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才 章斌
摘要:黨的十九大會議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定了國家和黨建設的前進方針,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成果。而高校共青團是平面政治組織中的超大規(guī)模建設,屬于先進青年組織,更是黨堅實的后備力量,共青團作為國家政權和社會建設的主要支柱力,承擔著巨大責任,在實行黨和國家政策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勢力?;诖?,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下,對高校共青團職能發(fā)揮的意義進行研究,主要分為兩大版塊,一是對當前高校共青團職能建設的困境所在進行分析,二是根據(jù)困境發(fā)生的問題進行改善方式的建議提出,以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高校共青團職能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職院校;共青團;意義研究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18)06-0255-02
The significa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Wang Xue CAI,Zhang Bin
(Jiangxi Institut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100)
Abstract: The Nineteen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stablished Xi Jinping's guiding posi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super-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plane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belonging to advanced youth organizations, but also a solid reserve force of the Party. As the main pillar of state power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bears great responsibility and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 and national polici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t is suggested to study the significance of Xi Jinping'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munist Youth League; significance research
引用:王學才, 章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高校共青團職能的意義研究[J]. 數(shù)碼設計, 2018, 7(6): 255-255.
Cite:WANG Xuecai, ZHANG Nin. The significa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J]. Peak Data Science, 2018, 7(6): 255-255.
引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高校共青團職能具有非凡的意義和價值,有助于解決共青團職能建設困境。
1? 當前高校共青團職能建設困境所在
自2018年黨的19大會議召開以來,中國正逐漸進入由習近平引進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代,在此過程中,高校共青團發(fā)揮的作用不可估量,高校共青團是履行黨的19大精神的群團組織,幫助培養(yǎng)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團體,因此,為順應新時代發(fā)展需求,共青團需要加強對自身的功能建設。盡管目前高校共青團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導下已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新時代改革環(huán)境下還存在一些問題。
(1)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變化帶給了高校共青團職能履行一定難度。高校共青團是黨和國家政治事業(yè)的后備軍,當前環(huán)境是中國共產黨政策下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環(huán)境,基于此環(huán)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關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展開的新型要求,因此,宏觀而言高效大思政格局隨著黨的核心價值觀構建而形成。在新時代經(jīng)濟發(fā)展領域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高校學生面對的是比傳統(tǒng)社會環(huán)境更加復雜的環(huán)境,出現(xiàn)許多不同層面思想觀念,例如享樂主義思想和拜金主義觀念的出現(xiàn),導致許多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被動動搖,更甚者出現(xiàn)以西方思想為主要信仰理念的情況,如此情形對高校共青團實現(xiàn)自己職能帶來了較大程度困難。
(2)共青團工作內容和方式的單一性帶給了共青團職能履行一定難度。當前信息技術覆蓋了大學生方方面面,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離不開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和信息技術,使得大學生可通過不同形式對外界事物進行了解。高校共青團是進行思政教育展開的主要聚集處,由于共青團職能發(fā)揮模式較為單一使得其優(yōu)勢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具體表現(xiàn)在:一方面共青團的職能無法通過具體表現(xiàn)與學生真實需求相結合,且高校共青團首先職能就是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由于目前大學生多數(shù)處于就業(yè)困難的環(huán)境下,使得高校共青團工作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職能履行方向,對需要結合實際問題的思政教育而未給予必要重視,因而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認為與自身關系度不高而導致缺乏參與的積極性。
(3)高校共青團群體必要的制度不完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導下的高校共青團群體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才能在面臨亟需解決的問題時給予解決。
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提高高校共青團職能作用措施
2.1? 完善共青團組織隊伍,加強政治站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導下,共青團應充分發(fā)揮自我價值和組織能力,應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建設,首先,高校建設共青團是以團委為中心任務的群體,學生會在此范圍內作為重要的組織架構,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應建設完善的共青團制度,加強高校共青團管理工作,在需要參加團員活動時團員不可在沒有請示的情況下擅自缺席。
2.2? 對共青團職能進行創(chuàng)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領導下,高校共青團職能應充分順應時代特點,創(chuàng)新自身職能特點,切合實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旋律,建設引領制度。著重加強思政教育和價值引導,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核心觀念,制定新型工作體系,并根據(jù)共青團團員建設和多元化機制構建常態(tài)化幫扶政策,結合高校共青團所在的院校制定的幫扶制度,進行學生導師計劃實施,除此之外還有“心理陽光工程”以及“結對幫扶工程”,幫助他們適應大學生活,順利完成學業(yè),積極融入社會。
2.3? 豐富團的工作內容,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以德樹人是高校共青團基礎堅持原則,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貫穿于整個共青團建設和共青團相關活動開展,充分發(fā)揮高校共青團思想領導優(yōu)勢,做好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針對出現(xiàn)的錯誤言論局面應勇于擔當,敢于出現(xiàn)主動發(fā)聲,主動以自己的職能掌控輿論方向,加強高校共青團正面宣傳和引導功能,提高大學生政治意識。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高校共青團職能規(guī)劃方面和工作環(huán)境以及工作對象方面,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清醒看到工作成效“高不成低不就”、干部隊伍“上不去下不來”所蘊含的被學校和學生邊緣化的危機,牢記自己所肩負的重大責任,提高自我評價的及格線,增強落實改革要求的緊迫感、危機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程祖浩.高校共青團職能及其發(fā)揮路徑探析[D].山西師范大學, 2016.
[2]????? 劉佳.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研究的理論焦點和未來走向[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6,2.
[3]????? 包振宇.“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 計算機教育 2014,4(8): 40,41
[4]????? 常梅,李迎秋,李永. “案例驅動”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探索實踐[J]. 計算機教育 2015,11(22):82,83
[5]????? 施吉林,劉淑珍,陳桂芝.計算機數(shù)值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