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摘 要】目的:研究調節(jié)性T細胞在銀屑病中的作用及機制。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銀屑病患者51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時期來本院健康檢查的人群51例作為對照組。采用流式細胞儀分析CD4+CD25+T細胞、細胞因子的抑制以及增殖情況。結果:觀察組CD4+CD25+T細胞(4.40±0.69)%、IL-10(11.65±1.46)%、TGF-β(2.53±0.78)%,較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銀屑病患者均伴隨調節(jié)性T細胞增殖及免疫抑制能力減弱癥狀,臨床可從該角度入手,對疾病進行預防與治療,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疾病的復發(fā)率。
【關鍵詞】CD4+CD25+T細胞;細胞因子;免疫抑制;銀屑病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037-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銀屑病患者51例作為觀察組,資料如下:男30例、女21例。年齡(15--70)歲,平均(35.25±2.18)歲。同時選取同時期來本院健康檢查的人群51例作為對照組,資料如下:男29例、女22例。年齡(16--71)歲,平均(35.30±2.15)歲。兩組數(shù)據(jù)可對比(p>0.05)。
1.2 納入標準 (1)觀察組患者均符合WHO關于銀屑病的診斷標準。(2)對照組所選樣本均為健康人群。(3)所有入組樣本,均無其他系統(tǒng)重大疾病。(4)所有樣本均自愿參與研究。
1.3 方法
1.3.1 標本采集方法 組織所有樣本于清晨6:30采集肘靜脈血(健側),樣本采集完成后立即送檢。
1.3.2 調節(jié)性T細胞檢測方法 (1)CD4+CD25+T細胞檢測方法:取靜脈血2ml,肝素抗凝。取試管2個,分別加入100μL全血+抗CD4-FITC+20μ抗CD25-APC標記抗體,以及100μL全血+20μmouse γ1APC+ 20μmouse γ1 FITC。于室溫下避光靜置20min,加溶血素,離心,棄上清,加1%多聚甲醛500μL固定,后上機分析。(2)細胞因子檢測方法: 取靜脈血10ml,肝素鈉抗凝。采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加抗CD4-FITC與抗CD25-APC,以及μmouse γ1APC與mouse γ1 FITC,混勻,4℃下避光孵育30min,后加入破膜劑1ml,經孵育及洗滌等處理后,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3)調節(jié)性T細胞抑制與增殖功能分析:取CD3抗體5μg/ml,加入U型板中,100μL/孔,4℃下放置8h。將分選的CD4+及CD25+重懸,37℃避光孵育,并置于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采用流式細胞儀,對細胞的抑制及增殖能力進行分析。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CD4+CD25+T細胞以及細胞因子指標的對比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P<0.05代表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CD4+CD25+T細胞(4.40±0.69)%、IL-10(11.65±1.46)%、TGF-β(2.53±0.78)%,較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3 討論
銀屑病臨床較常見,發(fā)病后,局部皮膚可出現(xiàn)紅斑及鱗屑,對患者生活及工作的影響較為嚴重[1]。目前,銀屑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有研究指出,銀屑病發(fā)病,可能與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及感染有關。本課題從細胞免疫的角度入手,對銀屑病的發(fā)病機制進行了分析。在采集患者血液樣本的基礎上,采用流式細胞儀對患者的調節(jié)性T細胞值進行了檢測。檢測后發(fā)現(xiàn),銀屑病患者CD4+CD25+T細胞(4.40±0.69)%、IL-10(11.65±1.46)%、TGF-β(2.53±0.78)%,較健康人群相比,各指標均有所降低,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提示患者的免疫功能存在異常,患者的調節(jié)性T細胞增殖能力,較健康人群相比,均有所減弱[2]。采用流式細胞儀觀察tTreg細胞以及pTreg細胞的增殖潛能后發(fā)現(xiàn),銀屑病患者上述細胞的增殖潛能,同樣存在異常,表明,調節(jié)性T細胞功能缺陷,是導致銀屑病發(fā)病的主要機制之一。除此之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銀屑病患者調節(jié)性T細胞的IL-10以及TGF-β等細胞因子水平,同樣有所下降,進一步證實了免疫功能異常在銀屑病發(fā)病中的重要作用。T細胞為機體內的免疫調節(jié)細胞,在維持免疫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方面,價值巨大。當各項免疫指標有所降低時,患者機體免疫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同樣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各類疾病發(fā)生、進展,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影響。針對由上述因素所導致的疾病,增強免疫功能是治療的關鍵。有學者單獨選取銀屑病患者作為樣本,對調節(jié)性T細胞與疾病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觀察。與病情較輕者,以及健康人群相比,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通過對銀屑病穩(wěn)定期與消退期患者調節(jié)性T細胞檢測結果的對比發(fā)現(xiàn)。與穩(wěn)定期患者相比,消退期患者的各項指標數(shù)值與健康人群更加接近,提示疾病有所好轉。依那西普為臨床用于治療銀屑病的藥物之一,機制在于,可通過調整外周血T細胞數(shù)量比例的方式,促進病情康復。與治療前相比,采用依那西普治療后,銀屑病患者的外周血T細胞數(shù)量比例往往會有所上升。
綜上所述,銀屑病患者均伴隨調節(jié)性T細胞增殖及免疫抑制能力減弱癥狀,臨床可從該角度入手,對疾病進行預防與治療,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疾病的復發(fā)率。
參考文獻
[1] 張玉麗,王逸飛,張春敏.CD4~+CD25~+調節(jié)性T細胞與Th17細胞在尋常型銀屑病中的表達[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6,32(11):653-656.
[2] 郭曉蘭,鄧列華.CD_(154)與CD_4~+CD_(25)~+FoxP_3~+調節(jié)性T細胞在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意義[J].皮膚病與性病,2016,38(0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