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俏玲
摘 要:新作文教學理念指出,應該關注寫作者的精神自由與生命狀態(tài),讓兒童在自主的空間和自由的時間里,暢游精神世界,遨游魅力生活。在三年級起步階段,三年級學生的習作如何教呢?在陶行知的“活的教育”理念下,文章作者認為,與其說是教學生習作,不如說是引導學生體驗真實情感,運用文字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所見所聞所感?;谶@個思想,三年級習作教學,就應該踐行“契合生活實際,關注體驗表達”的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體驗、交流,再運用語言文字表達,這樣的習作學習會變得順其自然而趣味生動。
一、契合生活實際,體驗真實生活
生活,是一切感受和知識創(chuàng)造的場所。所有的感受和體驗,都應該來自于最真實的生活,這樣才有感可發(fā),有情可抒。生活中的人物、場景、事件等,都應該用內心去感受、體驗、欣賞與回味,這是學生表達內心的前提。在家長的保護下,學生往往難以真正接觸到外面的自然和社會,文字上的表述顯得直板、僵硬,不夠鮮活和真實。三年級習作教學,應踐行“活的教育”理念,提倡學生回歸自然、走進生活,契合生活實踐,體驗真實的生活,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有真實情感可以表達。
如“秋天的畫”習作主題,若讓學生看看關于秋天的圖片、視頻,再引導兒童表達和習作,學生的敘述大概只限于顏色和事物,不會有很多真情實感。教師可以將這個話題的習作任務,設置在秋天,將兒童帶到秋天的環(huán)境中,讓兒童觀察秋天的落葉,感受秋天的風兒,體驗秋天的成熟,分享秋天果實的收獲。在金色的陽光下,品味果樹、稻谷與樹葉中蘊含的秋的氣息。這樣學生就會有內容可以表達,學會用金色、豐收、美味來形容秋天,并在把玩秋天的落葉時,寫出它的季節(jié)變換。走進生活,契合生活實際,體驗真實的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交流,自由翱翔,這樣學生才有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
二、引導交流分享,表達真實情感
融入生活,認真觀察生活,是寫出高質量作文的基礎,在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所見所聞后,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互動交流、分享討論的機會,讓學生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表達出來。這就是學生體驗后的分享與表達,其不僅是學生重新構思的過程,也是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發(fā)展的過程。教師可以結合小組討論會、分享會等形式,組織學生表達交流,抒發(fā)真實情感。學生在表達時集思廣益,不斷組織語言,完善寫作思路與方法。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促進其寫作能力進一步提升。
如“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班級上學期組織的第四次習作主題,我先給了學生一個星期的時間,讓他們融入生活實際中,觀察和探尋當地非常突出,且意蘊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學生回歸生活中,在生活中探尋、觀察與訪談,了解獨特傳統(tǒng)文化的不同內容。
三、服務生活實際,寫作改造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指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改造生活,應為了服務生活而實施教育,闡述了教育的真實目的,也契合了核心素養(yǎng)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生活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在小學三年級起步寫作時,教師除了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融入生活體驗感受與表達之外,還應鼓勵學生為了改造生活而參與寫作學習和寫作實踐。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選定生活中急切需要改進的問題,展開觀察分析、調查研究,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記錄生活觀察的過程、現(xiàn)象,并創(chuàng)新思考、互動交流、動手實踐,得出學習成果,再以文字形式將起因、過程、現(xiàn)象、結果等闡述出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總之,契合生活實際,關注體驗表達,是正確的寫作教學理念。唯有讓學生回歸生活,在生活中感受、體驗、觀察與實踐,學生才會有內容可寫,有真實情感表達。教師需要踐行“活的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與探索,在生活中寫作與實踐,優(yōu)化起步習作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 靜.體驗生活,快樂習作——三年級體驗式作文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4):34.
[2]王成娣.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三年級起步習作教學策略探析[J].新課程,2016(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