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李家民(通訊作者)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骨科 江蘇 徐州 221003)
臨床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引起腰腿痛的一種疾病,通常情況下,大多數(shù)患者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緩解癥狀,采用腰椎骨盆牽引方法進行治療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中仰臥位牽引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其不會對患者呼吸造成嚴重影響,而且可以使患者處于舒適、放松狀態(tài)[1]。但是,牽引期間屈髖或者伸髖是否會影響治療效果仍需進一步探討。本次研究主要針對本院接收的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仰臥牽引時屈髖與伸髖位治療效果進行分析,以下是詳細報告。
將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接收的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62例納入至本次研究中,根據(jù)患者不同入院時間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分別是31例,伸髖組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數(shù)量比為16:15,年齡最大59歲,最小32歲,均值(43.58±2.34)歲;屈髖組中,男患與女患數(shù)量比為17:14,年齡最大60歲,最小31歲,均值(43.67±2.35)歲,兩組患者年齡及性別等基礎資料未見明顯差異,統(tǒng)計學無意義(P>0.05)。入組標準:①經(jīng)過MRI或者CT檢查之后,被明確診斷為單純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②腰腿疼痛癥狀首次發(fā)作或發(fā)作兩次及以下的患者;③與患者充分溝通后,自愿采用非手術保守治療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及心理疾病不能配合牽引治療的患者;②存在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牽引治療的患者;③存在認知、意識及言語障礙患者;④合并腰椎管狹窄的患者;⑤合并腰椎滑脫或者腰椎不穩(wěn)的患者;⑥腰腿疼痛癥狀發(fā)作三次及以上的患者;⑦經(jīng)MRI或CT證實有腰椎間盤脫出或者椎間盤突出鈣化的患者;⑧合并其他不宜牽引治療因素的患者。
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在自愿的前提下簽署了知情研究協(xié)議書。
1.2.1 牽引設備 應用本院電腦牽引治療床進行牽引。牽引速度設置為每分鐘240mm,治療預置時間為0~60分鐘均可;預置牽引力為(1~970)N左右,根據(jù)患者具體癥狀進行調整;牽引方式:通過間歇牽引或者連續(xù)牽引。
1.2.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應用本院電腦牽引治療床進行治療?;颊哌x取仰臥體位,固定患者骨盆帶及胸廓,在患者感覺適中即可,間歇方式,預置時間通常設置為30分鐘,中間間歇時間為1分鐘。以患者耐受力為依據(jù),對初始牽引重量進行設置,通常情況下,設置為40kg±15%,嚴禁超出患者體重,以患者呼吸及疼痛等為依據(jù)對牽引重力進行調整。在此基礎上,屈髖組在牽引過程中,將墊枕置于雙膝下方,確保髖屈曲低于15°,腰椎伸展處于牽引床面以下。伸髖組幫助患者將雙腿伸直,對于腰椎位置及髖關節(jié)位置不進行特殊要求。
為了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兩組患者均需要強化治療。予以腰腿疼痛位置中頻電療,時間通常為30分鐘,然后對腰部實施中等熱量超短波,時間為20分鐘。
對兩組腰痛狀況及疼痛評分進行分析,腰痛狀況應用Fairbank JC“腰痛病情計分表”進行判定,疼痛評分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判定[2]。
同伸髖位牽引組相比,屈髖位牽引組Fairbank JC指數(shù)及VAS評分更低,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下表1。
表1 分析兩組患者Fairbank JC指數(shù)及VAS評分(±s)
表1 分析兩組患者Fairbank JC指數(shù)及VAS評分(±s)
分組 例數(shù) VAS評分(分) Fairbank JC指數(shù)伸髖組 315.63±1.8223.68±9.47屈髖組 314.12±2.0116.15±7.58 t 3.1013.456 P 0.0030.001
仰臥屈髖位牽引又被稱為腰大肌牽引體位,相關研究表明,該體位有助于分離椎間隙后部,而且未同步改變椎間隙前部,所以,在該體位下實施牽引可以將前縱韌帶張力保持下來,與此同時,可以將髓核擠壓的椎間孔擴大,分離其與硬脊膜及神經(jīng)根的接觸,為治療神經(jīng)根創(chuàng)傷性炎癥的修復提供有利恢復環(huán)境[3];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在VAS評分及Fairbank JC指數(shù)方面,屈髖牽引組均較伸髖牽引組更低,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
綜上所述,仰臥屈髖位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較伸髖位牽引效果更優(yōu),其不僅可以使患者總體腰腿疼痛感受得到更優(yōu)改善,同時也在患者局部腰痛癥狀改善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費用方面也有很好的控制,在臨床中值得推廣,此外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牽引治療中,標準化與個體差異化的把握控制還有進一步研究和完善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