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娟
(蘇州市立醫(yī)院東區(qū),江蘇 蘇州 215000)
食管癌臨床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吞咽困難,首先是干質食物難以下咽,繼而為半流質食物難以下咽,最后水及唾液咽下也十分困難。本次研究將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收診治的食管癌患者20例作為研究樣本,探究多途徑延續(xù)護理對食管癌患者術后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F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收診治的食管癌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食管癌,行手術治療,排除嚴重器官性疾病等因素干擾,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6:4,年齡為52-84歲,平均年齡為(67.43±1.24)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5:5,年齡為51-82歲,平均年齡為(65.44±1.65)歲。
對照組采用以往最常應用的護理模式,觀察組選用多途徑延續(xù)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工作,多途徑延續(xù)護理周期為一個月。多途徑延續(xù)護理模式包含四個階段,在實施護理操作之前,護理工作人員需要為每一位患者創(chuàng)建一份健康檔案。第一階段從患者術后開始,直至出院后第一周內,這一階段主要對患者進行術后護理、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護理工作;第二階段為患者出院后的第二周內,這一階段主要針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干預護理;第三階段為患者出院后第三周內,這一階段主要針對患者進行術后并發(fā)癥預防護理工作;第四階段為患者出院后第四周內,這一階段需要將患者個體化癥狀進行總結整理,解答護理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其中第一至第三階段的多途徑延續(xù)護理工作需要借助電話隨訪完成,第四階段可以采用電話隨訪、郵件隨訪及座談會等方式實現。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結果、營養(yǎng)狀況。
采用SPSS18.0軟件對試驗中產生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數分別為7例、9例,有效率分別為70%、90%,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更好(P<0.05)。具體情況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對比
就本次實驗結果來看,給予對應護理模式后,觀察組中營養(yǎng)狀況表現為良好患者比例相較于對照組對應數值,提升趨勢顯著(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營養(yǎng)狀況比較[例數(%)]
食管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每年全世界因食管癌致死病例超過三十萬人,且不同國家發(fā)病率、死亡率不盡相同,我國作為世界上食管癌發(fā)病率極高地區(qū)之一,且男性人群發(fā)病率遠高于女性[1]。食管癌的誘發(fā)因素眾多,主要包含以亞硝胺為主的化學因素、以真菌為主的生物性因素、某些微量元素(如鋅、氟、鐵、鉬、硒等)及維生素長期攝入量不足、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遺傳因素[2]。多途徑延續(xù)護理是一種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護理模式,能夠有效彌補醫(yī)療資源匱乏的狀況,同時對改善醫(yī)患關系具有積極作用[3]。多途徑延續(xù)護理的目的并不在于為出院患者提供長時間的護理服務,而是協助患者及其家屬提升自我護理意識及自我護理能力,將循證醫(yī)學作為基礎依據,指導患者完成相關護理內容,主要包含用藥指導、飲食干預、康復訓練等[4]。
本次研究表明,在治療效果方面,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數分別為7例、9例,有效率分別為70%、90%,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更好(P<0.05);在營養(yǎng)狀況方面,給予對應護理模式后,觀察組中營養(yǎng)狀況表現為良好患者比例相較于對照組對應數值,提升趨勢顯著(P<0.05)。
綜上所述,針對食管癌患者術,采取多途徑延續(xù)護理模式,療效確切,患者營養(yǎng)狀況改善效果好,降低營養(yǎng)不良情形發(fā)生的可能性,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