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星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我們初中數學教學也提出了解放學生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過去,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而形成的傳統(tǒng)、滯后的教育學模式已不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下,不少數學中獲得高分的學生,在升入高中后,不適應高中階段的研究性學習方法,數學成績出現了明顯下降的現象,也說明了現在初中數學教學所存在的弊端。因此,運用新課程、新理念優(yōu)化滯后的數學教學方法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在新課程指導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fā)揚民主,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一個情感的交流過程。在教學活動中注意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與實踐。要善于抓住積極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探索,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喜悅,學習的需要得以實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給學生以充分自主的權力,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合理利用課堂結構,優(yōu)化數學教學方式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要對教學目的、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學內容熟悉,同時對時間的把控也應十分準確,切忌盲目性、隨意性教學。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既要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也要給學生以想、說、練的機會。優(yōu)化教學方式,主要是以下幾個傳統(tǒng)教學“誤區(qū)”:
1、重內容講解,輕教材運用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不少教師將教科書僅僅當成學生的習題集,致使學生不會閱讀課本。教師的教學中,不應該僅僅滿足于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而應使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會學”。實際上,教科書通過正文和例題,并結合使用圖表,加強了對教學內容、特點、要求的分析。會使用教材的學生,往往在認識上更深入一層,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時,教科書還能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探索一題多解(證)、一題多變和一題多用。
2、重結果記憶,輕過程教學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應結合具體內容采用“問題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重視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展示。在原有的“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不少教師認為,學好數學就是要將概念、定理、公式記熟。誠然,由于初中數學知識相對較少,上述做法可能對暫時的考試成績有用,但對以后的數學學習卻留下了后遺癥。
3、重機械的“題型分類”,輕知識系統(tǒng)的歸納
目前數學教學上的一大弊病就是進行題海戰(zhàn)術,把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變成了機械的分類式思維技巧的教學與訓練。其結果導致了考試死記類型、硬套解題方法,對變換形式的問題便束手無策。在新課程下,應教會學生知識系統(tǒng)的總結。實踐證明,凡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總是能系統(tǒng)地說出學過的知識系統(tǒng),在解決問題時,往往能進行縱向、橫向的聯系,從而靈活地處理問題。
4、重知識的傳授,輕教學的靈活多變
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注意教學教法的改革。他們錯誤地認為教法的革新是華而不實、嘩眾取寵。其實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能起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將枯燥而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講述得情趣盎然淺而易懂,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不法,教無定法,凡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努力鉆研,培養(yǎng)學生能力從而達到取得好成績的方法,都應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三、加強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
在學習—亡,不小學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主要障礙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諸如學得不好不感興趣,遇到難題,不能迎難而上,缺乏克困難的勇氣,結果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在教學中應重視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
1、運且1青感手段強化自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表現是人們普遍具有的心理傾向,自我表現愿望的滿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強。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和表揚。一般地講,恰當地表揚鼓勵能強化自我效能感。這不僅對表揚和鼓勵的人如此,對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隨著自我效能感的增強,學生的自我表現愿望得以滿足。學生學習興趣也會愈加濃厚。
2、激活每篇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材料,課本是最主要的教材,但學生提問、作業(yè)、試卷、資料也是活生生的教材。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需要,設計出一種新的動態(tài)結構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因為好奇心能驅使學生對新事物產生敏感,容易發(fā)現別人不易發(fā)現的問題。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呢?筆者認為,數學本身就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奇跡。但數學的魅力、數學的奇跡性要靠我們去挖掘、去發(fā)現,也就是說要很好地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使每一篇教材都能活起來。
3、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毅力
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也表現在他們學習過程中,善于獨立地思考問題,能夠有效地應用原有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為此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成就。”同時,在倡導學生積極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學習毅力。在授課中應啟發(fā)學生多提問,放手讓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思考、分析,井進行自我判定。在學生的探索過程中,應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探索喜悅。
總之,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教學活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全而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為目的。
(作者單位:鄱陽縣高家?guī)X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