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453000)王利紅
有研究報道,全面護理干預應用于多種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本研究將全面護理干預用于肺癌術后患者,旨在探討其對肺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肺葉切除術的7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37例,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齡55~86歲,平均年齡(62.58±5.84)歲;觀察組38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齡54~88歲,平均年齡(63.21±5.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采用圍手術期全面護理。全面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入院當天,由責任護士負責介紹病房環(huán)境及疾病相關知識,全面評估患者,了解其心理變化及生理上的不適,指導患者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為手術做準備;②指導患者完善相關檢查,告知呼吸功能鍛煉的相關知識并指導行功能鍛煉,與患者多溝通交流,關注患者情緒的變化,動員患者家屬幫助排解不良情緒及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③手術前一天,給予心理指導及術前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需準備的物品、手術的大致時間及流程、術后可能存在的不適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囑家屬當晚留陪,降低患者的焦慮恐懼感;④手術當天,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妥善固定引流管,觀察藥物的作用,告知患者家屬照護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行呼吸功能鍛煉的時間及方法并督促患者鍛煉;⑤術后1~3天,指導患者繼續(xù)行呼吸功能訓練,與醫(yī)生溝通后告知后續(xù)治療的方案,舉例說明治療效果較好的案例,增加患者及家屬信心;⑥患者出院前給予出院指導,告知化療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指導患者應對方法,為患者及家屬增強信心。
1.3 觀察指標 入院當天及出院當天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負性情緒進行評估,SAS、SDS分值越高說明負性情緒越嚴重;出院當天用QLQ-C30量表及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對生活質量和住院患者滿意度進行評估,QLQ-C30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滿意度調查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滿意度更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用(±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患者SAS、SDS得分情況的比較(±s)
附表 兩組患者SAS、SDS得分情況的比較(±s)
注:*表示與入院當天比較P<0.05;#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S A S S D S入院當天 出院當天 入院當天 出院當天觀察組(n=3 8) 5 8.2 5±4.8 6 4 2.5 6±3.9 4*# 5 5.1 2±4.2 2 4 4.5 4±3.8 9*#對照組(n=3 7) 5 6.9 8±5.2 6 4 9.6 8±5.4 9* 5 4.9 8±4.8 9 4 9.8 6±4.2 1*
2.1 兩組負性情緒的比較 入院當天兩組患者SAS、SDS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出院當天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得分均低于入院當天,觀察組患者SAS、SDS得分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2.2 兩組生活質量及住院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65.59±8.96)及住院滿意度(96.45±1.89)均高于對照組(59.89±12.54)、(93.69±2.26),比較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癌患者大多為老年男性患者,由于呼吸系統(tǒng)隨衰老出現(xiàn)退行性變化,加之疾病、手術等原因導致其肺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減弱。肺葉切除術后常出現(xiàn)肺炎、肺不張、急性呼吸衰竭等一系列并發(fā)癥,有研究表明,60歲以上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5.9%[2],術后疼痛、對疾病的恐懼等原因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對患者后期恢復不利。肺癌圍手術期的指導對患者早日康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幫助患者生理上盡快恢復,也關注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中,圍手術期采用全面護理干預的患者SAS、SDS得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QLQ-C30及住院滿意度得分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這說明全面護理干預對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住院滿意度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圍手術期全面護理干預比常規(guī)護理更能幫助減輕肺癌手術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住院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