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冬
【摘 要】目的:了解支氣管動脈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療中應用的策略及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進行進行TAE治療的患者一共90例,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支氣管動脈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結果:在介入栓塞治療前行支氣管動脈CTA檢查中共查出病變出血動脈110支,實際介入手術中找到出血動脈并成功進行栓塞治療動脈共120支,術前支氣管動脈CTA檢查診斷準確率為91.67%(110/120)。結論: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療中應用支氣管動脈CTA能夠較為準確地了解患者動脈出血位置,對于手術的進行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具有臨床意義,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支氣管動脈CTA;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療;支氣管動脈造影
【中圖分類號】R3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070-01
大咯血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危急癥狀,患者極易出現(xiàn)窒息或者失血性休克等癥狀,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脅,因此對于大咯血病癥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就十分重要。根據(jù)相關研究和臨床實踐可以知道,使用經(jīng)支氣管動脈栓塞(TAE)對大咯血患者進行治療具有止血迅速、微創(chuàng)以及保留患側肺功能等優(yōu)點,因此在臨床中的使用比較廣泛,并且得到了患者以及醫(yī)師的認同[1]。但是隨著目前多螺旋CT(MSCT)設備的改進,CT血管造影(CTA)目前被廣泛應用與臨床各種動脈血管疾病的診斷之中。本文就對支氣管動脈CTA在介入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效果進行了回顧性研究,詳細內(nèi)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進行進行TAE治療的患者一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6.25±3.14)歲。所有患者在進行介入栓塞治療前先進行支氣管動脈CTA檢查,然后在進行栓塞治療后一周對患者再次進行支氣管動脈CTA檢查。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2 方法
(1)設備及檢查方法
設備選擇:由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的螺旋CT;
掃描范圍:患者肺尖至肺底;
掃面參數(shù):掃描層厚為1.25mm,重建層厚則為0.625mm;掃瞄時使用高壓注射器經(jīng)患者右肘靜脈對患者注入對比劑碘海醇;注射速率保持在3ml/s左右,注射量則保持在70ml到90ml之間;
結果分析:將掃描結果送至相關工作站進行處理,使用容積再現(xiàn)(VR)技術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術進行患者病變血管進行有效的三維重建工作。
(2)患者手術方法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采用平臥方式臥于手術臺上,對患者的心電、血壓、血氧以及心率等數(shù)據(jù)進行監(jiān)控,如果患者出現(xiàn)異常情況要進行及時處理。在進行消毒后在患者的雙側腹股溝區(qū)域放置手術巾進行保暖,然后在患者右側腹股溝穿刺點進行局部麻醉后,對患者的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在患者穿刺部位置入4或5F動脈鞘。將PIG導管置入患者第四胸椎水平處行胸主動脈造影,了解患者的支氣管動脈的開口位置,并根據(jù)患者的支氣管動脈的走形選擇合適的導管對患者進行造影檢查;明確患者出血動脈位置后,使用微導管超對患者進行選擇插管進入出血動脈內(nèi),然后根據(jù)相關結果選擇使用聚乙烯醇顆?;驈椈扇Φ人ㄈ麆颊哌M行栓塞治療,當患者出血動脈血流停止時,再次對患者進行造影復查,確認治療效果。手術結束后,拔出導管,通過壓迫穿刺點進行止血。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術前支氣管動脈CTA檢查結果,與介入術中實際檢查結果進行對比。
2 結果
進行回顧性研究患者共90例,在介入栓塞治療前行支氣管動脈CTA檢查中共查出病變出血動脈110支,實際介入手術中找到出血動脈并成功進行栓塞治療動脈共120支,根據(jù)結果對比分析顯示,術前支氣管動脈CTA檢查診斷準確率為91.67%(110/120),詳情可見表1。栓塞治療后80例患者進行支氣管動脈CTA復查顯示治療效果較好,所有已栓塞支氣管動脈栓塞效果良好。10例患者并未進行支氣管動脈CTA檢查。術后一年對90例患者進行隨訪調(diào)查90例患者均未復發(fā)咯血癥狀且為截癱、腦梗塞等嚴重并發(fā)癥出現(xiàn)。
3 討論
在臨床中誘發(fā)大咯血的原因有很多,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外傷或者醫(yī)源性損傷等,都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大咯血癥狀,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使用TAE治療大咯血具有止血迅速、創(chuàng)傷小和保留患側肺功能等優(yōu)點,其對于患者身體和健康的影響十分低,因此目前在臨床中的使用較為廣泛[2]。但是在進行TAE治療前需要對患者出血處進行確認,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治療,減少治療的過程和問題,目前臨床中使用的DSA檢查由于容易出現(xiàn)出血血管的遺漏,逐漸被支氣管動脈CTA檢查所取代[3]。
支氣管動脈CTA檢查能夠直觀有效地顯示患者出血血管部位的位置、開口方向以及出血血管的走向,并且相較于介入動脈造影在對出血動脈開口處狹窄以及血管走向迂曲患者的檢查中,支氣管動脈CTA具有更加明顯的優(yōu)勢。在本次研究中,支氣管動脈CTA檢查準確率可達91.67%,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并且在80例患者的復查中能夠取得有效的復查結果。
綜上所述,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療中應用支氣管動脈CTA能夠較為準確地了解患者動脈出血位置,對于手術的進行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具有臨床意義,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笪彬彬, 趙衛(wèi), 姜永能,等. 支氣管動脈CTA對介入栓塞治療咯血的指導及應用價值[J]. 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 2016, 4(1):13-16.
[2] 劉建軍. 支氣管動脈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當代醫(yī)學, 2016, 22(35):33-34.
[3] 吳昱, 王宏輝, 王法, 白彬, 徐偉.支氣管動脈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 12(5):1915-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