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保健中心(471000)高斐
1.1 基礎信息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8月的尿道下裂患兒68例均分為兩組,各34例。研究組的年齡3~14歲,中位年齡為(7.82士4.97)歲;參照組年齡3~15歲,中位年齡為(7.99士5.03)歲。兩組基本信息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流程 參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完成手術后加強會陰部的清潔,同時予以飲食指導。研究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①排便護理。由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兒進行排便的訓練,之后在臀部下方放置便盆。此時護理人員閉嘴將鼻聲發(fā)出,讓患兒進行模仿,閉嘴后用力排便。②心理指導。患兒的年齡較小,受到手術創(chuàng)傷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會表現出多種不良心理,需協(xié)助家屬對患兒進行安撫。③引流管的護理。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需對引流液顏色、量嚴密觀察,若出現異常需立即上報主治醫(yī)師。若尿管內排出絮狀物,需立即通知醫(yī)生,進行尿常規(guī)和尿培養(yǎng)的檢查。尿管內可見絮狀物或尿內大量沉渣,需對尿管進行適當擠壓,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尿管堵塞。此外,還需囑咐患兒加強水的攝入,并定期檢查引流管的固定狀況。對家屬進行普及,讓其對引流管使用必要性充分掌握,并對其嚴密關注,防止出現受壓和脫落。定期將引流袋予以更換,在此期間需在無菌條件下操作,位置需在恥骨以下,避免尿液回流引發(fā)二次感染[1]。④用藥指導?;純菏褂玫乃幬镄柙卺t(yī)囑下服用,這樣不僅可以使血藥濃度得以維持,同時可以使膀胱感染發(fā)生率顯著降低。若患兒的年齡在5歲以上,術后出現陰莖勃起,并且伴有煩躁和好動等癥狀。護理人員需在睡前予以乙烯雌酚,使用劑量為2mg,若患兒的哭鬧情緒較為嚴重,可予以少量地西泮。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需做好家屬的解釋工作,講解口服藥的作用,從而獲取其信賴。⑤疼痛干預。通常情況下,置管后會因為膀胱痙攣引發(fā)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加之手術創(chuàng)傷的刺激會使疼痛感加重。因此,護理人員需在醫(yī)囑條件下合理使用藥物,同時配合冰敷,使充血減少的同時可以使疼痛得以緩解,同時使痙攣次數得以減少。⑥飲食指導?;純菏中g后需加強蛋白和維生素的攝入,若患兒伴有營養(yǎng)不良,可配合靜脈補液,如:氨基酸和脂肪乳劑等,加強水的攝入,保持大便通暢[2]。若患兒伴有便秘可予以開塞露,從而使病情得以緩解。值得注意的是,患兒排便不得過度用力,避免出現支架管周圍漏尿。
1.3 指標的判定 對研究組、參照組患兒不同護理后的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次數進行比對,之后比對兩組患兒的切口愈合情況和尿瘺發(fā)生率,最后做好數據的統(tǒng)計。
1.4 卡方和t值的檢驗 將數據輸入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切口愈合情況和尿瘺發(fā)生率的表現形式以(%)為基準,組間予以x2檢驗,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次數的表現形式以均數(±)標準差為基準,組間予以t值檢驗,P<0.05,則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附表 護理干預和常規(guī)護理后的首次排便時間和排便次數
2.1 切口愈合情況和尿瘺發(fā)生率 比對兩組術后切口愈合率,研究組94.1%高于參照組的73.5%;從尿瘺發(fā)生率來看,研究組2.9%對比參照組23.5%降低更為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首次排便時間和排便次數 比對首次排便時間,研究組短于參照組;從排便次數來看,研究組少于參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附表。
通常情況下,術后若出現便秘會引發(fā)切口裂開和出血,會提升感染發(fā)生率,對切口愈合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通過對患兒進行排便的指導,飲食護理,可以保證大便通暢,從而使直腸內大便刺激得以減少。結果表明,實施護理干預的研究組,切口愈合情況優(yōu)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參照組,尿瘺的發(fā)生率降低也更為顯著。此外,從首次排便時間和排便次數來看,實施護理干預的研究組更優(yōu),足以證實了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
綜上總結,小兒尿道下裂術配合護理干預,可縮短排便時間,顯著降低尿瘺發(fā)生率,可在臨床上進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