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科 彭洪(通訊作者)
(重慶市璧山區(qū)人民醫(yī)院 重慶 402760)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內科高發(fā)疾病,可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Hp感染是90%以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根除Hp感染可促進潰瘍愈合,顯著降低潰瘍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目前“四聯(lián)療法”是較常采用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方法,根除率約可達到80%,但由于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的原因導致部分患者依從性差,根除率低,因此尋找一種既能降低“四聯(lián)療法”副反應,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又能提高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促進十二指腸潰瘍愈合的新療法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來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這些患者被我院確診為經胃鏡檢查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十二指腸潰瘍,13C尿素呼氣試驗檢查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所選的時間段為2018年7月—2018年10月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所選例數為80例。將他們隨機分開為兩組,這兩組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例數相等,為40例。在觀察組中,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2例,年齡最小的歲數為19歲,最大者為60歲,平均年齡為35.5歲;在對照組中,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23例,年齡最小的的歲數為18歲,最大者為59歲,平均年齡為34歲。這些患者均未經過幽門螺旋桿菌根治療法,且知情同意。排除近2周使用過抗菌藥物,已接受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合并全身感染、惡性腫瘤者。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對照組患者:對照組給予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20mg/次,口服,2次/日,8周;阿莫西林1g/次,口服,2次/日,14天;呋喃唑酮片0.1g/次,口服,2次/日,14天;枸櫞酸鉍鉀膠囊220mg/次,口服,2次/日,14天。
(2)觀察組患者: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酪酸梭菌活菌片,700mg,口服,3次/日,14天。
(1)治療后2、4周門診復診統(tǒng)計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2)治療結束后4周13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對照組、觀察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3)治療后8周行胃鏡檢查評價總有效率,胃鏡檢查潰瘍面消失,瘢痕形成為治愈標準。潰瘍面縮小≥50%為有效標準,<50%為無效標準,總有效率為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使用t檢驗進行計量資料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 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n)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n(%)]
近年來研究顯示益生菌具有抑制Hp生長的作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能夠耐受胃酸進入患者腸道,在腸道內分泌酪酸,酪酸可促進腸粘膜再生和修復,進而消除炎癥、營養(yǎng)腸道[2-3]。同時此藥可促進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腸道有益菌的生長、繁殖,減少氨、胺、吲哚等腸道毒素的產生及其對腸粘膜的毒害,從而恢復腸道菌群的平衡,維持腸道內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恢復腸免疫功能和正常的生理功能[4],從而促進十二指腸潰瘍愈合及減少傳統(tǒng)四聯(lián)療法副反應,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觀察、分析使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聯(lián)合 “四聯(lián)療法”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及胃鏡檢查十二指腸潰瘍評估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變化情況,酪酸梭菌活菌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十二指腸潰瘍的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酪酸梭菌活菌片“四聯(lián)療法”是一種適應于基層的既經濟,療效又好、副作用少的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十二指腸潰瘍的新方法,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