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人民醫(yī)院(450000)馮燕枝
乳腺纖維瘤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其屬于良性腫瘤,患者通過相應的治療可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上對乳腺纖維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常規(guī)的放射狀切口治療美容效果不甚理想,且會存在十分明顯的手術瘢痕,影響患者往后的日常生活[2]。在本文研究中,給予44例乳腺纖維瘤患者實施環(huán)乳暈切口治療,在提高治療效果與美觀程度上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詳細內容如下。
1.1 納入標準 參與本次研究的88例患者均符合乳腺纖維瘤的診斷標準,均在我院進行影像學檢查、乳腺腫物穿刺細胞學檢查,均知曉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均已簽署研究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相關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認可[3]。
1.2 排除標準 參與本次研究的88例患者均排除治療依從性極低的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排除手術禁忌癥患者,排除患精神疾病無法溝通的患者,排除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排除患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4]。
1.3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88例乳腺纖維瘤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其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4例患者。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0~38歲,平均年齡為(29.89±1.25)歲;腫物直徑為1~4cm,平均直徑為(2.13±0.55)cm;其中,單側乳房病變的患者有22例,雙側乳房病變的患者有2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0~38歲,平均年齡為(29.36±1.44)歲;腫物直徑為1~4cm,平均直徑為(2.98±0.41)cm;其中,單側乳房病變的患者有20例,雙側乳房病變的患者有24例。將兩組患者的年齡、腫物直徑、病情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均無明顯差異,且P>0.05,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研究、比較的價值。
1.4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實施環(huán)乳暈切口治療。主要步驟為:①幫助患者采取仰臥位,給予局部麻醉,根據(jù)患者的腫物大小和位置在乳暈邊緣作一弧形切口;②切口長度需小于乳暈周長的二分之一,以便降低乳頭血運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③逐層切開患者的皮膚、皮下組織,對患者的脂肪組織、乳腺腺體進行分離;④使用鉗夾方式或是牽引方式將患者的乳腺腫物牽引至切口的下端位置,手術視野得以充分暴露;⑤充分游離乳腺腫物與腫物腺體,將乳腺腫物全面切除,必要時可切除部分健康的正常腺體,做好防感染和止血工作;⑥使用可吸收線體對患者的創(chuàng)口進行縫合,手術完畢后需對創(chuàng)口進行加壓包扎;⑦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一系列生理變化,引流管需在術后48小時內拔出。
對照組患者:實施放射狀切口治療。
1.5 療效判斷標準 經(jīng)治療,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消失,瘢痕直徑小于0.2cm,隨訪的三個月中患者未出現(xiàn)任何復發(fā)情況;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瘢痕直徑小于0.2cm,隨訪的三個月中患者出現(xiàn)輕微的復發(fā)情況,經(jīng)治療后再次恢復健康;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無任何改善,瘢痕直徑大于0.2cm,隨訪的三個月中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復發(fā)情況,經(jīng)治療后無顯著改善[5]。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100%。
1.6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隨訪,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術后恢復情況(復發(fā)情況、切口愈合、乳頭異常、乳暈異常、乳房對稱、美容效果)、治療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治療滿意度調查問卷表進行評價,于患者出院前一天進行填寫,涉及到治療環(huán)境、治療效果、治療態(tài)度等內容,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shù)×100%。
1.7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文研究所得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用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n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經(jīng)過記錄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且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經(jīng)過記錄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且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附表2。
2.3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對比經(jīng)過記錄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且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附表3。
放射狀切口治療是較為常見的乳腺纖維瘤治療方式,放射狀切口與患者的乳腺腺管呈平行狀態(tài),利于手術進行的同時還能夠降低乳腺受損的發(fā)生率,對手術的成功以及患者的預后均有著全面的保障[6][7]。但放射狀切口治療的方式容易給患者的切口部位留下瘢痕,還容易導致兩側乳房不對等,對女性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8]。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醫(yī)療水平的上升,環(huán)乳暈切口治療術受到了醫(yī)護人員的關注,其利用了人體乳暈部位的特點(皮膚彈性好、表皮組織較薄等),降低了術后瘢痕的嚴重程度,且不會出現(xiàn)雙側乳房不對等的情況,除此之外,只需要做一道乳暈切口就能夠完整摘除乳腺腫物,治療效果十分顯著[9][10]。從本文研究中可知,實施環(huán)乳暈切口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7.72%,治療滿意度為97.72%;實施放射狀切口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其治療總有效率為84.09%,治療滿意度為81.81%;組間比較,差異顯著,且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且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環(huán)乳暈切口治療更符合現(xiàn)代患者的需求,患者滿意度高,更有利于構建和諧的醫(yī)患關系,其發(fā)展前景較為廣闊,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附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附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n/%)
附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對比(n/%)