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升 李琦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yī)院泌尿外科 山西 運城 044000)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是目前常見的疾病之一,患者臨床常表現(xiàn)為尿頻、夜尿增多、排尿困難等。目前對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療主要是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但該手術方式存在術中、術后出血以及電切綜合征的風險。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剜除術的治療效果與傳統(tǒng)治療療效相似,但其出血問題比較嚴重[1],如何減少出血量,改善手術療效已經成為目前臨床治療的關鍵點,本研究主要探究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剜除術患者在圍手術期短期口服非那雄胺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確診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行經尿道前列腺雙極等離子剜除術的患者106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以上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56例,年齡61~83歲,平均(72.8±10.5)歲;對照組50例,年齡 60~85歲,平均(71.7±12.0)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前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前相關指標比較(±s)
分組 例數(shù) 年齡(歲) 前列腺體積(ml) 殘余尿量(ml) 最大尿流率(ml/s) IPSS評分(分) QOL評分(分)實驗組 5672.8±10.545.7±12.871.0±5.87.1±5.819.8±3.44.5±0.9對照組 5071.5±12.047.8±8.958.0±22.47.3±4.020.1±2.94.3±0.8 t 1.220.7821.981.520.6171.6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s)
分組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出血量(ml) 術后最大尿流率(ml/s) IPSS評分(分) QOL評分(分)實驗組 5645.7±16.199.4±17.849.8±13.415.6±8.08.4±1.72.5±0.8對照組 5058.2±17.32145.3±22.785.0±19.714.7±9.28.5±2.02.7±0.5 t 2.2363.15929480.8430.2840.55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剜除術(TUERP)治療,術前進行常規(guī)檢查,手術由經驗豐富的醫(yī)生執(zhí)行,選擇司邁牌等離子電切鏡。操作如下:將電切鏡的功率調160W,電凝功率調至100W,采用等滲沖洗液進行尿道沖洗。等離子電切環(huán)點切方式切開精阜近端的尿道粘膜找到增生的腺體組織和外科包膜間的間隙,將增生的腺體沿外科包膜的方向向膀胱頸逆推剝離,邊剝離邊止血。對于側葉遠端近精阜處的黏膜組織,采用以上手術方式在5點和7點方向剝離,與中葉黏膜于12點匯合,最后切斷12點處進入膀胱的纖維黏膜索,保留部分腺體與膀胱頸的外科包膜相連。止血,沖洗膀胱,留置尿管,術后常規(guī)治療。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術前及術后2周聯(lián)合非那雄胺(商品名:保列治)口服治療,5mg/次,1次/天。
1.2.2 觀察指標及計算方法
(1)前列腺的體積測量
經直腸測量前列腺的橫徑、縱徑、前后徑并計算體積。計算公式:V=π/6×橫徑(cm)×縱徑(cm)×前后徑(cm)。
(2)術中、術后失血量計算
采用堿羥高鐵血紅素法,通過用分光光度法比色計算沖洗液中血紅蛋白濃度(血紅蛋白濃度(g/L)=吸光度值×349.7),計算失血量[2]。術中失血量(ml)=沖洗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g/L)×收集的沖洗液量(L)/術前患者血紅蛋白濃度(g/L)×1000。
(3)其他指標
觀察記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前殘尿量,手術前后的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和QOL評分等指標。
兩組患者術前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如表1所示。
手術指標及術后指標比較見表2。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除術(TURP)是目前治療BPH的金標準,但患者常出現(xiàn)術中及術后出血等并發(fā)癥。導致TURP術中出血原因是由于前列腺腺體較大、增生血管較多、背膜穿孔、靜脈竇被切開等,而術后出血常見于術中止血不徹底、腺體殘存、血痂脫落等。研究表明TURP術后創(chuàng)面為機械與電灼混合傷,術后炎癥水腫反應較重,加上長期尿液刺激,受損的創(chuàng)面完全上皮化需2~3個月時間。而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剜除術(PKERP)區(qū)別于傳統(tǒng)TURP在于它通過改變切割方法,在包膜內完整切除了前列腺組織,從而較少破壞前列腺的解剖結構,從而減少術中出血、降低術后復發(fā)率、縮短手術時間短。目前,隨著PKERP臨床應用的普遍化,BPH已逐漸成為治療金標準而取代了TURP。
非那雄胺具有合成4-氮甾體激素的作用,其主要通過選擇性和競爭性的抑制5a-還原酶阻止睪酮向雙氫睪酮轉變,有效抑制前列腺中細胞的增殖,促進細胞凋亡,從而縮小前列腺體積,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手術風險[3]。增生的前列腺組織內含有大量的血管活性成分,在手術操作過程導致出血,非那雄胺可以抑制前列腺組織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表達,以減少術中、術后BPH患者的出血問題,其療效可以恰如其分的應對近年來研究表明的術中出血較多可能與前列腺組織內血管密度增高的猜想。因此,非那雄胺能預防和減少BPH行PKERP手術術中或術后的出血。柳建軍等通過檢測患者前列腺標本中CD34、Bcl-2、增殖細胞核抗原和VEGF的表達,結果發(fā)現(xiàn)在患者術前5~7d服用非那雄胺,其前列腺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內面積會明顯減少,表明術前服用非那雄胺不僅可以減少血管數(shù)量,還可以收縮部分微血管。本實驗研究通過將術前、術后服用常規(guī)劑量非那雄胺2周與未服用非那雄胺的兩組患者進行常用統(tǒng)計指標的對比,結果證實BPH患者行PKERP圍手術期口服常規(guī)劑量非那雄胺2周能顯著減少術中、術后出血量及沖洗液用量,并能縮短手術時間[4]。
因此,我們認為非那雄胺是BPH患者行PKERP手術圍手術期的有效輔助用藥,具有顯著減少術中、術后出血的療效,可明顯降低手術時間及手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