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余梅
認知語言學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語言學科,其從出現至今就一直是現代語言學所研究的重要課題。翻譯作為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得到社會了廣泛關注,從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關于認知語言學翻譯觀已經基本確立。認知學翻譯觀可以給翻譯教學活動給予較新的一種理論模式,其對翻譯能力培養(yǎng)可謂有著很大的意義。
一、認知語言學翻譯觀
認知語言學翻譯從根本上認為翻譯就是把實際體驗當成主要背景的參與者,所擁有的互動作用當成作為重要的認知基礎,在參與者了解源語言所擁有意義的基礎上,盡可能把目標語言所含有的意義充分展現出來,在譯文中最大程度上來呈現作者所想要敘述的認知世界。另外,更加強調認知與體驗之間存在的制約作用,更加注重作者、作品與讀者或者翻譯者之間存在的互動關系,追求實施解釋意義與翻譯所具備的和諧性。認知語言學主要是把體驗哲學作為基礎,通過認知語言學視角去看待翻譯,和傳統(tǒng)的翻譯觀相比較,其突出了翻譯中主體所擁有的認知活動在實際翻譯過程中所產生的表現。從根本上來講,認知語言學翻譯觀承認了認知活動能夠對翻譯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其認為得到的譯文就是體驗與認知的重要結果,并且有明確了翻譯者作為主要認知主體還有遭受到其他翻譯主體的影響。這也反映出了,認知語言學翻譯觀盡管承認了在翻譯活動中認知活動的客觀存在,但是還要求翻譯者一定要最大程度上體現出原本所要闡述的客觀世界認知。
二、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目標
在翻譯活動中比較重要的主體就是翻譯者,翻譯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翻譯能力,這個目的也已經成為了翻譯領域中的普遍共識。有研究學家指出,翻譯能力所擁有的核心就是分析和重組原文本的重要能力,其包含了語言與語言技巧的使用能力。但是,這里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分析原文本不單單是為了對原文本中所含有的語言代碼或符號進行分析,而是要深入了解并分析原本文中所擁有的思想與認知,掌握作者所擁有的客觀世界認知與思維活動是怎樣利用內容來呈現出來的。這也就是說,翻譯處理不但是原文本中的語言,更加重要的是為了呈現出原文本所想要描述的世界?;诖?,翻譯能力就是具有一定綜合性和整體性的寬泛概念,其包含了諸多內容。首先,翻譯能力就是翻譯者認知能力的重要體現,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翻譯者通過自身認知,來理解原文本所想要反映的實際與思想認知。其次,翻譯能力是翻譯者重組原文本世界所具備的能力,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翻譯者自身所具備的創(chuàng)造力。再次,翻譯者要科學合理控制翻譯效果,并且明確翻譯的主要目的,來確定翻譯的基本方法的主要能力。最后,翻譯者還要在實際翻譯過程中擁有自我控制、把握立場等能力,從而來控制整個翻譯過程中,以便實現最初的翻譯目標。
三、認知語言學翻譯觀對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認知語言學翻譯觀來看翻譯,我們就要注意翻譯者在實際翻譯中從體驗、認知與再現的過程。認知語言學中具有較為重要的六個觀點,其中包含了體驗性、多重互動性、創(chuàng)造性、語篇性、和諧型、現實和認知世界。首先,我們認為認知語言學能夠成為翻譯教學模式。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認知語言學翻譯就是從現實-認知-翻譯的過程,其包含了現實、人和文本這三個重要因素。而從認知語言學翻譯觀角度來看待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就可以發(fā)現,傳授語言之間的轉換并不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全部內容,其還應該包含確定自身針對原文本的態(tài)度,這就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原文本所想要呈現的世界。在實際實際翻譯教學內容中,應該讓學生們了解和參與到這個翻譯活動當中,還應該訓練學生怎樣來更好的轉換語言,怎樣處理翻譯中存在的人際關系等。其次,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者是比較重要的體驗和認知主體。基于此,認知語言學翻譯觀就是將翻譯者當成了翻譯活動開展的重要核心和指導者。在這樣的背景下,就不單單局限其自身的語言交換能力,更加注重其擁有著較好的協(xié)調能力與處理能力。所以,認知語言學翻譯觀下的翻譯能力培養(yǎng)就不只是訓練學生自身的語言能力,還從根本上要求學生要發(fā)揮起擁有的創(chuàng)造、人際交往、正確選擇、解決問題等諸多能力。這也是認知語言學翻譯觀所具備的主要內容。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翻譯者作為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紐帶,其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翻譯教學的主要對象就是未來的翻譯者,而認知語言學翻譯觀就對認知活動的主要過程給予了直接關注,其更加強調主體在進行翻譯時所擁有的體驗性與創(chuàng)新性。因此,探析認知語言學翻譯觀與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對翻譯教學活動來說就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