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 要:高中階段歷史教學中應用“故事化”的教學方法,可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緩解歷史課堂中產(chǎn)生的學習壓力。文章重點探討了高中歷史教學特征,并從故事化教學模式應用的角度,提出了幾點高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措施,為高中歷史教學任務的落實營造合適的課堂環(huán)境。在“故事化”教學方法的幫助下,學生的歷史綜合成績將會得到進步。
一、高中歷史教學特征
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相比于初中,所需要學習的歷史知識內容更多,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在學生記憶中很容易出現(xiàn)錯亂。教師需要掌握這一教學特點,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來加深學生上課印象,避免學生將歷史事件中的內容記混淆。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中選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而且還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探索出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并且更高效地記憶知識點。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習,需要學生在專業(yè)知識與人文素養(yǎng)兩個角度上共同進步提升,形成符合當前教學內容的學習方法。歷史學科故事化教學在高中課堂中的應用屬于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符合高中歷史學習特征,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趣味性課堂,使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趣味性教學方法還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壓力。
二、高中歷史教學“故事化”教學方法的應用
1.加強備課階段歷史故事的收集
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故事化教學方法,教師需要加強備課階段對歷史故事的收集與整理,以一種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在課堂中向學生分享。高中歷史學習故事法并不完全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只是在熟練應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加入課堂故事交流模塊。在備課階段,教師應該篩選出與教學內容最相近的歷史故事,要求歷史故事具有鮮明的特點,便于學生理解與交流。通過備課過程中對歷史故事的收集、整理,可以減少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在課堂教學中,更精準地與學生進行故事交流,引導學生通過故事來提升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備課階段的故事收集,還需要教師將故事與歷史教學內容相對應,這樣,學生在參與歷史故事交流中也能對所學的歷史知識進一步理解。
2.創(chuàng)造故事教學適合的情境
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造出與歷史故事相一致的課堂環(huán)境,為更加生動富有情感的歷史故事表現(xiàn)出來。可以在課堂中進行情景模擬活動,分別由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人物,這樣,學生參與歷史故事表演中,對故事情節(jié)與故事中的人物心理活動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體會。歷史教學中,故事化教學方法應用是以學生為基礎所進行構建的。模擬課堂教學情境時,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與適應能力,避免出現(xiàn)難度過深的故事情節(jié),造成學生難以理解的情況產(chǎn)生。創(chuàng)設適合歷史故事表演的課堂情境,學生參與是最為重要的,教師應該面向學生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故事情境創(chuàng)設與表演。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可以進行互動,從而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能夠以一種更輕松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中。
3.組織學生自己搜集整理歷史故事
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搜集整理歷史故事,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會查閱大量歷史資料,這樣對所學習的歷史知識點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歷史故事搜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學習強化的過程,學生只有自己參與這一過程,才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所搜集整理到的歷史故事,可以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這樣便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可以避免在歷史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壓力過大的問題。學生所搜集的歷史故事,如果與課堂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教師可以進行更正,并幫助優(yōu)化,避免此類情況發(fā)生,引導學生逐漸進入正確的歷史知識的搜集模式。學以致用是高中階段歷史教學的目標之一,應該作為學生自己搜集歷史故事的主要引導方法之一,通過高效教學方法的應用與培養(yǎng),未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會得到明顯提升。
歷史本身就是故事,故事化教學和初中歷史教學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普遍開展故事化教學是明智之舉,是對歷史教學方法的有力探索,可為初中歷史教育的長遠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 艷.聽故事,學歷史——淺析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7(66):139.
[2]周建華.聽故事,學歷史——淺析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