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偃師市人民醫(yī)院(471900)李松輝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5年5月~2017年9月的100例先天缺牙伴不同程度錯畸形的青少年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滿足先天缺牙伴不同程度錯畸形的相關診斷標準,精神正常,患者及其家屬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并排除嚴重并發(fā)癥患者。隨機將10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患者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為14~28歲,平均年齡為(27.6±13.4)歲;文化水平為:11例患者為小學,8例患者為初中,8例患者為高中,23例患者為大專及以上。觀察組患者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為13~29歲,平均年齡為(28.1±13.2)歲;文化水平為:12例患者為小學,9例患者為初中,7例患者為高中,22例患者為大專及以上。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口腔修復治療:首先,應確定患者缺牙的數量、位置等具體情況,并根據患者缺牙等情況,制定特定的修復方案,具體如烤瓷冠、隱形義齒、摘局部義齒等方法進行臨床操作,具體修復體的制作由專業(yè)人士完成。
觀察組患者則采取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具體的內容主要包括:①首先應獲得患者上頜以及下頜牙齒的模型,以及患者側頭顱部位的全景片。②根據獲得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制定其特定的正畸以及口腔治療方案。③并依據已制定好的方案,利用固定矯正器對患者進行正畸治療,可有效為患者矯正牙齒。④對患者進行治療后,并根據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口腔修復治療,具體情況如對照組。
1.3 臨床療效指標 具體的療效判斷標準為:顯效:患者治療后,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口腔功能等恢復正常。有效:患者治療后,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口腔功能等有所改善。無效:患者治療后,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口腔功能等恢復正常等無明顯變化相較于治療前甚至惡化。(公式: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口腔功能、語言障礙等恢復時間進行對比分析。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數據,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0%(48/50)、80.0%(40/50),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口腔功能、語言障礙等恢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口腔功能、語言障礙等恢復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口腔功能、語言障礙等恢復時間比較
先天性缺牙是臨床口腔科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其發(fā)病率也在不斷增加,人們也開始更加關注和重視該疾病。臨床研究發(fā)現,此疾病的發(fā)病人群主要為青少年[1],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臨床研究發(fā)現,口腔修復治療對于先天性缺牙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但并不能根治。因此,采用正畸治療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矯正牙齒,并有效保持患者牙組織的健康,有利于口腔修復對正畸治療后達到良好的保持效果[2]。本研究中,觀察組、對照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0%(48/50)、80.0%(40/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口腔功能、語言障礙等恢復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通過對先天缺牙伴不同程度錯畸形的青少年患者提供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利用矯正器等工具對患者進行矯正,并在正畸治療后實施口腔修復治療,可從根本上達到患者需求,改善牙齒美觀及恢復語言功能。
綜上所述,為先天缺牙伴不同程度錯畸形的青少年患者提供正畸聯合口腔治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效提高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時間,讓臨床療效顯著提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