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寧,劉 暢
(1.湖北省武漢市第八醫(yī)院(武漢市肛腸醫(yī)院)痔2科,湖北 武漢 430010;2.湖北武漢市第八醫(yī)院(武漢市肛腸醫(yī)院 )外1科,湖北 武漢 430010)
痔瘡為肛腸疾病類型之一,可發(fā)于各個年齡段人群,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臨床上大多選擇以手術治療痔瘡,但術后出現排尿排便困難的幾率很大,并極易對患者的病情恢復造成影響。故本次研究旨在對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痔瘡術后排尿排便困難的效果進行分析總結。
研究中納入50例對象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痔瘡術后患者,將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為: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為31-47歲,均值為(38.16±5.92)歲。觀察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為28-49歲,均值為(38.97±5.3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比較不存在差異,P>0.05。
對照組:依據患者病情實施各項基礎護理,包括為其講解病情相關知識,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出現異常時即刻告知醫(yī)師做對癥處理。
觀察組:依據患者病情、身心及社會等方面情況實施個性化護理:(1)術前護理。1.誠懇、耐心的與患者溝通交流,對其情緒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并予以適當的心理疏導,為其詳細講解病情及治療轉歸等方面知識,引導并指導患者宣泄不良情緒,改善其負性情緒及心理壓力,使患者以高度依從性配合各項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2.告知患者術后容易出現排尿排便困難的情況,教會患者在床上排尿排便,使患者對術后相關并發(fā)癥情況有著心理準備,并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1];(2)術后護理。1.患者疼痛感強烈時按醫(yī)囑給藥止痛,并叮囑患者要少飲水,以防止膀胱過度充盈而出現尿潴留的情況,告知患者術后4h可適當飲水。2.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用熱毛巾熱敷患者的腹部與會陰處,并可叮囑患者去廁所時聽水龍頭的流水聲,并在術后8h、肛門排氣后進流質/半流質食。3.術后24-48h則可讓患者逐漸過渡為正常飲食,叮囑患者飲食均衡、營養(yǎng)豐富、少吃多餐,禁忌辛辣、生冷等刺激類食物。4.教會患者鍛煉提肛肌,如果患者痛閾值偏低,則叮囑其排便之前溫水坐浴-幾分鐘,告誡患者不可較長時間抑制排便,對肛門周圍情況密切觀察[2]。
護理質量以本院自擬患者對各項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包括五個項目,各項目總分值為100分,得分值與護理質量呈正相關。
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獲各項臨床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至排尿時間為5.35±2.09h、至排便時間為40.17±16.42h,對照組為7.11±2.43h、61.73±6.68h,觀察組術后至排尿、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分均高,護理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質量 [±s,分]
表1 護理質量 [±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就醫(yī)環(huán)境 基礎護理 專業(yè)技能 服務態(tài)度 綜合服務觀察組 95.79±2.17a 95.76±3.49a 95.13±2.45a 97.24±2.04a 96.57±3.15a對照組 82.91±3.54 85.35±3.07 83.03±4.61 84.78±2.06 85.22±3.42
痔瘡為直腸、肛緣靜脈血管淤血或者曲張所致的靜脈團,臨床上多見患者便血或者疼痛、內痔脫垂與便秘等不良情況,因手術方式治療徹底、見效快,則大多數患者均選擇手術治療,但術后發(fā)生水腫、感染或者出血以及便秘的問題在所難免,故而予以痔瘡術后患者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關鍵。
臨床上常用的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予以患者各項基礎護理,其護理工作的展開是依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僅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護理干預,并未涉及患者身心及社會等方面需求,故而所獲臨床護理效果欠佳,加上現代人對精神層次的追求提出更高要求,亦可見多數患者對常規(guī)護理工作并不滿意。個性化護理是隨著現代化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衍生的護理模式,此項護理模式強調依據患者的病情及身心、社會等方面需求制定護理措施,以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及心理壓力,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面對自身病情及治療,并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病情轉歸;再通過排尿刺激、熱敷以及排尿反射訓練、飲食規(guī)劃、排便干預等護理措施,使患者的排尿排便困難得以顯著改善,病情亦可有效康復[3]。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至排尿、排便的時間均短,護理質量亦高,上述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痔瘡術后排尿排便困難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