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五三中心醫(yī)院(450042)陳潘潘 張海華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A、B組,每組48例。A組:年齡25~66(35.4±3.1)歲;病程1~5(3.2±1.2)年;B組:年齡24~66(35.7±3.1)歲;病程1~6(3.5±1.2)年。研究納入對象經(jīng)超聲、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慢性盆腔炎。
1.2 方法 A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護理期間應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并告知患者用藥注意事項和盆腔炎預防的相關知識,如多食用新鮮蔬果,注意經(jīng)期、產(chǎn)褥期衛(wèi)生,做好避孕工作等。B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措施有以下幾點:①心理干預: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病因、治療方法等,使其對此更多認識,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增強患者及其家屬的治療信心。②治療護理:治療期間應注重細節(jié)化護理,言語溫和,動作輕柔,詳細告知患者注意事項。③癥狀護理:叮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受涼,并給予患者相應的鎮(zhèn)痛藥物。對于睡眠質量不佳的患者,可在睡前進行熱水泡腳和按摩等。④預防護理:告知患者嚴密觀察白帶的變化狀況,同時保持會陰部干燥、清潔,避免用熱水或肥皂等清洗外陰,勤換內褲、不穿緊身、化纖材質的內褲等。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遵醫(yī)行為比較(n,%)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HP評分對比(n,±s)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HP評分對比(n,±s)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A組對比,bP<0.05。
組別(n=48) 時間 疼痛 精力 睡眠 情感 社會活動 軀體活動A組 干預前 51.3±4.1 45.8±4.2 24.7±1.8 21.2±1.4 20.2±1.6 31.0±2.8干預后 31.7±2.4a 27.4±2.3a 19.4±1.7a 18.2±1.2a 15.5±1.3a 20.6±1.7a B組 干預前 51.1±4.2 46.1±4.0 25.1±1.9 21.4±1.1 20.4±1.5 31.4±2.6干預后 25.8±2.7ab 22.3±2.2ab 14.7±1.5ab 14.8±1.0ab 13.2±1.0ab 14.8±1.8ab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遵醫(yī)行為狀況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計量數(shù)據(jù)用(n,%)和(±s)表示,組間對比差異用x2和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的遵醫(yī)行為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遵醫(yī)行為狀況無明顯差異(P>0.05),B組護理后的遵醫(yī)行為明顯優(yōu)于A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的NHP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的NHP評分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B組護理后的NHP評分明顯低于A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2。
慢性盆腔炎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常見性婦科疾病,主要指女性內生殖器或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炎等。慢性盆腔炎治療后,容易反復發(fā)作,給患者造成生理、心理上的不良影響[1]。而慢性盆腔炎反復發(fā)作,需要患者反復就醫(yī)治療,影響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和治療依從性。因此,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于改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遵醫(yī)行為有重要意義[2]。本次研究以慢性盆腔炎患者為對象,通過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結果顯示B組護理后的NHP評分、遵醫(yī)行為改善狀況都明顯優(yōu)于A組,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遵醫(yī)行為。主要原因在于綜合護理干預是以患者為中心,強調護患關系,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同時向患者詳細介紹有關疾病的知識,能加深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護理積極性。
綜上所述,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既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遵醫(yī)行為,適合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