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倫
摘 要: 由于魯迅先生的勤奮創(chuàng)作,留下了大量文質(zhì)兼美的雜文,使得這種用白話文寫作的文體一躍和底蘊深厚的文言散文并駕齊驅(qū),且成了不少人競相模仿的流行體裁。雜文寫作的成功,實也是雜文寫作用語的成功。雜文步入文學殿堂是因為有其實績的支撐,而魯迅先生的雜文創(chuàng)作則是其中最壯碩的一根支柱。
關(guān)鍵詞: 魯迅雜文 詞語利用 虛詞運用 修辭應(yīng)用
一
由于魯迅先生的勤奮創(chuàng)作,留下了大量文質(zhì)兼美的雜文,使得這種用白話文寫作的文體一躍和底蘊深厚的文言散文并駕齊驅(qū),且成了不少人競相模仿的流行體裁。雜文寫作的成功,實也是雜文寫作用語的成功,從現(xiàn)在的角度看,也許并不值得夸贊,但在文言文寫作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統(tǒng)治階級又將此作為壟斷文化、奴役百姓思想的工具,故要徹底掃除文言文寫作的影響,擺在倡導白話文寫作的先賢面前,則是一個新文體是否能夠立足,并以此改造國家開啟民智,使中國煥發(fā)青春,重新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的重大問題,其難度可想而知,由此白話文的寫作意義早已超越文學本身。推廣并能使大眾接受白話文的語體,需要白話文寫作成功的實績支持,所以魯迅先生的雜文寫作稱得上是篳路藍縷的偉業(yè)。
魯迅先生對于雜文寫作用語的貢獻突出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詞語的利用。
①沿用舊詞。比如“廢然”,意為“沮喪失望的樣子”。《莊子·德充符》:“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薄秹灐ふf胡須》:“他于是廢然而去了,我仍舊廢然而住,自愧無以對‘不恥下問的朋友們?!绷砣纭榜翑 保〝?、腐?。?、“瞀亂”(精神錯亂)、“含胡”(言語不清楚;馬虎、不認真)等。這類詞語在魯迅先生雜文寫作的用語中占比不多,因為魯迅先生對于借用古人的用語豐富自己的寫作詞匯向來很謹慎,更不贊成照抄照搬那些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詞匯。
②釋義組詞。比如“掊擊”,“掊”即“擊”,“掊擊”就是“抨擊”的意思?!稛犸L·估學衡》:“總之,諸公掊擊新文化而張皇舊學問,倘不自相矛盾,倒也不失其為一種主張。”諸如此類的尚有“懼憚”(“懼”即“憚”,“懼憚”就是“害怕”的意思)、“憎厭”(“憎”即“厭”,“憎厭”就是“憎惡”、“厭惡”的意思)、“謠諑誣謗”(“謠”即“諑”,就是“造謠誣蔑”的意思;“誣”即“謗”,就是“無中生有,說人壞話”的意思)等。
③合成新詞,如“嘲罵”,“嘲”和“罵”組成一個新詞,就是“嘲笑和謾罵”。《熱風·題記》:“嘲罵《新青年》的人們,但他們卻另起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目:新文化運動?!逼渌挠小巴棋础保ā巴啤焙汀板础苯M成一個新詞,意即“拖延擱置”)、“懸擬”(“懸”和“擬”組成一個新詞,意即“憑空虛構(gòu)”)、“智識”(“智”和“識”組成一個新詞,意即“智慧見識”)等。
④自創(chuàng)新詞。如“博徒”,現(xiàn)作“賭徒”?!抖鸭ぷx書雜談》:“便等于意在贏錢的博徒了……”又有“豫言”(現(xiàn)作“預(yù)言”)、“豫備”(現(xiàn)作“預(yù)備”)等。更有大量的仿詞,如“擬寡婦”對比“寡婦”而言,“拿來主義”對比“送去主義”而言,“自欺力”對比“自信力”,“人生識字憂患始”對比“人生識字胡涂始”。還有的具有特定的含義,如“三明主義”非“三民主義”,此“三明”是:“這就是文人學士究竟比不識字的奴才聰明,黨國究竟比賈府高明,現(xiàn)在究竟比乾隆時候光明:三明主義?!保ā秱巫杂蓵ぱ哉撟杂傻慕缦蕖罚?/p>
需要指出的是,魯迅先生雜文寫作用語的表達,很多時候喜歡采取排偶的方式,詞語不雷同,又具節(jié)奏感。
①“這人肉的筵宴現(xiàn)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現(xiàn)在的青年的使命!”(《墳·燈下漫筆》)所謂“人肉的筵宴”便是“中國的文明”(舊思想、舊文化、舊傳統(tǒng)、舊習慣),所謂“食人者”便是“闊人”(統(tǒng)治階級),所謂“廚房”便是“中國”(舊制度),“掃蕩”、“掀掉”、“毀壞”在意義上近義,但寫法不同,這樣排比,增強了語勢,加大了批判力度。
②“還有,做醫(yī)生的有秘方,做廚子的有秘法,開點心鋪子的有秘傳,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聽說這還只授兒婦,不教女兒,以免流傳到別人家里去,‘秘是中國非常普遍的東西,連關(guān)于國家大事的會議,也總是‘內(nèi)容非常秘密,大家不知道。但是,作文卻好像偏偏并無秘訣,假使有,每個作家一定是傳給子孫的了,然而祖?zhèn)鞯淖骷液苌僖姟!保ā赌锨槐闭{(diào)集·作文秘訣》)“秘方”“秘法”“秘傳”“秘密”“秘訣”都有“秘”,不過針對的對象不同,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既準確,又多變,通過“秘方”“秘法”“秘傳”“秘密”的鋪墊,強調(diào)作文沒有“秘訣”。
③“沖鋒的戰(zhàn)士,天真的孤兒,年青的寡婦,熱情的女人,各有主義的新式公子們,死氣沉沉而交頭接耳的舊社會……他(指小說中的主人公蕭澗秋)僅是外來的一粒石子,所以軋了幾下,發(fā)幾聲響,便被擠到女佛山——上海去了?!保ā度e集·柔石作〈二月〉小引》)加點的形容詞言簡意賅地勾勒出所指對象的特點,而加點的動詞則將蕭澗秋的不甘、無奈形象地反映出來。
其次是虛詞的運用。不可否認,文言文中有很多文字十分漂亮的篇章,其中文言虛詞的運用功不可沒。例如,被推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師說》開首:“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币浴爸薄ⅰ罢摺?、“也”、“而”、“其”、“矣”、“乎”、“亦”、“夫”、“于”等溝通文意,表達嚴密有序,自有一種舒緩迂回從容不迫的氣度,能夠贏得文人學士的青睞。
作為新文學的雜文創(chuàng)作,面向的受眾不啻騷人墨客,還有廣大民眾。雜文寫作當然要用白話文、大眾語,但不能因此犧牲文語表達應(yīng)有的美感。魯迅先生的雜文寫作,非常重視虛詞(當然是現(xiàn)代漢語意義上的虛詞)的運用。虛詞在魯迅先生雜文的寫作中,不只作為文意表達的襯托,而是作為能讓文意表達層次豐富、結(jié)構(gòu)嚴整的橋梁。正因為如此,所以魯迅先生的雜文寫作并不輸于甚至勝過文言散文的寫作,成為大家認可的寫作范本。茲舉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