèn)》
(1)帶領學員“像紅軍過雪山一樣”,以海螺溝冰川為依托,親自到雪地行走四個小時,體驗紅軍翻越大雪山的艱難。
(2)徒步到達三號營地,體會當年紅軍翻越大雪山的情景,嘗試尋找冰面湖、冰面河、冰裂縫、冰蘑菇、冰洞、冰橋等冰面景觀。打開學員眼界和知識局限,讓他們得到完全不同的自然現(xiàn)象的沖擊,幫助孩子們欣賞我們美麗的祖國,愛上這片美好的土地。
(3)中午在途中用自己帶的自熱米飯就餐,餐后將自己產生的垃圾隨身攜帶,到有垃圾桶的地方統(tǒng)一投放。培養(yǎng)學員節(jié)約、環(huán)保、自律的意識和習慣。
(4)下午進入原始森林參觀體驗,體會紅軍在原始森林中的行進方式。
(5)全體乘車前往滬定,車上,引導員引導學員思考:
紅軍缺衣少食,長途奔襲,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人困馬乏,槍彈不足,憑什么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憑什么解放全中國?
長征精神是什么?
作為21世紀新一代學生,應該從紅軍長征精神中,汲取什么樣的營養(yǎng)?
把這些精神的力量,如何運用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交際、家庭關系中?如何運用到未來建設國家的活動中?
(6)天黑前到達滬定,安排野營。
(7)晚上,聽滬定當?shù)赜H歷居民講述紅軍強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的故事,分析為什么紅軍能夠得到所有群眾的支持,能夠成功渡河、翻越大雪山,解讀我們應當如何緬懷先烈,如何繼承紅軍精神,如何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和平安寧,把握良好的學習機會,時候準備著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
3.第三天主體課程((飛奪瀘定橋》
(1)組隊參觀滬定城區(qū),到菜市場了解當?shù)匚锂a和生活方式,學員可以少量購買一些有特色的產品,增加對紅色地區(qū)的感情,提升紅色地區(qū)人民的收入,享用這些地區(qū)特有物產的美味、環(huán)保和安全,促使孩子們更熱愛這個特產豐富的國家,如:蘋果、核桃、柿子、柿餅、仙桃、櫻桃、花椒等特產。
(2)徒步經過滬定橋,參觀飛奪滬定橋博物館,向英雄敬獻花圈。
(3)系上安全繩從滬定橋爬過,返回滬定城,增強學員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
(4)過橋以后,在橋頭探討:
如果我是指揮官,我將如何指揮奪橋戰(zhàn)斗?
1705年,沒有任何現(xiàn)代機械設備的人們,是怎樣將滬定橋的鐵索拉過河的?
滬定橋的鐵索為什么經歷百年不銹?
“飛”奪滬定橋的“飛”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本次研學行,通過三天的參觀、體驗、徒步、探討和兩個晚上的野營,促進學員理解太平軍失敗和紅軍成功的關鍵因素,學習紅軍的光榮傳統(tǒng)和偉大奉獻,立志做個具有紅軍精神的共產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全體成員徒步十公里,既良好體會當年紅軍雨夜行軍的困難,又充分接觸當?shù)厝宋娘L情、深度接觸祖國的大好河山。引導員和學員從滬定橋爬過,促進學員理解紅軍、熱愛紅軍、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熱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熱愛現(xiàn)在安定團結的社會、珍惜現(xiàn)有生活和學習條件的人。這些活動鍛煉了身體,磨煉了意志,增強了學員吃苦耐勞的能力和堅毅剛強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